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初探(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育教学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教育教学初探(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激励策略运用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非凡,是孩子们第一次正式的接触数学,因此它还承担着相当重的责任。孩子们面对抽象概念,如何才能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激励策略。本文深刻探讨了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既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激励策略

一、前言

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小孩子也不例外。从出生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现象,并对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但是,要想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抽象的概念来总结,然后让小孩子理解也不是件易事。小学数学教育就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把抽象的概念教给小学生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个体的学习能力不同,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如果落后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内心会产生自卑感和紧张感,不利于良好的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策略,运用多种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让课堂变得生动又有趣,达到教学目的。

二、激励策略实施中的要领

1.激励的语言要自然、亲切

小学生的心情受外界影响很大,老师的任何一句话都会波动学生的心境。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老师一定要给予鼓励,运用亲切的口语化语言,让学生内心得知得到了肯定。对待学生们要一视同仁,对所有回答正确的学生都要给予鼓励,不能漏掉学生,否则会造成学生心理落差,甚至在心里思考为什么唯独没有鼓励自己,在课堂上来较差,降低了学习效率。老师的语言一定要自然,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句,比如:“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激励性的语言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展现更多的求知欲望。激励的语言不能太过夸张,让学生感到不真实,比如:“你可真是研究数学的天才”,诸如此类。

2.激励性语言要有差异、体现个性化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老师表扬学生的形式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语言激励,还有适当的肢体接触。一个班集体里有男生、女生,性格各异,所以老师表扬同学的语言形式,不能太单一,要形成差异。对待男生可以使用语言与肢体结合的方式,比如,口头表扬时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传达一种再接再厉的情感,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待女生适合用一些婉转的语言,首先是鼓舞,让学生的回答得到肯定,然后提出疑问,将学生的思路推向发展的方向。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可以结合课堂外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抓住各自的特点,融合课堂上的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真的对自己有了肯定,毕竟与其他同学的表扬不同,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三、激励性语言的使用环境

1.在学生灵光闪现时

李白曾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适用每一个小学生。他们的灵光火花不一定在某一刻突然迸发出来,又与众不同。但是小学生的体会能力又有限,在智慧的火花闪现时,可能大多数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而老师作为课堂的指引者,要善于捕捉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在正恰当的时候给予发现和鼓励。老师作为过来人也可以对学生新出现的思路进行指导,对不成熟的思路做出正确的取舍和进行鞭策,让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发扬学生的优点。

2.在学生质疑时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同样是这样。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在接受的时候总会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的鼓励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感,为学生后来不断质疑提供强大动力,不会对自己的想法质疑。这个过程就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3.在学生有困难时

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学习新内容比较吃力,特别是学习数学这样的理科,难度还是十分大的。因为对新内容充满的是陌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紧紧跟随老师的步伐。但小学生的集中力不强,在课堂上很容易开小差。而数学又是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一步没跟上就会马上陷入困境。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是就需要老师发挥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包容小学生爱走神,然后给予鼓励和支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果一位老师能做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出困境,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事。遇到理解力差的学生更要有耐心,正好抓住这个契机,帮助学生度过困难,同时还能培养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优良形象,让学生养成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使用激励策略时要注意的问题

老师是校园里与学生相处最多的人,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校园生活中不仅要做好首要的教学任务,还要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呵护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上的差异,要尊重差异,发展共性,不能一刀砍断,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还不具备导学自主的能力,但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讨论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课堂气氛也不会沉闷,老师就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现状,让孩子们喜欢上课,想要上课。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有利于促进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

五、结语

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激励、鼓舞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培养他们强大的自信心和对世界探索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小学教育中需要老师不断实施激励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红云.小学教育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5(12).

[2]胡海波.浅谈小学教育中激励法的运用[J].湖南儿童教育出版社,2013(9).

[3]崔夏锋.激励、唤醒和鼓舞策略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报,2014(10).

作者:王绪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镇前庄小学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1前言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将其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因循守旧无法满足时展变化的要求,改革成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主题。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幕,逾30年时间里各个地区在各个层面从各个角度推出了各种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就小学教育改革来讲,在课标、课程、教师职称制度、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对于推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教育改革似乎成了一种潮流,各种教育思想纷繁芜杂、教改言论层出不穷、教改措施眼花缭乱,我们总能从各种渠道看到或者听到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或者讲话,笔者认为在探索改革之路的同时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改革到底是为了什么、教育改革到底应当怎样进行?

2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句诗:“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教育改革的路走了三十年,我们也应时刻思考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可能存在一味的照搬与跟风,甚至为了改革而改革的问题。改革应当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不应全盘否定,而是继承原有的优秀部分、借鉴他人的先进理念与做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改革的初衷应是为了更好,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应当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一味的照搬与跟风就会脱离实际、失去个性。

2.1教育理念的思考

小学阶段的知识是整个知识系统的基础,因此做好基础知识的训练无疑非常重要;另外各种能力特长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很多学校比较重视的。而除此之外,价值理念的塑造引导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似乎并没有那么受到重视。小学生虽然可能并不知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意义,但学校教育对他们内心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重视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价值观念的塑造,要将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形成一种潜意识。学校是个小社会,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让学生拥有公民意识,懂得真善美。另外,人的影响无法替代,学校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要让老师成为什么样的人。此外,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不能忘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或者教育主管机构可以尝试组织面向家长的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教育理念、交流教育方法。

