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境理论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境理论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语境,即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中,语境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义,还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文章简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的价值,并从在背景知识中渗透语境思维、在词汇分析中融入语境意识、在句义解读中运用语境理论、在课堂导入中模拟特殊语境、在生活元素中还原文本语境、在文本解读中应用语境理论等方面,解读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语境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价值;应用策略

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教学环境。而对语境理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就是为了适应当前教学环境的变化、满足初中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此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的价值

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语境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首先,它能够削弱学生在母语环境中的惯性思维。初中生长期生活在汉语环境中,他们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特征已经形成,所以在学习英语知识时,难免会将汉语思维代入到英语知识中,而在语境理论的支持下,学生会更加理解英语阅读内容,他们的惯性思维也会被削弱。其次,语境理论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和明确阅读文本的具体语境,学生就会从特定的语言环境出发分析阅读文本,就能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题。在语境的引领下,学生能更加自如地应用英语知识展开实践,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就会提高[1]。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的策略

(一)在背景知识中渗透语境思维,削弱学生的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学生在长期汉语社会生活中养成的思维习惯,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和理解英语知识的进程。为了削弱学生的惯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背景知识的教学中渗透语境思维,为学生提供阅读文本的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等素材内容,让学生在全面了解阅读文本整体语境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各项知识要素,以此强化他们的英语阅读效果。不过,部分英语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翻译文本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将文本分解为多个段落,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翻译和记忆,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样功利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和语言环境,就很可能以汉语思维看待和分析英语阅读文本。为了使学生养成英语思维,教师可以依据阅读文本的实际内容引入文本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语境中感受文本的主题内涵,使他们从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的角度解读英语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惯性思维就会逐渐减弱,其阅读理解能力就会逐渐增强[2]。

(二)在词汇分析中融入语境意识,强化学生的阅读基础

词汇是阅读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只有正确理解阅读文本中的词汇,学生才能准确解读英语句子和篇章。为了强化初中生的阅读基础,教师可以在词汇分析中融入语境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起在英语语境中解释英语词汇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在了解文本语言环境的基础上,从词汇出现的具体位置上确定其实际的含义,学生的词汇理解力和词汇感知力便能不断增强。可是,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考察和研究后可以发现,在展开阅读教学时,大部分英语教师都致力于让学生背诵和记忆英语词汇,要求学生掌握词汇的读音和书写方法,忽视了语境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比较固化,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果。以上述出现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基础,教师可以在分析具体词汇时引入语境教学理论,让学生以猜测、推理的方式明确词汇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汇内涵,以扎实的词汇基础实现高效阅读的目标。

(三)在句义解读中运用语境理论,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

英语阅读文本的句子中通常都会包含一些言外之意,如果学生具备拓展思维,就能明确英语句子中的言外之意。为了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教师可以在句子解读中运用语境理论,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让他们能够在结合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的基础上,准确解读句子的言外之意,使学生能够规避歧义问题[3]。然而,由于英语素养、语境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未能关注英语文本句子的言外之意,他们在分析句子时过度关注句子的语法结构,既没有引导学生联系整个文本分析句子,也没有说明句子在文本中起到的作用,在这样固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以拓展思维看待英语问题。针对以上阅读教学弊端,为了使学生能够关注和理解英语句子中的言外之意,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句子语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明确句子所处的环境、语言背景和创作背景等,进而以拓展思维理解语句的实际含义。由此,学生就能在语句理论的支持下正确解读英语语句,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四)在课堂导入中模拟特殊语境,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一环节引入语境理论,学生就能在活跃的氛围中实现从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转换。因此,为了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模拟文本中的特殊语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得他们能够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实现思维的转化,以便为后续的阅读课堂做好准备。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他们或是以上一节课的遗留问题作为导入内容,或是直接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没有根据英语课程的特征创设语言环境,这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转换,还很容易出现以汉语思维看待英语知识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思维转换,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文本体现出的语境为载体,让学生在模拟化的语境中形成英语思维,使他们在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导入环节中思考和解答英语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够得到启发,他们在后续的文本分析的过程中就会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以此达到强化学生阅读效果、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五)在常规教学中构建学科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品质

