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素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素质

一、农村劳动力亟需教育培训

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需求大,涉及面广,培训要在“实”、“新”、“特”上下功夫。这是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教育培训的要求和呼唤。呼唤之一:目标要“实”。即实用技能是农村劳动力的第一需求。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培养这三类人才,是农村职业教育区别于农村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现实需求分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农村劳动力最需要的技能是实用,培训的实用技术,要能够很快应用于生产实际,应用于增收致富,应用于改善生活。呼唤之二:内容要“新”。即创新。即在培训内容要结合实际具有新意。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向他们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帮助他们创业致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实现农村教育、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生产点和有效途径。如十八届三中会召开以后,要及时培训农民如何保障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如何实现对集体资产股份拥有、收益、有偿退出,如何实现抵押、担保和继承,如何保障自己宅基地用益,从而引导和帮助农村劳动力增加收入。这就需要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把政策理论和实现方式告诉他们,又要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在培训老师选派上,既要请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还要请其他政策操作人员来讲解,既要请创业示范户讲实战还要请用人单位的业务人员讲要求;在培训的方式上要通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新培训方法,从而达到满足农村劳动力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呼唤之三:方式要“特”。多种方式培训才能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应首先满足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需求。一般来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村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为了使他们能打好文化基础,又能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培养模式要有所改进,注重效果。一是针对性专业设置。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专业结构,农村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中,应大胆根据落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围绕重大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需求预期开展储备性专业培训,并搞好岗位对接。二是产业化带动。用企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方向,要以产业为导向,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现农民由传统到新型的带动。三是专业化指导。农民是最注重实效的,要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方便农民的方法,尊重农民意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和科技书屋等载体,把农民需要的技术、信息,及时送进农村,交给农民;把培训班办在村里、田头,以基地和村为单位设立培训点,实现一学就会,一会就用的效果。

二、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并具地方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南通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

(一)统筹规划,培育各具特色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必须结合地方传统技能和社会人才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办教育,正确处理培养目标、人才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关系,既要鼓励社会办学,又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宜一哄而上,避免出现目前很多民办培训机构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政策上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国民待遇。逐步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农村职教品牌和体系。

(二)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侧重技能提升。新型农民的素质含义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农民的培养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提高某些方面技能,更要有机地将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提倡农村职业教育前移,将农业融入基础教育,从义务教育开始学习农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既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展农民职业培训。

(三)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重点是农村实用人才。一是“公司+培训班+学院”培训,在龙头企业内设置相应培训班,使农民直接感受到企业的运行方式。二是“专业协会+农民”培训,把农民培训工作和各种专业协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较快获得专业技能。三是现场指导和咨询。通过农业专家,技术员深入农村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具体指导农民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四是专业专题培训。根据季节农事活动,为农民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五是订单培训。按“市场订单”开展培训,使培训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六是“校企联办”。既由企业出资,学校派老师,出实习场地和设备,实现二者在资源上的互补,共同培训农民工。七是专业合作社内建立农民培训制度。还可以通过专业户带示范户,示范带大户、大户带小户的方式进行培训。

(四)巩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挥农技推广的教育培训功能。农技推广体系是目前农村覆盖面最广的农民技术服务网络,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也是农民接受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和农民科技知识需求的农民技术服务网络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咨询等服务,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成果、技术和知识。

作者:邱聪 姜华珏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委员会 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