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与出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这种学科危机既来源于外部的学科建制,也与高等教育学内部有关。高等教育学想要突破学科危机,不仅需要政府减少对高校的直接干预,落实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教育再学科化;也需要高等教育学从内部确立学术自信,结合理论与实践,强化服务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并以多学科的视角重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范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科危机;出路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建成一批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其中,“双一流”建设项目明确列出了465个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再加上教育部启动了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为了争取双一流学科,各种整合资源,对一些发展较弱的学科或者对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不大的学科,进行除名或者合并,表现出一种“二进制”的思维:要么成为一流学科,要么被撤并。作为一门年轻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就面临这样的困境,2016以来有大量的综合院校撤去了教育学院,而这些学院大多依托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而存在。这种现象引起了高等教育从业者的恐慌,那么高等教育学的危机究竟缘自什么?高等教育学及其学术共同体应当如何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挑战?
1何谓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
关于学科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学科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可以看作是系统知识的一种分类;第二可以看作是大学专业中的其中之一。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则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高等教育内部的知识;另一种来自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学的影响。具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作为学科建制的高等教育学,它深受国家学科制度的牵制;二是作为知识形态的高等教育学,它与高等教育的学术共同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伍红林认为高等教育学面临着“内忧”和“外患”,“内忧”指作为高等教育学母学科的教育学,至今也因为没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理论体系而饱受争议,作为二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也深受其影响;“外患”指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均对高等教育学有所涉猎,因此高等教育学也时常成为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还有学者依据危机对学科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分为发展性危机和生存性危机:发展性危机尽管对学科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上看如果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弥补学科的不足,不断完善自身;而生存性危机则关系着一门学科是否存在,决定着该学科的命运。
2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的原因分析
2.1学科危机的制度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学在没有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之前,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诞生并不是由于内部知识系统的完善,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到了当今时代,其发展仍然严重依赖外部学科制度,就会“沉溺于现实需要以及受到过多外部力量的干预”。所以国家学科政策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其发展。如果这种制度性保障出现缺位,学科就会面临危机,即制度性危机。政府的干预在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而高校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甚至有学者将政府比作高校的“保姆”。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2016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项新的战略战策要求各个大学“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双一流”建设启动后,教育部对“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规范文件进行了专项清理”。但由于“双一流”建设的资源分配模式是“学科捆绑式”,即按照各高校拥有的一流学科建设数量来倾斜分配资源。因此所有的双一流高校为了达到国家对于“高水平学科”的要求、获取国家的资源支撑,开始对可以预见的将来不能或不可能入围一流学科的弱势学科进行“外科手术式”调整,而在各个学科之中,作为软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必然成了各个高校的第一选择。更重要的是,撤掉这门学科不仅不会对高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能凸显优势学科,为学校争取“双一流学科”的名号。
2.2高等教育学的内部因素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等教育学的学术性危机于其不符合传统经典学科的界定有直接的联系,即一个学科必须拥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如果高等教育学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则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将会不复存在;反之,如果高等教育学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将会一直存在。余秀兰认为高等教育学的局限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学科视域狭窄;其次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拥有严谨的学科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学虽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但无法指导实践活动;李海龙认为高等教育的学术危机缘于其学术品性的缺失,学术品性是指一个学科所坚守的核心价值,当一门学科失去了自身的学术品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属性。
2.3受到“有为才能有位”观念的支配