沉浸式的课堂英语学习往往更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与英文语言品质的发展,而且良好的语言品质是学生实现高效阅读学习的基础。由此出发,初中英语教师将情境理论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常规教学中构建学科情境,以此打造沉浸式英语课堂。如在师生互动中、活动组织中均运用英文语言,课堂被英文语言全方位覆盖,学生沉浸在英文语言环境当中,语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够凭借突出的语言理解能力阅读教材语篇,轻松提升学习效果。而在实际环境下,由于口语素养有限,部分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采取语文口语或并不标准的英语组织常规教学活动,导致课堂英文语言环境不足,制约了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也因此影响了学生语言品质与阅读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教师应在语境理论支持下,主动锤炼自身的口语能力,规范英文语用方式,在课下加强口语锻炼,在课堂增加与学生的纯英文交流,以英语为其阅读提供启发,并提出关于高效学习的指导意见。学生感知并运用、探究英语,进一步突破中文语言环境对其思维与学习习惯造成的阻碍,由此实现更高效的阅读学习。

(六)在生活元素中还原文本语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影响他们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展开教学,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能不断增强。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生活元素中还原文本语境,选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熟悉的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资源,尽力保障语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在课堂中重温和回顾生活现象和事件。而部分教师受到个人专业能力和繁重教学任务的影响,未能在课堂中引入恰当的生活元素,也没有根据生活元素还原文本中的语境,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阅读文本中的词汇、语句等内容与现实事物相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英语文本的内涵和主题。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阅读文本的主题和内涵,教师可以将语境理论与生活元素相连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分析和体会文本内容,促使他们在还原的语境中准确解读词汇和语句的含义,以及不同英语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都能得到增强。

(七)在文本解读中应用语境理论,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而在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篇章的主旨和文章整体的情感走向,其深度阅读的目标就能实现。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教师可以在文本解读中应用语境理论,促使他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体会文本作者或文本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此强化他们的阅读感悟和深度思维。不过,部分英语教师缺乏整体分析篇章的意识,他们倾向于将英语文本分割成不同的碎片,让学生在碎片中记忆英语词汇、背诵英语语句、学习英语语法,而未将文本视为一个整体,也没有从整体出发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他们深度阅读的目标就无法实现[4]。对此,教师可以从阅读文本的整体出发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让他们能够通过略读文本、根据问题精读文本等环节和流程,体验和感悟文本的情感走向和中心主旨,进而实现深度思考和深度阅读的目标。

(八)在实践活动中引进语境理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而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语境掌握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语言能力就能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中引进语境理论,让学生在不同主题和语境的活动中明确该语境中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促使他们灵活地运用英语口语、书面语、游戏等形式应对不同的阅读问题。但是出于掌控课堂秩序、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大部分教师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多样的实践活动,也不会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活动中的语言环境。对此,为了改变传统英语课堂的弊端,锻炼和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阅读实践活动,如围绕阅读主题设计辩论、朗读等口语交际活动,基于阅读主题或语篇语法铺设书面写作任务,根据语篇故事改编游戏并组织学生在英语语境下参与,让学生辨别和掌握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此增强其阅读效果和实践能力。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对活动纪律与规则把控不当,部分教师设计的语境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影响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学习。要想对此做出改变,教师需在设计活动的同时细化活动方案、明确活动规则,并耐心地告知学生相关内容。学生由此实现对语境实践活动的更有序参与,从而显著提升语言能力,助力高效阅读学习。

(九)在课堂评价中运用语境理论,促进学生的语境意识

完整的课堂活动、高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及时评价为前提,教师对学生阅读效果与表现展开点评,学生根据自身学情对自己展开评价,便于发现阻碍其阅读学习与思考的问题,利于其持续发展。此时将语境理论加以运用,继续打造英文语言情境,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自评和互评,使其在评价中阐述关于阅读学习的感悟、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学生既进一步锻炼了英语语用能力,也对阅读学习情况展开了主动反思,均有助于其增强学习效果。但目前存在此意识的初中英语教师仍在少数,他们一般更习惯于直接凭借自身教学经验评价学生学情,忽略了学生运用语境理论自评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活动每一环节都应占据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基于语境理论的阅读学习自评受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阅读学习与语境意识的接续发展。要想切实解决此问题,需以转化教师意识为先。也就是说,初中英语教师应在运用语境理论前提下,调整阅读教学评价意识,给予学生自评权利,同时启发他们运用英文语言。跟随教师意识与教学指导方法的转变,学生在阅读课堂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继续加强语境学习实践,语境意识增强,并将此意识、经验不断运用在后续阅读学习中,成长与进步指日可待,高效学习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价值的举措,不仅能够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语境理论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将其渗透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从特定的语境出发,明确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实际内涵,以此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作者:杨春梅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