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球史观对教育学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加之亚非民族国家的崛起使人类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方位、以双方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史观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催生了人们对全球史的研究。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推动我们用一种更加理性、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待全球问题,全球史观应运而生。一般认为1963年美国学者威廉•麦克尼尔发表的《西方的兴起》一书是全球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诞生的标志,走向成熟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其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也恰好对应了比较教育学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全球观点而不是以西方观点考察世界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人们对全球史观曾出现过不同倾向认定:一种倾向于把全球化认定为人类一体化进程,一种认定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新形式和新阶段,还有一种则把全球化看作美国化或西方化。而就什么是全球史,刘新成教授指出全球史也称“新世界史”(newworldhistory),20世纪下半叶兴起于美国,起初只是在历史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门从新角度讲述世界史的课程,以后演变为一种编撰世界通史的方法论,近年来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其影响也越出美国,走向世界。梁占军则撰文指出“可以界定为历史学门类下一个正在形成的新的学科分支”。杰里•本特利则认定全球史和世界史无甚差别,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史观具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其注重整体性,把不同社会、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跨文化运动”作为研究重心,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力图中立的价值判断等基本特征,使得全球史观以一种新颖而又全面发展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
2、全球史观与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
全球化、全球史观、比较教育学三者的发展看似没有直接的发展关联,但经过对三者发展进程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史是随全球化进程及其全球史观的演化,而逐步走向成熟科学化的。首先,是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倡导阶段。19世纪全球史学,尚未成型,人们对全球化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参与状态,并未形成系统化认知。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主导者的欧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学习和旅游参观者。当时的比较教育在朱利安、康德尔、汉斯等代表人物的推动下,进入了史前发展阶段。这种无意识的全球化状态为我们直接解释了那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借鉴性”和以游记为主的特征。在这一状态下,此时期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人员具有官员性,研究目的具有明确性,研究内容带有实用性,研究方法则以访问与借鉴为主。20世纪上半期是比较教育的形成时期。在此阶段人类的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长期全球经济萧条的出现,把人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系到一起,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往促使人们以一种更为系统、专业和多样的途径看待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同时人类更期许于通过教育借鉴来促进本国发展,这种研究态度和目的影响到比较教育领域,就促使其出现学科体系科学化,研究机构与队伍专业化的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学进入学科蓬勃发展时期。在此时期全球化进入其当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的全球范围内的相互依存和国际交流的产生、扩张和加剧激动人心,它们代表了全球化历史上的另一次飞跃,这种广阔的联系带来了视角的开阔,这影响到教育领域带来了比较教育研究规模的迅速扩大。在20世纪60年代,全球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诞生并逐渐走向成熟。
3、全球史观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
3.1为比较教育提供新的发展基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化逐渐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史观作为一门立足关注人类整个发展进程和全球现象的新视角,为比较教育学的新发展提供了充足准备,使比较教育走向深入变为可能。首先,是观念准备。全球史观得到人类前所未有的认同与关注,大量涉及人类整个发展进程的全球现象得到关注,教育作为一种可以和国防相比较的重要的文化因素,在这种全球视野之下得到关注便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为了更好地发展本国教育,以一种比较的观念和方法去研究其他国家的教育情况,以图发展本国教育便顺理成章了。其次,是研究人员准备。全球史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又多元化的问题,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寿命有限的自然人在有限时间内根本无法掌握自全球化以来的所有、甚至是某一学科知识,因而合作研究与区域化研究便成了一种主流研究方式。在此情况下,在全球史的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教育领域的问题,往往是一些在教育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与知识储备的高素质研究者,同时他们又积累了大量的除本国以外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知识。因而这些人员较其他专门研究者来说,更容易成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3.2为比较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立足点
全球史观带来了人类视角的一次大革新,原先那种互相敌对的狭隘视角被一种立足全局的新眼光所替代,人类视角的变化不仅推动了全球史这门学科的发展,而且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这些新发展、新变化为比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基石。首先,是全球史本身对比较教育的渗透影响。比较教育学者在全球史观所倡导的去民族主义、跨学科、跨区域、综合性、全球性等研究原则的倡导下,丰富了比较教育原有的研究原则。在研究视角方面,全球史摒弃了以国家为单位的思维模式,把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互动”作为研究中心,及颠覆欧洲中心论等都值得比较教育学借鉴与学习。在研究方法发面,全球史观所提倡的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历史编纂法等充实了旧有的以文献法、比较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就连以分析性为主要特征的思维方法,也让位于以分析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并以综合性为主要特征的思维方法。其次,是全球史观辐射学科对比较教育发展的推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学在全球史观的影响下,急切找到新的发展发展轨迹。于是比较教育与世界体系理论迅速融合,实现了其全球视角下的跨越式新发展。此外被全球史注入新活力的人类学、统计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对比较教育学的发展也不容小觑。
