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构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发达的农业水平也对于农民的职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对于农民进行教育培训从而使其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是必要的,为此,必须保证农民对于教育培训有着充足的学习动力。本文通过对于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的构建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构建

不可否认,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而农民的水平直接关乎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增强我国的农业经济。为此,必须保障农民对于新技术及新知识保有学习动力,构建农民学习的动力机制,已达到将其培养成新型农民的目标。

一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构建面对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较为多样化,不愿意参与培训

如今的农村家庭的收入早已不是传统的靠种地务农来谋生,目前农民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进城打工的子女身上,对于去学习专业技能和新的农业知识并没有太大兴趣,加上家庭经营的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2013年出现了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比42.6%和45.3%的情况,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工资性收入超过了家庭经营收入,这表明我国农民的侧重点不再是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而逐渐转向了“跳出农村谋生存”的新模式,加上工资性收入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幅巨大,甚至直奔六十个百分点,农民就更不愿意去参与教育培训了。

(二)人口结构问题

如今因为农民意识的改变,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去跟随城镇化的潮流打拼,在村中留下的基本都是孩子和老人,甚至土地荒废也无人打理,缺少了年轻血液的注入,农村人口的结构逐渐改变,妇孺化和老龄化将成为农村结构中难以消除的大问题。

(三)农民本身知识基础差

对于农民的教育培训必须建立在其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上,但我国农民普遍教育水平偏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使得一般的就业人员平均都能够接受到9.1年的教育,但农村因为教育实行的困难和农民本身基础的问题,受教育平均年限只有7.5年,远远不及全国平均的就业受教育水平,在农村70%左右的农民只有小学至初中的知识水平,这便使得农民成为我国普遍资历最低的人群,对其实行教育培训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往往会挑选能力较强比较活跃的农民进行培训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比较单一,空心化现象非常明显,大多数的留守农村的农民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非常低,所以造成培训机构招收学员时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小,导致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是学员参与了相关的课程培训,也无法真正的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此外由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水平非常低,缺乏完善的农村保障体系,社会福利待遇不高,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这些实际的因素也就造成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开展的时间比较短,缺乏完善的农民培育体系,尤其是绝大多数的政府机关,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造成职业农民的培训基础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专业的培训人才,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难以为继。

(四)培训能力不足

培训能力的不足导致我国在推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农民职业教育机构少之又少,而能够提供给农民的课程种类太少,培训的层次也不高,既浪费了资源又枯燥无味,使得农民兴趣下降。其次,相关的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的培训院校不受关注,获得的资金支持也不足,导致师资、设备等方面不能够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1]。最后,相关的专业教师人才稀少,能够将自身学识良好的灌输给农民的教师严重不足,再加之相关的培训机构不完善,工资问题难以解决,很少有具备学识的人才愿意投入到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当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大多数的农民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偏弱,经常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培训课程的要求进行学习,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造成农民培训课程开展效果不理想,而且在培训时由于教师采用的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也会导致农民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缺乏有效指导,也会严重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极大的浪费培训资源。

(五)相关政策保障仍未完善

我国政府关于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文件,但这些文件的出台还远远不能够对于新型农民的培养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策保障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在于激励性不足,难以打消年轻人去往城市打工的念头,另一方面在于规范效力不足,各地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以及教育水平仍然缺乏合适的标准与相应的支持。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尤其是大多数的基层政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没有深刻的认识,缺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导致职业农民缺乏良好的教育基础。此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专业的培训人才,所以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难以为继。

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相关建议

(一)给予农民足够的“甜头”

农村中的年轻人之所以更愿意去城市发展,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也难以满足农民的渴求,比起城市当中的各种发展机会,在农村继续自己的农业耕作仿佛没有“甜头”可言。因此,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农村,为农村农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就必须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管理力度,使得农民能切实从中获取利益,对于农民来说就增添了耕作的动力[2]。其次,对于农民的看法要适度改善,以往人们看待农民这个职业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农民在城里人眼中不是那么体面。因此要在大众当中营造起爱农、务农的氛围,使得更多人才愿意投入到新型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当中。

(二)提高教育培训的趣味性

如图1所示,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应当更具有趣味性,通过技术讲解及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当中采用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新型农民积极性,如使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操作比赛等。其次,对于新型农民来说,需要掌握的远远不只是种地养殖那么简单,更应当掌握专业的养殖和种植技术,达到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对于农民水平的要求,对于相应的市场经营知识也需要有长足的了解,保障农民能够在市场竞争当中获取利益。其次,开设的课程能够更加多样化,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选择所学课程,如可以开设农产品市场经营、农产品加工、农业发展研究等课程,让农民对于当代的农业发展有更加立体地了解,使其更有热情。

