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当今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一直受到党建工作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为观察对象,从预备党员教育管理视角,针对其教育管理现状,提出搭建一个平台,两个维度,三个版块,四项作用的“一二三四”式平台,尝试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
新时代的大学生承载着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更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管理质量事关党和国家建设的各项事业发展,而大学生预备党员作为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特定对象,研究其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党员发展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至始至终都有严谨完备的程序和发展纪律要求,长期以来,包括高校在内的各基层组织也严格遵循“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认真落实这一工作。但不少高校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在严把入口关的对发展对象培养中,还是在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证书成绩轻素质教育,重选拔发展轻考察评价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这样状况,一方面在于成绩、证书等可以量化便于操作,而另一方面考察评价却依赖于多种像“群众座谈”、”征求培养人意见”等人为主观方式去考察发展对象,这就造成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局限。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为观察对象,从预备党员教育管理视角,考察整个大学生预备党员过程,发现存在以下现象:
(一)教育管理主体有待明确。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和受教育管理者两类[1]。党支部作为发展党员的基层组织,是党员发展全过程的主要教育管理主体。一般来讲,作为受教育主体之一的入党积极分子自提交入党申请以来,党支部就安排专人与之谈话,并确定培养联系人作为他初期的教育主体责任人,但是受教育主体成长为预备党员阶段时,党支部是仍然是教育主体,只是不同于党员发展初期发展对象的教育主体责任人那么明确。可以说这个时期,所有党支部上至学院党委、学校党委都是预备党员的教育主体,但是正是由于主体过于宽泛,而未有明确具体责任主体,遂造成了对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弱化。
(二)教育管理制度有待加强。一直以来,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需要也必须严格按照其教育制度、发展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等几个方面规范执行,但现实的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环节却显现得不太乐观。比如,按照要求,在预备期间,预备党员也需要定时向党支部提交思想汇报,但由于教育主体不太明确,对其思想汇报的内容未能及时核查和指导,导致个别预备党员抄袭思想汇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又如,党支部经过研究同意吸收预备党员后,就会对其编入支部,后续的支部教育管理,但由于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或者支委有的是由学生担任,他们的政治思想或者理论素养还稍显稚嫩,甚至有些学生支部未能及时开展,造成预备党员缺失预备期间的较为重要的教育培训。正是由于对以上现象未能及时引导教育和管理纠正,出现了一些教育管理的疏漏。
(三)教育管理方式有待创新。对于预备党员来讲,大多数组织对其教育管理还是以“”、组织生活会为主的等传统方式进行。不可忽视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党员基本都是95后,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又身处信息非常普及的网络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他们,不满足于这种面对面家长式的谈心谈话、坐听理论党课,以会议传达学习等这种静态、单向的、传统的学习形式,对他们来说,那种多元化的、活跃的、灵活而快捷的学习方式吸引。经调查,目前大学生党员使用较多的沟通工具就有QQ、微信、贴吧、微博、快手、抖音等近十种之多。可见,与时俱进,加快创新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方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教育管理考评形式有待丰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更是高校党建的根本动力,所以无论是站在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高度还是从大学生预备党员发展个体对进入党组织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的直观感受层面,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考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且科学运用考评结果将会有效促进预备党员的高质量发展,以此为视角,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理论和实践基础,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考评是提高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考评已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本校的的考评办法,尽管预备党员考评的本质是通过“量”来评价“质”,[2]但不可回避的是,也存在重视评估考核思想汇报、民主评议结果等各种材料的整理收集,轻平时教育管理的实效;重视党章党纪的基本要求,轻视新时代新形式的教育管理多元特征;重视考评结果,轻视考评结果运用。
二、创建“一二三四”式平台,应对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新现象
一直以来,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坚持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以培养高质量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功能,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为目的,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途径,不断践行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成果,丰富了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内涵。但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发展的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实践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一二三四”式平台是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益实践。
(一)搭建一个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互动平台,增强两大主体的有效沟通
非常明确的是,在高校组织中,高校党委、基层学院党委(总支)、学生党支部、高校教师、辅导员均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主体,他和大学生预备党员受教育管理主体组成了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两大主体。建立以大学生校园党建活动项目为主线,以新时代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平台,既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多层次主体作用,还可以覆盖到全体受教育管理面,切实突破了单向、灌输、枯燥的传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突出了交互、立体、多元、平等的优势”[3],提高信息沟通和协同效率,增强了两大教育管理主体的有效沟通。
(二)把握预备党员和大学生两个维度,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工作实效
该平台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和“预备党员”两个核心维度,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贴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又被学生认可接受的志愿服务、学习奖惩、科技创新等具体学生工作,和党建工作必须落实的教育培训、群众监督和党内考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预备党员管理教育有了抓手,既做实了党建工作,又培养了学生,增强了党建工作实效。
(三)聚焦三大版块,承载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功能
1.突出思想引领为主旨的主题宣传版块。党建互动平台建设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的地位,要以思想引领为主旨,他是党建工作的思想定位,尤其对党员教育来讲,这是首要的、基本的思想要求。2.争做合格党员的实践活动版块。这个版块是这个平台的核心内容,是党建工作的实践支撑。预备党员可以对照党章要求,全方面检视自己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差距,有意识通过参与这个项目中的相关内容,达到锤炼和自我提升的目的。3.增强教育效果的互动版块。互动是这个项目平台的主要特征,如果离开这一特点,平台依然是单向传输、低效接受,无意义的存在。故此平台可以由主导作用的教育管理主体发起,受教育管理主体响应参与,也可以由项目的主要体验者发起,教育管理者把关,帮助宣传推广。实际上,受教育者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实践者,利用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管理主体以引导为主,鼓励他们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从而使他们完成从受教育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
(四)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四种教育管理薄弱现象
1.设置班级组织员,明确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项目平台在班级设立以党员班主任为主的班级组织员,作为本班党员发展的培养联系人、介绍人,是本班党员发展和思想引领的主要责任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管理主体,提升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2.建立积分制的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积分制是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创新,可以利用参与项目平台的任一项目,给予一定分值,比如,成功策划一次党性理论学习活动,给予5分;向平台提交本支部先进活动报道,给予5分,带头对班上后进学生的学习帮扶,彰显党员先进风采的给予5分等,预备期内达到要求分值,就可以递交转正申请,交支部研究,由此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创新教育管理制度,达到提升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目的。3.科学运用的考评结果,提升自我教育管理的主动性。积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预备党员自我管理的的工作热情,实质上还是预备党员考察的量化实现。在此基础上,提高科学运用考评结果意识,将考评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对照三大板块找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薄弱环节,予以具体关注指导,助推党员发展成长。4.采用多元化活动载体,提升平台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时俱进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特征,面对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对象——大学生预备党员,必须打破人们对党建工作就是理论学习,会议传达的固有印象,需要紧跟时代,在保持传统党员活动室、宣传栏等载体的基础上[4],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打造类似“赣江印象”、“音乐剧”、“五四文化节”、“党风廉政文化进校园”等丰富艺术形式,让学生热情参与,同时利用互联网这一“文化生产、艺术传播和观念创新的重要工具和平台”[5],微信、直播、微党课等视频手段加以宣传推广,提升党建项目平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景亮,田立欣,徐中华.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邢台地区高校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7(S2):70-71.
[2]马其南.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37-141.
[3]马其南,赵晨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的建设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06):104-107.
[4]周统建.关于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41-43.
[5]冯刚.提升新时代青年问题认识水平增强辅导员解决问题工作能力——读《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感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96.
作者:赵红英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