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知识分类与民间教育学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育知识既包括个体从公共教育知识成果中获得而内化为个人独特教育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也包括个人从其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独特感受,以及在其与环境交互作用中产生的经验,这种知识可以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借助于“主体间性”而达到某种共识,还包括为个人所掌握、所具有,别人尚不知晓但可以经过证实或证伪的教育知识。可见个人教育知识既包括了以语言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也包括不可言明的知识,即波兰尼所指称的缄默的知识。公共教育知识是与个人教育知识相对应的概念,指为社会成员所接受和共享,并经过证实是科学的教育知识,包括了被选进教材的那些教育知识,也包括未进入教材,但符合教材标准被社会成员实际使用的公开的教育知识。个人教育知识是公共教育知识的源泉,而公共教育知识是个人教育知识的外化与提升。
二是根据教育知识的特性和呈现形式,教育知识可划分为显性的教育知识和隐性的教育知识。显性教育知识是指能够被清楚地叙述和交流,存在于教科书、文件和资料系统等各种媒介中,人们能够通过书本学习和掌握,具有正式的和系统化特征的那些教育知识。隐性的教育知识是指根植于个人的教育行为和经验之中,难以清楚表述和传递,内化在行为者身上的技能和技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而也不容易分享,属于个人的直觉性教育知识。以波兰尼的观点来看,这类知识既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也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更不能进行理性的批判和反思。
三是根据教育知识的来源和美国学者霍尔茨拉的知识分类,把教育知识划分为教育常识、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常识作为一哲学概念,在哲学中被理解为理智正常的人通常所具有的、可以用以判断或命题来表示的知识或信念。即常识就是存在于人们认识中,那些普遍的、共识的、持久并经常起作用的知识,常识具有普遍性、直接性和明晰性等特点。据常识概念,教育常识就是存在于教育者认识中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并持久而经常对教育者及教育活动起作用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是指历史上或现实中的教育者或教育集体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教育是什么或怎样做教育的基本知识。教育理论,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教育知识体系,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知识。由于教育常识和教育经验总是包含在教育实践中,是实践的知识,这与理论的教育知识相对,因此,教育知识又可分为实践的教育知识和理论的教育知识。教育常识以教育经验为基础,教育经验是教育常识形成的源泉,而教育理论总是建立在教育常识基础上,是对常识的重新认识和发现,即教育常识是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中介,教育经验、教育常识可以上升和转化为教育理论。
四是根据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产生的教育知识产品,教育知识可划分为事实性的教育知识、观念性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性的教育知识。事实性的教育知识是客观的反映和描述教育事实的教育认识产品。事实性的教育知识内容相当丰富,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人物、教育事件都可成为事实性教育知识。观念性教育知识是人们透过众多教育事实,应用批判的态度,对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理性思考形成的教育知识。无论对教育事实的描述,还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把握,都为了更好地启迪或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最终要以一定方式发生。因此,方法性的教育知识就是人们在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中,就如何培养人,采取何种方式培养人等问题探索中形成的知识成果,具体体现为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教育知识。
五是根据教育现象、教育形态和研究对象,教育知识可划分为教育活动的知识、教育事业的知识和教育思想的知识。教育活动的知识,即把教育看做培养人的活动,对这种活动构成、运行等探索中形成的教育知识,包括教育活动要素的知识、教育活动结构及其运行的知识和建议及活动类型的知识。教育事业的知识,即人们把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整体性工作时,为更有效地发挥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对教育进行管理、调控时产生的教育知识,是人类教育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思想性知识是人们在对教育活动、教育事业等教育现象把握和理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逻辑的认识和见解,是教育活动、教育事业的理性形式。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思潮、教育经验、教育信念、教育信条、教育建议、教育主张、教育言论、教育理想等。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于教育知识的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教育活动,更准确地理解教育现象,并为我们了解、认识教育问题提供了以资可依的标准。随着教育知识的积累与分化,为不同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奠定了基础。从人类对教育的认识考察和教育知识来源及其传播形式看,教育知识大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传播形式,由此也产生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和民间教育学。
二、民间教育学及其研究价值
(一)民间教育学的含义