2.2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式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鼓励式教育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研究认为,多采用鼓励式教育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鼓励式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但鼓励教育也需注意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不能盲目的进行表扬,也不能一味的只要表扬而放弃批评,那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不起挫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也在课标要求中有所体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小学生天性散漫,如何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度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不应为了完成自主学习而设置自主学习,应结合实际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将自主学习变成实际应付,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收获。比如教学中常出现的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本身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它同样不能走模式化的道路。第一、班额过大的班级不适合分组学习。当下我们的教育现状是,提倡小班教学但稍微知名一点的学校,班额就在55以上,据笔者了解,在笔者家乡的镇上小学几乎每班都有八九十人,教室里塞得满满的,小组合作怎么分。第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第三、学习的内容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每堂课的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太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过于简单,没有合作的必要,过于复杂合作也没有意义,还是需要老师的精讲。

3结语

总之,改革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过程必然遭遇各种阻碍、面临各种考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教育教学现状,综合考虑各种潜在影响因素,做好顶层设计并将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作者:刘欣 单位:长沙市育才二小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摘要: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他们认识世界、感知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成长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怎样构建成长课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学生成长;要求;构建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内容的学习,更是一种情怀的象征。首先,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语文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内容包罗万象,通过语文课堂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的内容,包括一些生物学的现象、地理学的内容、历史学的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语文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很多种不同的情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的社会面比较窄,没有什么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语文学习能够随着作者的悲伤而悲伤,随着作者的喜悦而喜悦,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再次,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理念和人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成长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成长”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追求,让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也是我们小学教师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成长”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所谓的“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道德层面的追求,学生成长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追求“学”多于“教”

“教”与“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教师的“教”要多于学生的“学”,在整节课上都是通过教师的“教”来贯穿和组织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课堂开展更为顺利,但是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成长并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实现个人成长,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理解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应该采用“学”多于“教”的模式,意思就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去学习,教师“教”的内容减少,尤其是一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在这种“学”多于“教”的方式下,教师的“教”也要更加注重技巧,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知识的灌输,这种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教师的“教”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学”大于“教”这一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成长。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了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更好地成长我们还应当坚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要求,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得到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受益终身的能力。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性。首先,教师在其中应当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没有自主学习的经验,教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对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在自主学习时应当先从比较简单的知识开始,由浅入深,避免一开始就接触太难的知识把学生吓到。再次,在自主学习时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可能会比较枯燥,利用一些有趣的知识来引起他们的注意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这一课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外面找一找秋天的特点,然后再去学习这一课,既能够让学生有具体生动的体验,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

(三)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过程”远远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学习的过程远远比学生最后取得的成绩重要。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思维、学习能力、知识等等多方面的提高,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灌输,不仅仅只为了学生的成绩。为了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有价值、更能够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展示,例如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后或是通过预习自己搜集到了的相关资料后,在这种情况下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做一个展示,通过课堂展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等等。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这种自我评价和自我展示都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四)致力于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如数学、英语等等,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强调学生要融入其中,要理解文章的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这也是学生成长对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要求。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不能单纯的停留在对文章的表面理解,更要有深层次的理解,要产生共鸣。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更体现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知识的提高方面,更体现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拥有一颗柔软的心,能够更好地感知世界方面,更体现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对语文课堂进行一定程度地改革,使语文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向红.为学生成长而教[J].作文成功之路,2016(04).

[2]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

作者:薛虹 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推动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相应的提出改革与创新美术教育的方式,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

绘画是为小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美术课更是小学生所热爱的课程,学生用自己的画笔以多种多样的色彩表达出内心的情感。通过开展美术教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创新与改革美术教育教育,成为每一个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富有新意的作品。

1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是美术入门的阶段,属于美术学习的重要阶段,提供学生美术学习的机会与场所。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逐步的开发,小学美术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促使自身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1.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不仅为学生营造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而且在大自然中进行课程内容的教授,引导学生自主的观察、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审美观。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的元素,通过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绪,让学生的意志与品德方面都有所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3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的改善人们物质生活,对于精神需求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就现阶段的美术教学来看,应当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教育功能。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的措施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更多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为美术教育课堂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其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游戏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丰富有趣的游戏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比如,教师在教授《遨游太空》内容过程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如“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外星人都是什么样子的”,引发学生思考,在同学们展开想象热烈讨论中,水道渠成的引出课堂教学的主题,而后从班级同学中挑选若干名学生扮演外星人,为学生营造出遨游太空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用缤纷的色彩描述出内心的想象,为美术课堂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2.2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的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虽然各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描绘方式,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更是多样多样,但是只要作品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符合美学的标准便值得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增强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想象力的提升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与记忆,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理解力足够的尊重,除此之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创作,让学生在经过想象与观察之后,发挥出自身的逻辑思维、灵感思维、推理思维以及动作思维等,促使学生产生全新的独特的想法。生活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细心的观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目标,为其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使其在奥秘的想象空间敞开心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的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供学生更多的创作的机会,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创作力的发展。2.3融入德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塑造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绘画形式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的挖掘出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教育的因素,引领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文明,感受古代的创作家遗留下的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在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基础以及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陶冶,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自豪感。通过开展美育教育,推动德育质量的提升,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2.4采取鼓励性的评价:美术课程的评价,既有利于促使教师的教学得到改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肯定与鼓励学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获得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增强学生艺术创作的热情与勇气。针对于学生所创作的现实与不符合作品,教师应当先耐心的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避免使用批评的方式而使得学生的内心受挫,最为关键的认识与了解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的创作。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与巩固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引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说,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是学生美术学习与创作前进路上的强大动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与改革美术教育教学方式,顺应时展的潮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灵活的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为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杨维舟 单位:洪雅县第一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