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主动迎合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根据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的设置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即考虑起点差异、尊重个性发展、体现层次性、强调实践性、突出师范性;思考在课程的内容上普及与提高结合、形式上必修与选修结合、策略上线上与线下结合,并提出课程设置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技术
当前,学前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多样,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主动迎合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着力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职前幼儿教师培养的要求。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是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必要基础;而教育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教学信息化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通常是沿袭或复制其它师范专业的做法,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在低年级开设,很少再开设其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技术一般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在开设完信息技术课程后,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在高年级开设。但目前这样的通行做法,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教学取向的偏离
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技术的运用渗透在具体的任务或问题情境之中。但目前很多高师院校,不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其他师范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定位于通过全国或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以此来衡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这样的应试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为考级过关,课堂上,学生从海量题库中做题代替了知识的教学,模拟操作与练习代替了思维与技能的训练,大多数时候学生是在机械地记忆与模仿,这种枯燥的畸形的课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全部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不仅包括学习心理、教学设计、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运用,还包括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目前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由于教学惰性、教学课时、实验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层面和简单的媒体操作上,教学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形式,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很少。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这种课程理论化的倾向必然导致学生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
(二)课程内容的滞后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前师范生在入学时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高师单一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更多地是在重复以前的内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因而使课程教学失去动力和活力。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已经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紧密结合,教育也不例外。学校应当提供更丰富、更前沿的课程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过去还能称为“现代”的教育技术正在沦为传统,新的教育技术层出不穷,一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手段,如电子白板、智能电视、流媒体、虚拟现实、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已逐步或正在运用到教育之中,但目前的教育技术课程却较少涉及这些内容;即使是一些常规但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内容,如媒体素材的处理等,如果学生没有相关软件使用的积淀,教学时也只能泛泛而谈,浅尝辄止。
(三)社会需求的脱节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幼儿园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开发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所幼儿园的信息化水平如何,不只是看硬件和设备,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在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对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幼儿活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要学会利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图形、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家园互动教育,体现学前教育幼儿成长取向的教育理念。”[1]社会对幼儿师资的需求,已经使“具有较好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目标和要求之一。理想的情况是实现职前与职后的无缝对接,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在一项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中,“能开发制作教学课件的”比例只有30%,认为课程“能满足以后教学需要”的只有37%[2]。并且,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在高师所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在未来的教师工作中有何用处,这将导致他们在入职以后,碰到问题往往还要自己从头摸索,不仅阻碍了个人能力的发挥,也很难体现出一个现代幼儿教师应有的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与教育素养。
二、方向和基本思路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已颁布实施,虽是专指教育类课程,但其提出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为这类课程的设置指明了具体方向。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应当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注意协调学生发展的本体价值、学科知识的认知实践价值和社会需求的外在价值三者的关系,科学规划教学科目、内容、方式及策略等。
(一)考虑起点差异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不能简单重复或完全舍弃中小学教学内容,而应考虑学生入学时的起点差异,既要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跟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有一定的难度或挑战度。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获。
(二)尊重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的领域非常广阔,学科分支众多,课程的开设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与个性发展,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赋予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学有所长。
(三)体现层次性
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一般在低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软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再在高年级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育技术的内涵丰富,知识结构庞杂,涉及范围较广,课程中包含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内容,如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可以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提前开设。
(四)强调实践性
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职业能力之一,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员,不必追求专、精、深,要弱化理论,着力于实践应用。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注重选取与幼儿园相适应的案例;教育技术也不能开成“教育技术学”,而应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突出师范性
高师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未来幼儿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而且要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突出师范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境,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幼儿园工作相结合的能力,为他们将来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思考与具体做法
(一)开设以Office教育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Office具有典型的Windows操作风格,简单易学,并且能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一般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软件。Office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撰写论文、制作课表、电子演示、批量打印、成绩统计等。以Office教育应用为基础课程内容,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能提高学前师范生的教师素养;既能促进起点较高的学生水平螺旋式的上升,避免重复,又能激发初学者学习的动机,迎头赶上。这样的基础课程难度适中,与作为社会评价的等级考试的内容也并不矛盾。
(二)开设媒体素材编辑必修课程
根据媒体的不同性质,一般把媒体素材分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类型。各种类型的媒体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不同的花式字体装饰墙面,制作游戏示范图例,播放儿童歌曲、动画片等等,起到激发儿童兴趣、创设情境、烘托气氛等作用。但能直接使用的媒体素材很少,一般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比如,从DVD中截取一段视频、从视频中提取背景音乐、使用照片声音编辑视频短片等,从满足将来工作需要的角度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开设以媒体素材编辑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选择常用、易用的软件进行教学,如用ACDSee、光影魔术手、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用录音机(Windows附件程序)、Goldwave软件处理声音,用PowerPoint、Flash制作动画,用WindowsMovieMaker、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等。这门课程的开设同时也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媒体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开设动画制作、课件制作选修课程
幼儿认知活动受兴趣驱使,其效果有赖于丰富的表象,例如声音、色彩、动画形象等。相比于静态的演示,动画能让事物具象化、立体化并且活动起来,给儿童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多媒体课件能集成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认知对象,充分调动学前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的综合参与,加强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兴趣,促进自主活动。目前,市场上、网络上存在着多种面向学前儿童的电脑动画、教育软件等,但这类资源的普适性不高,完全符合自己教学或活动设计的动画、课件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自己制作。PowerPoint软件通用性强、易学易用、媒体演示功能强大;而Flash软件因其表现力强、交互控制方便、便于网络传播等特点,越来越受青睐。这两种软件既能制作动画,也能制作课件。在培养幼儿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选择PowerPoint、Flash软件,开设动画制作、课件制作选修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为他们更快适应未来工作打好基础。
(四)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网络课程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内容丰富,且更新周期快,与有限的教材篇幅、有限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可以采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策略,将教学内容放到网络上,建立网络课程;针对硬件与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可以开发虚拟教学或仿真实验系统,让学生在电脑上模拟操作,不断演练;还可以开发微课等数字资源,加深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网络课程的建立给学生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范例,线上学习能有效弥补学生线下学习的不足,不再受时间、空间、教材等因素的限制,而且学生能拓宽视野,接触到更多、更前沿、更具时代性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珍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106-108.
[2]潘婷伟.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与评价[J].现代教育科学,2014(8):112-113,88.
作者:陆永来 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