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马克思理论及教育学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的形成是其核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人具有主体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发展结果的差异性;人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并且可以对其进行管理控制,提出自己一些前所未有的观点,形成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其次,教育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题能力的发展。“人的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最无能的。”②因此,如果人们想要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来获取相应的知识、能力,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主体意识是指人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所以要发挥好教育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作用。接着,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自己个性的发展。最后,教育要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个体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心理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表现,其不仅是具有独特性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因此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二、实践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
(一)实践本质——人的内本质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③这里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劳动、实践,也就是人的本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社会的起源和基础是实践,实践使人成之为人的根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④这就表明社会史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马克思指出“所谓全部世界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所以,在他那里有着自己依靠自己本身的诞生、关于自己产生过程的显而易见的、无可辩驳的证明。”⑤第二,人们之间的本质关系通过实践来体现,“进入交换的产品都是商品。但是它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在这个物中,在这个产品中结合着两个人或两个公社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⑥人们通过劳动、实践,生产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其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生产关系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生产关系,它不仅让人的生产活动、交换活动得以实现,而且是人的本质的直接体现。第三,实践是人生活的基本内容。人们在实践中结成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组织、管理、变革社会关系;在科学实验中认识和探索世界。
(二)发挥教育对人的实践本质的促进作用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依然存在一些为了升学率、学校名气、教师工资等而进行应试教育,几乎所有的课程安排都以学科课程、核心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为主,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国家课程、隐性课程这些比较注重实践的课程放置一边,使大批的“人才”成为了“人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教育部改革的相关议题中我们总结出一点---不设重点班,这样一来就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有利于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践行他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三、社会本质及其教育意义
(一)社会本质——现实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⑦在现实生活中,一切劳动离不开个人,但是劳动不是单个人的劳动。这就体现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要通过个体来促进。
(二)发挥教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途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育促进人意识的社会化。个体思想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社会存在所决定,同时也有自身的能动反作用。教育代表着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着主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就可以使个体思想意识符合社会的要求。其次,教育促进人行为的社会化。教育调整、约束个体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使人们能够辨别是非,认识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最后,教育培养人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不论是生产生活实践、处理社会关系,还是科学实验,都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职业来实现的。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培养人们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基础教育为人们进行各种职业学习奠定基础,职业教育培养个体的技能。
作者:朱焰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