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当吸引注意力而不是分散注意力
就笔者所接触的现代教育技术而言,其主要是由计算机、白板、投影仪及总控台等硬件,及office、flash、internet等应用软件组成。毫无疑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学生来说,第一作用就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在于,这种注意力的吸引与语文学习有多大的关系,这是需要教师高度关注的。譬如一次听《孔乙己》(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公开课时,上课的教师为了突出孔乙己的形象,有教师设计了一个互动式的动画,一个由简笔画成的孔乙己出现在白板上,学生可以通过鼠标选择孔乙己的服饰与发型,最终将其打扮成花白胡子、又脏又破的长衫、脸上有伤疤的形象。应当说教师的思路是新奇的,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让孔乙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清晰。问题在于,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操作上面,学生的反而有可能对孔乙己的形象产生忽视,而事实也证明了笔者的猜想。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后来在笔者的尝试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努力:学生照样操作,但在操作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我所给孔乙己的每一个形象细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意味着什么?有了这一问题驱动,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就将注意力从操作上转移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上,这样的注意力转移使得学生在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孔乙己形象之后产生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认识变得深刻了许多。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激发兴趣那样简单。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当体现语文性而不是冲谈语文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个如何整合的问题。笔者以为真正有效的整合,应当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科性,语文学科的学科性毫无疑问是指语文性,即所谓的语文味道。语文味道是什么味道呢?一是工具性,二是人文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良好融合。同样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本文最后一次描写中秋之后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从文字描述来看,这段描写更为细致,孔乙己的形象先通过“温一碗酒”这一熟悉的声音出场,然后才是不成样子、既黑且瘦的脸,破夹袄,盘着腿坐在蒲包上。在“我”端了一碗温酒给了他并喝完之后,他在别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从出场到离场,这是孔乙己最后一个形象,也正是这个形象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秋天的悲凉的气氛——因为天气,也因为人!在这样的气氛感受中,学生会认识到旧社会一个落魄文人的贫困潦倒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从以前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这段描述所生成的孔乙己形象还是有些模糊的,他们只习惯于从文字描述上来描述孔乙己,仿佛内心没有一个鲜活生动的孔乙己形象。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将孔乙己的这段情形重现出来:用flash制成的当时场景的动画,以抽象的简笔画、简单的配音,即可以让孔乙己此时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形象固定到自己的思维当中,然后围绕这一形象去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再解剖,对社会现实再认识。事实证明,此时学生头脑中的孔乙己形象生动,对话内容也记忆得更为清晰,而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就更为全面、更为深刻了。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当促学生思维而不是阻学生思维
谈到学生的思维,就不能不说其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笔者的教学实践均表明,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是需要谨慎使用的。因为有时候应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在上面一点所提到的例子当中,笔者在呈现动态的flash画面之前,特别给了一段时间让学生去想象、构思孔乙己的形象,在学生构思成熟之后再呈现,其结果要比直接向学生呈现好得多。因为在后者的情境中,学生所形成的思维表象没有自我构思的成分,而这样就沦为灌输式的教学,相反有了学生的自我构思之后再呈现,学生的构建结果就会得到一个完善,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自我构思孔乙己形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充分地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学细节中的教师取舍,如果取舍得当,结果自然是有效的。
作者:马晓雯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