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研究型高师教育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研究型教学及其特征
什么是研究型教学?韦宝平在“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一文中认为教学应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相结合,即“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甚至创新教育意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研究型教学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讲解清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研究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创设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改革评价方式,把课堂讨论、发言、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作为考评的主体;研究型教学注重对能力的全面发展。
针对研究型教学的特征,目前地方高师公共课“教育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学教材陈旧
建国以来教育学教材大多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比较好的教材是: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6版)、杨小微主编的“教育学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在当前流行的种类繁多的“教育学”教材中,内容均比较陈旧,普遍缺乏时代性、创新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相当严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学”的教材出现了一些改进,但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仍然严重脱节。如“课程”一章,只有三部分:课程概述、课程设计、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虽然涉及新课程改革,但理论和实践还是严重脱节。
(二)师范院校发展方向必修师范类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师本科院校发展方向必修师范类课程滞后,设置不合理,在课程实施上,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占的比重轻、种类少,造成师范类毕业生在学术素养、专业能力上比不上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上也没有多少优势。高师本科院校发展方向必修师范类课程有“心理学”、“教育学”、“微格教学”、“教学法”等。前两门属教育科学学院(或教育系),后两门属各个学院(或系),课程之间没有沟通。从事教育学的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各个学院(或系)的教学法的教学指导工作。“心理学”、“教育学”属教育科学学院(或教育系),但又分属心理学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对部分课程内容,如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心理学”课程在讲,“教育学”课程也在讲,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地讲授,浪费了学生们的宝贵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更有甚者,有的学院(或系)还会先开“教育学”课程,后开“心理学”课程,这种犹如对小学生先教乘除法,后教加减法的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所得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新建地方高师本科院校缺少教育类选修课
选修课能拓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新建的大多数地方高师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受教学时数、师资等方面的限制,首先考虑的是必修课,即是有选修课,也不是专门的教育类选修课。如一所新建地方高师本科院校要求本科学生四年在校选修六门素质拓展课,而且从大二才能选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应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是仅仅开设几门课程就能完成,它是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
(四)教学方法单一
地方高师本科院校“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授受式讲授法。学生被动学习,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以一所普通的地方师范学院为例,全校拥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一般都有200间左右,不可谓教学设备不先进。可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没有利用好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却依然沿用讲授法。有的教师虽然使用多媒体,却又仅仅局限于播放课件,缺乏新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
三、研究型教学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宣传动员
在师范院校的“教育学”课中,学生长期习惯于讲授法,在首次进行研究型教学时,可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必要培训,让学生对研究型学习有科学认识,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参与。
(二)实施过程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学生自愿分组,也可用班级分好的学习小组。全组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研究对象。每组均推选出
一人当组长,组长实行轮换制,在一个学期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至少能担当一次组长,以锻炼其组织领导能力。
2.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如讲“新课程”的教学观:“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教学应该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学生围绕教师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选准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课题。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选准的课题,制定尽量周密的研究方案。一般而言,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实施步骤和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等。
4.开题报告
首先,由各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其次,由教师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回答;第三,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向各小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5.实施课题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如《中国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评论》、《教学与管理》等和开展调查来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将资料整理、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课题实施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6.结题报告
各小组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呈报给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每组汇报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等。
(三)评价总结
总结评价以自评为主,学生自己的评价、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同时加上教师的评价,最终形成课题的评价。在每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交一份档案袋,每位学生把一个学期的课堂讨论、发言记录、读书笔记、作业、心得体会等放入档案袋,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四、研究型教学对高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通过试行“教育学”的研究型教学实践,得到了如下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有益的启示
1.研究型教学使学生理解真正的学习
研究型教学使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学习,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研究型教学实践,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改变了学生上了很多课程、学了很多知识,却很难运用,更难联系现实生活的不足。在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借助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判断、总结获取知识。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查阅资料,学会判断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归纳、总结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最终学会学习。研究型教学改变传统教学的机械地复述知识,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和社会的接触,每一个人都在发掘自己的智慧潜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研究型教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力
学生通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实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等环节和过程,学会了真正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热情和能动力。在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被动的、从属的、封闭的,变为主动的、自主的、开放的,学生角色、地位的变化,唤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和能动力,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学生在研究课题“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不仅从学科上认识到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还从教学上认识到,不仅要重结论,还要重过程,而且还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研究型教学中,教师只起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学生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角色、地位的变化,唤起了学生学习热情和能动力。
3.研究型教学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型教学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研究资源的提供者、研究活动的咨询者、研究过程的促进者和研究本身的学习者。在研究型教学中,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好学、乐学、爱学,教师喜教、乐教、爱教,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培训者、催化者,学生成为受训者、参与者,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提升。在研究型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题、实施课题研究,完成课题,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通过研究型教学实践,一改过去学生对教师马首是瞻、不敢也不善怀疑权威的旧貌;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渐成为学生共同的气质。
(二)存在的不足
当然,试行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合班上“教育学”学生人数太多
不便分组讨论,分组实施中,有学生兴趣不高的、有消极对待的、有不善合作的,会影响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教师要善于个别指导,运用评价机制来帮助完成。
2.研究型教学如果仅限于课堂
对大学生来说太局限,如果能把课内学习和学生课题的申报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更强,研究的质量会更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师的教学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要依赖网络
但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还不强,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发挥网络的作用,使研究型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真正实施。
4.研究型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不一样
教师要运用好评价,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如在课题开题阶段,应关注学生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施中,应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在课题结题阶段,应关注学生的研究报告。
作者:姚篮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