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发展现状与需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今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出,不仅激活了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的大幅增长,而且催生了一系列高端农业机械新产品的持续涌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对技术培训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给基层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新的形势,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已成为广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者值得思考的新课题,对农机教育培训机构自身和农机化科学发展也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现阶段教育培训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1培训领域单一
现在我校主要培训的业务范围仅仅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一小部分手扶拖拉机上,而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其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就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1.2培训对象年龄偏大
当今社会已步入老龄化,而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的中、青年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从事农田劳作,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的年龄偏大,从理论知识到场地驾驶技能、田间作业技能、道路驾驶技能培训,往往需要比一般人多付出更多的时间跟精力,甚至有中途退学的现象发生。
1.3参加培训意识淡薄
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是先购机后参加培训,甚至不参加培训就从事农田作业,无证驾驶、粗糙驾驶现象突出,导致事故频发。
1.4硬件投入不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校在硬件方面缺少必要投入。一方面缺少自有的培训基地,常年租用私人的场地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受政策支撑的影响,培训所用的教学设施、电教设备等等,还停留在7~8年以前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1.5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主要表现为:(1)人手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全年农机教育培训人数约为400人次,而我校现有教职工仅3人,均为40岁以下年轻教师;(2)部分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农机教育培训知识面极广,需要教师掌握农业机械化、农机操作、农机维修、农机管理、农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而受政策、体制、发展空间等各个因素的制约,有这方面知识的往、应届毕业生不愿意进单位,导致我校多年未招入过农机化专业的人才;(3)实践经验较少。部分教师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再加上各种新机具、新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我校教师参加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已然跟不上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对新机具、新技术培训的需求。
1.6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落后
一是培训方式和手段陈旧,多数培训还停留在课堂讲授、发放学习资料、观看PPT等“静态”培训上,实践操作偏少,不能给参训学员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有些培训在理论知识方面过于抽象,不接地气,参训学员没有积极性;三是培训地点往往是设立在农机培训机构里,没有考虑农民在时间和交通上的不便;四是宣传力度不强,有部分惠民利民的政策在宣传方面还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机从业人员产生惧怕心理,不愿意参加培训。
2今后发展中的对策
2.1科学管理,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抓好精兵强校自身建设,加强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提高教研队伍素质,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学需要。
2.2做到“三个结合、一个创新”
(1)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2)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出,不仅激活了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的大幅增长,而且催生了一系列高端农业机械新产品的持续涌现,广大农机从业人员购买先进新式农机具的热情也大幅增加。基层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新机具、新技术的知识培训,一方面让农机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新机具的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能让这些新机具的功效能有效发挥,从而解决农民“买得起、用不好”的问题。(3)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送教下乡,送教到田间地头等便民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播农机相关知识,通过印发技术资料、现场讲解、技能操作训练、农机使用与保养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广大农机从业人员零距离接受培训,激励其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对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学习农业机械化知识的主阵地,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因此,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整合资源,拓宽领域,创新务实,依法培训,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谱写农机教育培训新好篇章,促进农机化持续和谐发展。
作者:张亚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业机械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