教育知识及其传承是以两种方式传播的:一种是人类在日常教育生活和实践中,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自然而形成的态度、看法、评价和信念,即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的教育经验,是一般性教育知识。这类教育知识与教育生活紧密相连,包含了朴素的教育信念、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教育生活本身的不间断性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常常成为人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南。另一种是诉诸于专门范畴、方法和表述方式,力图对教育问题有一个系统、合理、深入的认识而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知识。这类教育知识主要在学校中通过教师教育方式进行。两种知识类型和传播渠道形成了两种形态的教育学,前者流传于民间,是民间教育智慧的体现和浓缩,即民间教育学;后者是在对教育问题深刻把握和认识上形成的,系统反映教育学科的知识,并主要在学校中传承,故被称为学科教育学或学校教育学。民间教育学作为日常的教育知识,是对经常发生的众多教育现象和过程的概括。它以最基本的形式构成了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实际态度,并使个人以这种方式组织他的日常活动,它对于作为自然——社会存在的人具有根本的意义,常常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解释、规范和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民间教育学就是指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于民间的教育学知识,是广大人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经验和教育信念。民间教育学因其根植于民间,是民间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积累、创造的教育文化。因此,常常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多样性、如是性、潜隐性、琐碎性、情景性等特点。
(二)民间教育学研究的价值
教育作为人类传递经验的基本方式,自有人类就有教育,可以说教育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历史。因此,教育活动从开始就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是对生产、生活知识的传承。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活动逐渐从生产、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活动,生产、生活知识也被规范,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成为独立对象被纳入人们研究的范围,并建立起了反映科学教育的学科教育学知识体系。但从现实运行看,民间教育学并未因学科教育学的产生而消亡,它仍然以常识性知识,规范、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因此,研究民间教育学,对于认识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弥补学科教育学研究的不足,构建多元共生的教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为认识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提供新的视角
由于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性,决定了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反映在教育知识则呈现出多样性。如有以口头语言和文字形式存在的教育故事、格言、成语、诗歌、民歌、寓言、传说、谜语、歇后语、乡规乡约等;有以行为形式存在的风俗、仪式、习惯、信仰、行为等;还有以物质形式存在的艺术品、服饰、建筑、装饰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共同构成了教育学知识,但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和人们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对于教育本质的把握,教育知识的积累传承也出现分野,一类是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学科教育学,另一类是流传于民间,并真实的反映教育生活的民间教育学。长期以来,学者对教育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学校环境,学科教育学也被视为唯一的合法化的教育学,指导着学校教育活动,人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民间教育学却被忽视。事实上,人的教育既需要学科化教育学给与指导,更需要在生活世界中受民间教育学的熏陶。但由于民间教育学存在形式的隐蔽性,并未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也大大限制了人们对真实教育生活的认识。民间教育学以另一种教育形态,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更加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接受教育和成长的全部环境。因此,加强对民间教育学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全面的把握人成长的规律,也为人们认识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
2.弥补学科教育学研究的不足
自19世纪学科教育学产生以来,在两百年的发展中,众多学者结合学科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构建起了庞大的学科教育学体系,并指导规范着学校教育和研究活动。但就研究的内容来看,反映教育真实场景的民间教育学知识并未进入学者研究的领域。对于丰富多彩民间教育学研究的缺失,不仅影响着教育学知识的增长,影响着对人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人类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割裂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以培养人为主的教育活动的研究,也不能脱离人成长的现实环境。民间教育学正是根植于人成长的现实环境,对教育问题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成长的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增长了教育学知识,弥补了学科教育学研究中的不足。
3.有利于建构多元共生的教育文化
文化教育学指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因此对于教育的研究不能脱离历史文化。文化作为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对于塑造个人人格,实现个体社会化,规范、整合群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其历史、地域、民族不同,文化亦存在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方面,更主要、更集中地反映并综合体现在一个地区人们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等文化精神风貌上。民间教育学作为一种民间教育文化,民族、地域文化的亚形态,与其他形式的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文化共同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发挥作用,可以说是教育文化发展中另一形式的文化,是国家、民族教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育文化,受历史、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影响,也呈现出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民间教育文化。因此,结合地域历史、文化环境,对民间教育学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保存和传承民间教育文化,而且有利于构建多元共生的教育文化。
作者:郭建耀 闫祯 单位:甘肃天水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