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进步,学前教育专业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国考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对标教师资格证“国考”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调整课程目标,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对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教学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考;《学前教育学》;教学策略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在理念及内容上逐渐推陈出新,迫使教师必须加快专业化水平,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是学生必修课程,在学前示范教育中,该课程属于基础性必修科目,是高职院校开展学前教育教学的关键核心,在培养高职类专业化、综合性学前教育人才中,《学前教育学》课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一、对标教师资格证“国考”

所谓“国考”即教师资格证由以前的各省市自主统考模式,转变为由国家统一命题的考试模式。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要取得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需要通过以下科目的考试:一是《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二是《综合素质》,最后是《幼儿教师面试》。其中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涉及的考试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幼儿教育基本原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环境创设、幼儿游戏活动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在能力考查上,主要涉及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以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标国考有关要求,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对学前教育目的有深刻认知,把握学前教育的效能,理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明晰学前教育主要任务和目标,了解把握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紧跟时展以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认识和分析学前教育现实问题。[1](56)第二,对学前教育基本原则、特征进行把握,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问题分析中,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充分认识环境创设在学前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对照有关纲要标准,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进行全过程把握,把深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国考”为参照标准,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责任。在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这个考试科目中,《学前教育学》所占比例大概有30%,与“国考”对标,有助于明确《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方向,为实际教育教学提供导向参照。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现状

相较于过去的资格证考试,“国考”考试对知识宽度更加重视,在深度方面只是有所涉及;更加注重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的能力培养,设置了较大体量的综合分析题;将视角与社会现实、教育现象更大程度贴合,在知识运用方面考察甚多,且更注重融会贯通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反观当前的课程现状,一是教材对“国考”大纲把握不够全面。《学前教育学》教材内容偏深、偏难,基础概念性知识多,实用性内容少,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改革的需求。同时,由于教材理论性强,抽象且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无法与教学实践相适应,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十分艰难,制约了教师授课的效果呈现,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二是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以笔记、背诵为主,由于课堂教学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在知识的拓展延伸上有所局限,学生只能对课本知识基本掌握。但是,因为涉及实践创新的内容少,缺少创新实践培育,致使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

从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的教学状况来看,一方面,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采取理论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师生间的互动性不够强,无法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潜能,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浅表层,学习效率不高。再者,教师过度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对基础知识、政策法规、幼师技法的讲解多,而缺乏实践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情感能力目标的培养,设定的情感目标忽视了学生儿童观的养成,对幼师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缺少关注,设定的能力目标忽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对幼儿课程编制、教学计划的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活动组织能力层面的培育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目前的《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仍过于依赖课堂教学法,即使是讲的再口干舌燥,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生由于缺乏参与,产生听课疲劳。基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拓展,学习主动性欠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不利于益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三、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学》教学策略提升建议

(一)调整课程目标,突出导向性

“国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就必须突出实践导向性。一是目标倾向。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促使其形成现代化的科学教育观。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强化训练,掌握创设、利用环境的方法,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科学安排与组织活动的技巧,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能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幼儿发展能力方面,要能够进行科学评估,夯实幼教专业技能基础。课程目标调整中,要体现对学生反思习惯、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培育,辅助学生结合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对实际幼儿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在反思中对知识进行内化,呈现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二是目标设定。能力目标的设定上,要求学生结合学前教育理论,对各种教育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提升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情感目标设定上,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在知识目标设定上,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有关政策法规,深化对学前教育规律的认知。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目标倾向,对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全面理解,把《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清晰地向学生阐释,积极接受先进理念,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二)完善课程内容,突出针对性

“国考”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侧重实践性,在《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的完善上,就要突出针对性,使其与“国考”要求更加贴合。具体而言,课程内容要涵盖四个模块,一个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模块,应当涉及的内容有:学前教育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当前国际上对学前教育儿童观与教育观具有深刻影响的主流思想,以及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另一个是幼儿园课程及游戏活动的组织及实施模块;再有就是学前教育合作衔接模块,最后是教师专业素养培育模块。此外,课程内容设置上还要注重结合实际。[2](49)要体现现下幼儿园的组织管理状况,对幼儿园管控流程进行阐述,还要将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到课程内容建设中;要与当前的幼儿园教学案例相结合,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塑造批判反思精神。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融入对当前学前教育政策文件的相应解读,让学生对学前教育发展动态有宏观的把握。

(三)改进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在新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要求下,必须更加突显出实践性。一是内向型改进。主要是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围绕“讲、析、练”这一主体线路,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知识讲解外,可以参考借鉴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创设情境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分角色扮演学习法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把课堂还原给学生,使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学以致用,锻炼分工协作能力,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二是外向型改进。要结合当前国考的时代背景,立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际,强化针对性训练,改进优化教学模式。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国考培训。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可将“国考”的考纲及真题融入教学中,依据考纲对各个知识模块在“国考”中的分值比例进行把握,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为“国考”备考打下基础。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强化集中培训,协调好课时安排,对师资进行合理分配,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就“国考”中与《学前教育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应试能力的突破,达到较高的“国考”通关率。[3](161)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搭建观摩学习平台。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搭建观摩学习平台,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幼儿园,感受备课、上课、教学反思的全过程,学习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和开展,了解组织、驾驭的方式方法,把握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深刻反思如何实现教学“成长”,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接触,获得直观的体验,不断将《学前教育学》课程知识内化。

四、结语

随着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进程的深入和发展,作为对标该考试的高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来说,必须在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变革,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输入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幼儿师资人才队伍中,为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储备人才资源,促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蕙.关于幼师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

[2]蒋荣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4(05).

[3]付先全.理实并重强化实践—关于《学前教育学》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殷玉霞 单位: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