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类课程的慕课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学类课程的慕课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学类课程的慕课应用

摘要:地方高校已经不同程度地接纳了慕课。然而,有关教育学类慕课课程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很少。对于教育学类等传统课程或非优势课程,大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慕课资源以引进为主,引进“名校”“名师”的优质慕课资源。教育学类课程慕课化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看到慕课的弊病和典型问题。

关键词:教育学;慕课;地方院校

一、慕课在地方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MOOCS,全称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Massive)主要指注册、参与课程的学员人数庞大,动辄上千,甚至几十万;开放(Open)主要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员都可以获取、分享课程资源;在线(Online)主要指课程统一在某一网络平台,支持随时随地观看、下载;课程(Courses)主要指学习内容、资料是结构化的,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自2012年慕课诞生以来,热度不减,席卷全球。2013年,中国慕课萌动,在教育部大力推动下,逐渐扎根,得到了本土化发展。2014年,“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成立。2015年以来,我国各地方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自主建设如火如荼。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首批国家精品慕课认定工作;2018年,教育部首批认定490门国家精品慕课;2019年,认定801门国家精品慕课,包括690门本科教育课程和111门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2018年,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高校仍然因循守旧,办学治校的理念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应答,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有鉴于此,各高校应主动顺应国际教育信息化潮流,积极响应国家慕课建设倡导,接受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实现变轨超车。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借助慕课进行改革创新,在全面梳理本校各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办学特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优化课程资源配置,进而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课程质量。这将有利于本科阶段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一些地方高校立足本校实际出发,开始建设慕课课程,开展慕课教育教学实践。部分地方高校已经开始尝试结合学科进行慕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既有理论层面的建构和思考,也不乏实践层面的推进和改革。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知网的相关搜索看到这种变化和适应:《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用慕课微课的实践研究》《创新地方高校慕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慕课环境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地方性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慕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MOOC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建设的启示》《地方高校公共数学慕课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慕课视角下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改革理念的思考》《MOOC授课方式对环境生物学学科的影响》《慕课时代下地方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分析——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为例》《MOOCS视域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等等。总体来讲,地方高校已经不同程度地接纳了慕课。然而现阶段,有关教育学类慕课课程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很少。

二、教育学类课程在教学中的慕课应用

对于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面临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寻求转型发展,立足办出具有特色的本科教育。在这样的学校战略部署下,是自主开发慕课,还是引进、共享优质慕课?这需要新建地方普通高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品牌专业和特色课程,学校可以鼓励、支持慕课的自主开发与设计;而对于教育学类等传统课程或非优势课程,大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慕课资源以引进为主,引进“名校”“名师”的优质慕课资源。在我国众多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即慕课平台逐一搜索“教育学”课程。结果显示: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树平台有“教育学”课程;其他慕课平台基本为空白。作为最大的中文在线MOOC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的教育学类课程最丰富:安阳师范学院的《教育学》、信阳师范学院的《中国教育史》、河南大学的《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的《班级管理》、西南大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哲学》、南通大学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上海师范大学的《家庭教育》、江苏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西南大学的《学前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原理》等。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论》慕课课程,其授课团队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教育人才研究院王永红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潘新民教授组成。根据爱课程平台的显示,《教学论》每年有两次开课时间:2018年第一次开课时间是3月6日-7月24日,每周3-4小时;第二次开课时间是2018年9月3日-2019年1月16日,每周4小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定教育学相关慕课课程,进行慕课教学。确保和提高慕课课程质量,主要涉及两大问题——教师的慕课参与度和所发挥的作用;学生的慕课学习效果与学习反馈。可以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第一、根据MOOC课程每周课时的安排,教师提醒班级学生观摩视频、完成在线测验和作业,且每周定期组织线下讨论课——学生讨论,教师点评。也可以邀请一线教师参与讨论课,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指导。第二、与慕课创作团队联系,教师进入运营团队,成为课程协调人,跟学员在线互动,处理慕课与学校线下课程的相关教务事宜。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慕课参与度,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教师能够掌握慕课线上线下运营环节,提高慕课建设与应用能力,为日后本校自主建设慕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第三、加入跨校或区域性的慕课联盟,获取更多的慕课平台权限,以期精准掌握后台数据分析,特别是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最终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链接。慕课的常规化建设、应用,还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重新审视课程和教学管理规定,为慕课提供制度环境支持。

三、教育学类课程慕课化的意义与问题

教育学类课程慕课化的意义:第一,在课程上,可以合理利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等优质慕课资源和平台,拓宽和补充高校教育学类课程资源,打造“金课”,提高教育学类课程质量。第二,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借助慕课平台,实现课堂翻转,增加师范生的实训、实践比重,密切师生的课堂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第三,可以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特别是专业技能,为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培养擅长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同时也需要看到慕课的弊病和典型问题:第一、“慕课”注册率高、成功率低、利用率低。究其原因,各高校热衷自建慕课和在线课程,陷于形式主义,在慕课与课堂质量提高上下的功夫少;部分慕课课程无聊,内容和形式上难以让人耳目一新;学生本身三分钟热度,难以持久跟进。慕课改成机房统一开卷或闭卷考试以后,为了慕课期末考而临时抱佛脚,甚至有视频+章节测试+考试的专业代看、代课、代考的情况。第二、慕课学分互认机制还不健全,缺乏过程管理,有放任自流之嫌。第三、学生用户体验差。有些慕课实际上是有些教师为获评省级、国家级精品慕课而炮制的,更多的体现为教师的慕课,而非学生的慕课。同时,在慕课平台系统不够稳定,有时慕课在线测试提交不畅。此外,慕课虚拟平台众多,衍生App也很多,需要频繁在各平台注册、甚至关注公众号,学生不厌其烦。

作者:邵会 单位: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