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民族院校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的就业意向为调查内容,结果数据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有些学生也处于迷茫状态。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院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就业并没有发挥民族院校该有的作用,同时培养单位还需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以便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就业意向;民族院校
1问题提出
教育学硕士,相比于其他实践性强的学科来说,注重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结合,其主要的就业方向也就集中于中小学教师、高校科研单位、出版社,政府事业单位等。然而,看起来就业领域广泛的专业,在2017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显示,相较于本科教育学科就业率达91.5%,研究生的就业率仅仅为81.53%。教育学、历史学、哲学成为了就业率最低的几个学科。因此本文就中南民族大学(以下称民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民族院校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2样本的选取及处理
本次研究集中讨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硕士就业意向,为本院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的完善、就业信息的指导等方面提供基本信息,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校部分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涉及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研究生合计97人。问卷主要借鉴高校就业信息网对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同时结合我校教育学硕士的具体情况,对此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综合分析,且与本次调查研究主题非常接近。通过网络、电子邮件以及当面发放等多种形式,一共发放问卷97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达95.9%。
3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3.1本院教育学硕士生对目前就业形势认识过于严峻
在对本院的教育学硕士进行就业形式的调查统计可知,对就业形势不了解的占9.7%,认为形式严峻的占到了57%,即表示就业压力非常大,形势不容乐观,可以说这与目前教育学硕士就业状况比较吻合,也反映了教育学硕士就业率低的学生方面的原因。
3.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偏向于稳定性单位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31.2%的学生将中小学作为就业的首选,其次,选择国家机关的占28%,还有19.3%的学生选择高校及科研单位。以上可以看出,教育学硕士就业考虑得较多的还是工作的稳定性,更倾向于为民族地区输送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相较来说,学生在择业上对民营企业选择人数少,所表现出来的是对职业稳定性的追求。
3.3本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偏向于院校所在地
在考虑就业中很多学生都将地域选择作为重要的一方面来思考,在本次调查中,35.5%的学生选择留在毕业院校所在城市,即武汉,“武汉现在的发展越来越好,大部分都是湖北学生,留在城市,离家近”。同时,32.5%的学生会选择去东部沿海城市,这与现在毕业生就业“东南飞”的趋势是一致的,东南沿海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依旧强大。有24.7%的学生选择回到原籍工作,离家近,能照顾好父母,更是自己父母的心愿。而愿意到西部民族地区的学生仅占7.5%,后来回访基本上是回原籍的少数民族学生,西部民族地区是民族院校研究生投身建设的最重要地方,也是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最困难的地方,相对来说去西部的学生很少。
3.4就业薪资期望趋于合理
在调查中发现,在薪资期望这部分本院研究生都对其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很多人将今后的发展看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薪资这方面期望合理。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大多数选择“3000元—5000元/月”作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最低月薪,并且有相当多的人还愿意再次降低。但是不容忽视的还是有部分学生就业薪资期望值很高,希望自己的薪资能达7000左右。在2015年,麦可思研究调查25.74%的硕士生薪资集中在2000-4000元,30.6%的研究生薪资集中在4000-6000元。因此还应该充分认清现实就业情况,给予自己合理的薪资定位,积极参与到就业的浪潮之中。
3.5网络平台是就业的主要信息渠道
在调查中发现,本院教育学硕士的就业信息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招聘中。36.6%的学生表示他们将会以互联网作为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24.7%的学生会集中于人才市场的招聘,现场招聘终究是自己看过的真实存在。也有不少同学表示,网络信息量大,在茫茫的信息筛选中也错失好多机会。在调查中仅有16.7%的学生关注到了学校研究生就业平台,这也说明了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学校并没有宣传好其相关信息。
3.6专业不对口现象比较突出
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调查中“您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呢”这一问题时,39.8%的学生表示可以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有45.1%的学生表示专业对不对口无所谓,仅有15.1%的学生表示还是希望专业对口。
4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在调查分析中,教育学硕士都认为,影响学生就业意向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多方面因素的集合体,在这里通过调查将其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
4.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集中于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之间。一方面,近年来,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使劳动力市场的硕士毕业生日益增多,民族院校所培养的硕士主要是集中向少数民族集聚地区输送相应的师资资源,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师资不强的局面。其次,是市场需求不均衡,在教育学院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岗位,由于市场的调节不平衡性,很多城市的中小学教师趋于饱和,而相应的偏远的农村与西部地区,急需教师资源的输入,这样的局面就导致城乡差异的急剧加大、城市毕业生就业饱和而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资源稀缺。
4.2学校因素
就学校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案上课程设置是最主要的学校影响因素。课程设置陈旧,可供学生选择的不多,实用性方面不强。在调查中部分学生认为在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发现教育学的研究生总是在“飘着”,没有“接地气”。因此近4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对自己的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并没有促进作用,以后出去了还没有本科的专业就业优势大。其次,在就业指导方面,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似乎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没有引起培养单位的重视,研究生阶段基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激情并没有影响到教育学研究生,这需要学校积极加大对学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4.3个人因素
个人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在个人对就业的期望、自我就业技能的锤炼、自己的职业理想与规划等,就业意向的生成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一个认识,并结合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的一个综合的预估再做出的就业意向选择。与此同时,家庭条件在硕士研究生就业选择中也是考虑的一个主要方面。
5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民大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就业意向的调查以及对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分析后,基于教育学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就业选择,完善就业指导。
5.1宏观上:积极的社会政策导向
国家加强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就业政策扶持,特别是对民族院校研究生的政策指导,以期更好地为民族服务,政府学校合力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道路,搭建更好的就业平台。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保障学生拥有一个和谐安全的就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减消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急功近利、享乐主义等浮躁风气。
5.2中观上:完善学校培养模式与就业指导
学校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摒弃旧有落后的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开设相应课程,教育学专业也应做到与社会时代的接轨,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时纳入到课程设置之中,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培养有特色、有能力、有学历的研究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生的就业渠道很大程度依赖于网络信息,就业渠道相对来说比较狭窄,更多的就业资源没有及时地加以利用。这与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关,也与学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关。加强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结合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学生及时地解读宣传就业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5.3微观上:学生应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要正确认识目前的就业环境,认清自身的优势,本院教育专业研究生对就业形势有较清楚的认识,能正确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能先就业后择业,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压力,并在学校及时学习相关专业的技能与实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价值观,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6结语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作为民族院校,如何引导教育专业研究生扎根于民族地区就业和创业,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民族院校教育专业研究生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端正学习目标,服务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是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解决民族院校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只有国家、学校与学生三方合力,才能齐心构建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彰显民族院校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刘娜.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以北京部分部属高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1(3).
[2]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湖北省教育厅网站.
[3]赵会娜.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付卫东,付义朝.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作者:肖伟 张琴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