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研究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革新与发展,促进教学工作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需要分析现阶段课程教学现状,强调课程教学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意义,通过明确师生角色、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等策略的实施,实现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界重视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实现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需要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技术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全面性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重点研究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意义与策略,提升课程教学成效,促进教学工作发展。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在培养学生自动化办公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对专业领域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虽然能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机房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室,但是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考核评价传统等问题,并且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效提升。高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不均,虽然具备一定计算机实际操作基础,但是受个人因素与入学前区域差异的限制,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长期应用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摆脱教师依赖性,实现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信息化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具有深远教育意义。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本就与学生计算机能力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需要该课程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积极应用信息教育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化教育技术包括多种教育界的新型信息技术,这些信息化教育手段,以微课、翻转课堂、多媒体技术、慕课等形式,被广泛应用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重要高职基础教育课程,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使课程教育氛围与形式实现全面信息化,更好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与宗旨,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
四、信息化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师生角色
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需要通过明确师生角色实现技术有效应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明确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明确教师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不再被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自身职责,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例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程知识与内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学习主体定位与角色得到明确。同时,教师在课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问题进行答疑,辅助学生理解与内化课程知识,并针对学生不同问题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发挥教师引导与指导作用,明确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自身角色,以此体现教育信息化技术有效应用。
(二)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程讲义、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课程中较多知识点需要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保证学生对该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但是传统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学生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学习需求,影响课程教育革新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该课程教学工作提出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具体课程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如,应用慕课信息化教育手段,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实现技术有效应用。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可以应用慕课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保证每个知识模块均有对应的教学视频、课堂讨论、在线测试与学习反馈等,要求教师根据知识点教学内容将全部模块知识点讲解分别制成微视频,每个视频在10到15分钟之内。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学习能力,对自身学习节奏进行自主控制,通过反复观看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对每个模块对应的在线测试进行通过,才可以对后续模块进行学习,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体现信息化教育技术高效应用。
(三)丰富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需要通过丰富教学形式的策略,实现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本身具有多样性与多元特点,其中包括多种适用于教育界的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手段,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信息基础课程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成效。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中的微课信息化教育手段,教师综合多种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上与课后等阶段,加强学生知识理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如,微课信息技术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融合音频、文字、动画与图像等,通过课堂多媒体设备对视频的播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综合应用微课与翻转课堂,使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均实现有效利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可以单独使用或综合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借助多种信息化教育手段,实现教学形式的丰富,体现技术有效应用的同时,促进课程教育革新与发展。
(四)创新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公共必修课,存在于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旨在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系统,保证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文稿演示、数据管理分析、图文处理等工作进行完成,同时,教会学生利用网上工具对信息进行浏览、处理与收集,培养与提升学生具备现阶段社会要求的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该课程需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以此路径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体现信息化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将现有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对应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与现有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内容。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实际工作岗位相关视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对视频内容进行记录与总结,对比自身专业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列举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这种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方式,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特点、学生专业特点与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目标,利用学生专业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的结合,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实现学生在该课程中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同时,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与能力,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高职院校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课程教学现状与技术应用意义,采取明确师生角色、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等措施,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推动课程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漪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热点问题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5(20):99-101.
[2]姚江梅.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6):232-233.
[3]贾红军,徐博文.云班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8):93-95.
[4]旭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57-58+61.
作者:李欣馨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