(三)加强政府扶持

我国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水平和国外水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根据国外先进的水平来看,在教育培训当中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国虽然在相关政策的出台上十分重视农民,每年的第一号文件必须是关照农村以及农民,但是农民的教育培训水平和相关的政策还需要完善。其次,地方政府的功能需要被良好调动,对于乡政府的服务力度需要提高,加速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能够看到农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和变化,由收入的提高牵动农民的学习热情[3]。

(四)保证与时俱进

新型农民同传统农民之间差着一个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科技的产物和新奇的事物同样吸引着农民,根据统计,农村当中的妇女90%以上都能够使用手机上网,这也说明新型农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由此看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很难对于新型农民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即便教师将技术培训和知识点安排的简单明了,没有新颖的呈现方式也是难以吸引新型农民的。由此看来,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虽然要以少课多做为主,但教学的方式还是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如在技术讲解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视频、音乐短片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农民加深印象,更好地接受[4]。由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发展不完善,所以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长远的规划目标,只有循序渐进、不断进步才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快速发展。要根据农民自身的实际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技术,让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还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整体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整个农民培训课堂的内容,而且也能够帮助农民朋友及时快速的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另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农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保障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快速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之中。

(五)提供相应福利吸引外出农民

农村年轻人数的流失是近些年来难以改善的问题,而新型农民的教育培养动力机制必须要依靠足够的年轻人数来支持,因此必须要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农村,这就要求政府安排一定的福利制度,如为前来参加教育培训的新型农民提供工作推荐、参与培训的新型农民有些许特权等,使得更多的新型农民愿意留在农村参与培训而非外出打工。

三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的构建

(一)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导向机制的构建

在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导向机制,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在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农村大喇叭、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关的宣传渠道,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朋友对教育培训的认知与了解,加强对农民群众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群众对教育培训的内在需求。在农民培训过程中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于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内在需求,转变农民群众被动接受培训的方式。

(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构建

在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对广大农民群众尽力之外,还应该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激励,由于大多数的农民朋友不愿意参与到教育培训之中,导致农民培训开展效果不理想,所以可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积极拓宽农民参与培训的渠道提高新型农民的法律地位加强,对于新型农民的积极作用进行宣传,让广大农民在接受培训的同时,不仅能够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而且也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让广大农民受到社会的认可,加强对于农民的激励。此外应该建立健全促进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的奖励机制,激励农民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之中,最后还应该对培训机构,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发放物质奖励,促进各个单位对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全面形成。在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从事不同的产业类别,进行细致的划分,首先是生产型职业农民,由于这一类职业农民掌握着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还有些职业农民通过园艺加工鲜活食品,经济作物等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理念,所以这些职业农民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二种类型是服务型职业农民,这种职业农民具有一定的农业服务知识,并且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都能够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农业产品经纪人、营销人员、驾驶员和农机修理工等。第三种是经营职业写农民这类职业,农民具有资金和技术,而且也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主要包括农场主、农业企业经理、基地带头人等。

(三)积极构建约束管理机制

所谓的培训约束机制,说白了也就是要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通过必要的手段和途径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帮助农民群众可以更加规范化的参与到培训之中,引导农民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所以在建立约束机制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对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察,避免出现专项资金被挪作他用的情况,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下基层,深入开展指导的方式,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的考核,严格履行规章制度。通过科学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公办的培训机构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机构绩效进行评估考察,对机构的绩效行为进行监督,明确资金使用和投入,从而合理的进行奖励与惩罚促进组织培训机构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管理功能,不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切实发挥受教育者考核评价机制。无论是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还是对培训机构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农民朋友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来掌握自己对农业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为后续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动力机制的构建,就必须要对于能够唤起新型农民动力的因素进行研究改进,使其能够吸引更多的新型农民前来参与。这一过程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专业的教育者投入其中,更需要改善现有的福利机制,使得农民能够真正从中得到福利,享受到收益,通过符合时展的教学方式,在具备趣味性的技术理论学习当中获取知识,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回归农村,达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少林,陈海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探究[J].农技服务,2016,33(15).

[2]张水玲.基于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教育培训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5):40-43.

[3]王伏宏,顾昀.乡镇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76-77.

[4]冯飞,姬雄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综述[J].榆林学院学报,2016,26(5):24-28.

作者:鲍树忠 马秀杰 单位:松原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