有为即有用,是高校支持建设高等教育学的出发点,各个高校均对高等教育学“寄予厚望”,既希望它可以成为一门学科,能够立足现实问题总结发现高等教育规律从而协助国家或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而且要求高等教育学为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服务,并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素养做贡献。要想通过“工作研究”来服务学校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研究者必须深入了解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大量详实的资料进行行动研究,而从事校本研究则会面临重重行政上的阻碍和限制,这就导致研究者无法获取有效的资料。于是很多研究者开始逃避责任,转向对政策的解读,但是我国对于政策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文字解读,很少深入挖掘,导致政策研究和实际操作互相分离。另外,每个学校领导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治理体系,几乎没有人会吸纳高等教育研究者所提供的建议。种种因素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学期望过高,而纷纷认为高等教育学“无用”,增加了被撤并的可能。
3高等教育学的出路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设计者、发动者、推动者”,应避免或减少对高校学科建设的直接干预,同时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允许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特色和市场对于大学的要求开设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学科。
3.1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
张应强认为要坚持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化方向,以现代学科的角度来建设高等教育学,致力于学科建制层面的“再学科化”,一方面重建高等教育学机构;另一反面努力争取高等教育学建立一级学科。李均认为高等教育学必须依托一定的研究机构,而高等教育研究所则是研究高等教育学最不可缺失的组织形式,这不仅是因为高等教育学只有在高教所的带领下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因为一个学科之所以存在的核心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有独立的研究机构。卢晓中认为,学科建制仅是一种知识管理与知识分类的方式,不能仅仅通过学科建制的级别来判定学科是否具有价值,二级学科未必没有一级学科重要,一级学科并非一定比二级学科地位高,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国家评判高校的学科数量是否达标时,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级学科,理应兼顾二级学科,将二级学科作为学科评估的重要参考。
3.2高等教育学的内部对策
高等教育学想要突出重围不仅需要从外部解决问题,还要从高等教育内部分析,提出解决对策。(1)通过学术共同体,增强学术自信,增强学科认同。英国哲学家布朗依于20世纪首次提出学术共同体的概念,主要指围绕某个学科而形成的一个学术群体,这个学术群体拥有相同或相似的信念、价值、学术规范。一个良好的学术共同体不仅可以提升学术品质,而且可以争取外部资源;相反一个游离的共同体也会导致学术衰微,加剧学科的危机,因此建设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形成共促学科发展的共同愿景,共同应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危局,是一项极为紧迫和重要的工作。(2)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学科研究规范。高等教育学应兼顾理论和实证研究,一方面需要更深一步的挖掘、揭示高等教育学的规律和本质,促使理论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社会实际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统一。(3)强化服务理念,为高校发展提供支撑。高等教育学诞生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今日高等教育学不应该忘记其初衷: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实践问题,通过对实践问题的研究而累积知识,从而为学科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4)以跨学科的方法,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高等教育学不同于其他经典学科,它具有多个复杂的研究对象,多种研究方法,也不必建立独特的研究体系,而只能是相对的且与其他学科具有广阔对话空间的开放体系,从多个视角来思考高等教育学的问题,开展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时,要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力度,从哲学的角度,整理出一条运用多学科视角系统分析研究问题的内在线索,而不是毫无逻辑地将几个学科视角杂乱地堆在一起。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高等教育学在40年里经历了萌芽、初创、深化、成熟等阶段,而学科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伴随着矛盾,即使同一阶段的不同方面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矛盾,但这些矛盾不仅仅会给高等教育学带来学科危机,也会帮助高等教育学不断发展。比如在学科初创时很多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只是教育学的一个子学科,无需专门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反对声中,潘懋元先生等第一代高等教育研究者另辟蹊径,选择走“群众化路线”,从教育学之外另拉了一支队伍,以各院校的高教研究所或高教研究室(以下统称“高教所”)为阵地创建了高等教育学。可以说学科危机与学科繁荣相伴随而存在,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不盲目悲观、不过分乐观。
参考文献
[1]蒋华林.“双一流”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科何去何从[J].重庆高教研究,2017,(03):122-126.
[2]张应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与应对[J].高等教育研究,2017,(01):8-12.
[3]叶桂仓.制度性危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新趋向[J].理论探索,2018,(05):7-12.
[4]阎光才.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知识建构还是话语策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06):62-69.
[5]马陆亭、叶桂仓.高等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11-16.
[6]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M].花海燕,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2.
[7]张应强、唐萌.高等教育学到底有什么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56-62.
[8]李均.也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因缘”[J].高等教育研究,2016,(04):50-56.
作者:曹冬瑞 李翔宇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