3.3促进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深化
得到广关注、全球参与的全球史,以涉及整个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为研究内容,以整体化、全球化为研究视角,对包括比较教育学在内的学科都应该深有启示,在这其中,比较教育学与全球史水乳交融的联系方式反过来又丰富了全球史的内涵与知识内容。
3.3.1学科研究内容的拓展
首先,全球史观和比较教育的碰撞,引发了二者的相互关注和共同发展。人类用全球史观研究对社会整体演化有益的事件,推动了人类对比较教育学的关注。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全球史在研究影响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各国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当代世界教育的一般规律。其次,比较教育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专题,毫无质疑的是全球史的研究方向之一。全球史学逐步成型,它对世界历史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规律进行了整体阐述。其作用到比较教育领域,带动了培养公民的全球视角,包括视野意识、全球联邦意识、跨文化意识、全球动力学意识、人类选择意识五个要素的全球教育的迅速发展。除全球教育外,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教育问题,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和细化,女性教育、国际教育、环境教育、理解教育、人口教育等教育主题更是层出不穷,以往更加关注国别教育的比较教育研究在新的时期已得到充实和完善。
3.3.2学科研究视角的深化
首先,是注重整体性。全球史观构建了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全球历史发展的架构框架,它不仅关注世界整体发展中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影响,而且也十分重视社会结构各层面的有机联系和彼此依存。以此为鉴,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应该树立一种总体性的、发展性的、联系性的研究视角。既要通过对各个国家教育的深入研究总体把握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又要对各国教育进行对比,找出本国与别国教育的发展区别之所在,寻找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同时要放宽视野,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种因素对各国和世界总体教育趋势的影响,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其次,全球史把不同社会、地区、民族的“跨文化互动”作为研究中心,启迪我们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要考虑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对各国教育以及教育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实际上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尤其是在全球化逐步加深的趋势下,各国各个方面交流交流频繁而又深入,任何国家教育政策、教育内容,教学目标等的选择与制定都包含了其他国家的影子。同时,这一研究为我们借鉴外来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时,注重本民族文化特性,使其在民族土壤基础上得到运用提供了良好依据。最后,全球史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彻底颠覆了“欧洲中心论”,启示我们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要关注多元性,注重和谐性。全球史观强调全球,是要求西方学术界破除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观念,对比较教育学而言也应如此。其实,除了欧洲等发达国家,我们完全可以就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亚、欧、非等不同地域,甚至是不同语言区和不同文化区等的教育地区,深入研究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学校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然而,以全球眼光研究教育问题,并不是指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指在根据借鉴目的对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研究的同时,不应抛弃全球视角和整体意识,尽可能完善的进行教育探究。
3.3.3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化
在全球化趋势下,比较教育领域内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不同的质性的研究范式和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应运而生。在全球史观的影响下,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多元性。全球史研究中的国别史研究、朗克的实证主义方法、比较史法、社会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对比较教育学有较大影响。在全球史观得到关注以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特征在史前期有比较法、描述法,到奠基期主要是比较法、移植法、民族型,再到形成期的比较法、民族特性、民族主义、历史法、因素分析法,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则在全球史观的影响下,走向专业化、多元化,充实了民族志为主的研究方法,在此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迅速发展为比较四步法、科学与量化的方法,问题法等。在全球史观的影响下,为了适应全球化趋势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除了多元化,还更注重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性,现在的研究范式比以往更加科学严谨。早期普遍采用的描述性、评价性、分析性等研究范式倾向于用一种肯定性描述的方式,表述研究现象及其教育内部联系。除此之外,这种研究范式着重于现象、事实的描述,而非关注教育规律的运用问题,也使得其研究弊端丛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史观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全球史观注重发展性、实用性的研究范式加以借鉴,对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一类关注教育运用,教育独特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范式产生了,规范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范式,很快取代了旧有的研究方法,似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
作者:孙兴美 杨启光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