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法的采用、考核和评价方式、教材的选用、实训条件的建设、教学组织模式、师资建设七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培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肩负着为社会输送生产、服务和管理所需的合格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适宜、重理论而轻实训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并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上相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及标准脱节,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校学到的技能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使学生觉得学无所用,企业也觉得毕业生不能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要解决该问题,其根本在于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主,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分析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充分考虑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以需供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用性高级专业人才,才能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例如,电线电缆专业教学应针对电线电缆的制作开设“电线电缆结构设计”“电线电缆制造工艺”“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等课程。
二、采用分层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对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布置技能拓展题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接受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为其开放实训室,并由教师对其答疑,或提供教学动画,以协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在教学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由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讨问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提倡学生互相指导,加强彼此间的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共同进步。
三、改革考核和评价方式
将职业能力标准引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题目设计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能力本位的考核办法。课内课程注重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完成,除了任课教师作为主要的评价主体外,学生也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每个项目的考核还实行自评和互评,期末成绩按照教师考核占50%,学生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30%的比例计算。将企业评价引入校外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校外实习课程的评价主体,按照企业考核占60%,教师考核占40%的比例计算期末成绩。
四、注重教材的选用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选用的教材往往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在教材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的前提下,严格规范选用教材申报程序,由任课教师或是教研室推荐拟选用教材,并详细说明推荐的理由。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选取教材。针对基础理论课程和基础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应注意平衡教材的先进性与稳定性,避免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而导致其相关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同时,应注意保持选用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应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对于专业特色课程,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编纂教材,从而开发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特色教材,如电线电缆专业与相关电缆厂联合编制的《光纤光缆制造技术》《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等教材。
五、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虽然投入重金购置了符合当时技术水平的实训设备,但随着工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实训设备逐步落伍,而学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很难同步更换设备。而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往往一个班级50人一起上课,在操作设备时要分为两组,甚至更多组才能完成一个实训项目,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及先进性。学校可通过自投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避免由于设备台数和时间的限制而降低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可将校内实训设备出租给其他单位做科研使用以增加学校的收入,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训条件建设。但要严格执行出借手续,安排人员认真填写《仪器设备出借审批单》,设备借出期间,如发生损坏丢失等,应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仪器设备的丢失、损坏赔偿处理办法》,由借用单位予以维修或赔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可以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可选择设备水平高、技术先进、技术岗位多的中大型先进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关系。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的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校外实训的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校企合作更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保证。
六、实行“教学、实训、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实行“教学、实训、工作环境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真实的生产案例作为教学任务来引领整个教学环节,将教学讲授和学生实训进行有机结合。其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任务的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支撑知识、工作的方法;学生实训的过程则主要包括: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教师的巡回指导与任务验收。这样的组织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缩短了企业培训毕业生上岗所需的时间,且使实习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各自的工作。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这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教师至少要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学校应鼓励教师提升自己。学校可利用每年的省级培训和国家培训机会,或者通过参加高端研修班、出国研修、国内访问学者等方式,加大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还可以聘请名师巡讲,或者聘请企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等有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其次,学校应要求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每年要保证到知名公司、企业一线顶岗实践一段时间,以便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技术领域高等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从而促进专业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再次,系部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加强新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将交流座谈与个体感悟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如将教师的工资与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应从课程设置、教材、实训条件、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法、师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并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秋萍.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2):303-304.
[2]黄华,何秀玲,南燕,等.校企合作共建高职专业案例教材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42(13):302-303.
[3]夏栋,谢淑润.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4):144-146.
[4]张晓艳.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39-40.
[5]韩贵金.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0(5):19-21.
作者:孔德忠 王志方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