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要求、是教育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以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理念作为出发点,从体验和互动交往两方面探讨了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实践途径,以期为广大学前教师展开生命化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
生命化教学;学前教育;生命;实践
生命是人之根本、是人的发展要求。当前,无论是新课改要求的主体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是一种人文关怀教育的体现,都强调生命的意义、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完善[1]。因此,生命化教学理念逐渐被引入教育体系,生命化教学问题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应积极引入生命化教学理念,将生命作为教学基础,并在教学中着重关注儿童的生命体、儿童的情感体验、儿童的个性特征、儿童交往的互动性、儿童知识的生成性等,将教学活动与生命发展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理念
在学前教育中,关注生命是教学根基,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所谓生命的完整离不开精神和肉体的完整,是作为自然生命的实体“本我”。之所以将生命作为教育基石,是因为教育的核心是生命。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展开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认识生命的完整性[2],无论是制定教学方案还是教学目标,都应建立在生命的完整性基础之上,体现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可以把教育当作事业,也可以将教育当作是有生命关怀的事业。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他们的成长道路较为漫长,其生命成长特征具有可塑性、可能性。正如一棵发芽的树苗,正在不断生长,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个地点,是动态的,并在适应外界环境中将可能性转变成现实,在适应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最终将可能性转变成可塑性[3]。如果将婴儿脱离子宫视为向生命世界第一次开放,那么学前儿童进入幼儿园则作为向生命世界的第二次开放。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向外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对生命不断体验的过程。在对外开放中,总会学到不同的东西,遇见不同的人和事、获得新鲜的经验,因此对世界的未知可以通过不断探索、感知将其变为可能性。生命化教学是教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生命化教学的基础为生命,生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追求健全的人格,因此在现代学前教育中,生命化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追求完整的生命,首要条件是站在自身角度获取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往往很多人希望别人来评价自己,但是别人看到的是自己所呈现的单面,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要想实现本我生命,需要客观公正地站在自我生命角度建构生命下位的意义。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生命的和谐完整不是强调世界的发展规律和生命构成形式,而是注重个体的发展,关注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体验。这种感悟和体验是个体生命存在于世界的基础,也是实施生命化教学的前提[4]。这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注重儿童的个体发展、情感体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切身感悟等。传统教学理念以“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为主,强调儿童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师生情感缺乏交流,价值观培养方向和目标不够清晰明确。生命化教学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和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科学引导,让儿童在学习的同时关注生活世界,并在学习和生活世界中健全人格、获得体验。因此生命化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其教学目标不再是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而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中实现生命的完整。
二学前教育生命化教学途径
(一)互动交往
人的生命力需要在接触外界环境和不断学习中激活。生命化教学以生命为基调,同样需要在教与学中激活生命力。在教育中,不能单纯地展开说教或者体验,需要引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交往。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意义,生命才有存在的空间,教学生命力才能够在实践与教学中成为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是生命的本质体现,是一种相互作用。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证实生命力的本质力量[5],并通过知识力量将其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中,这种相互作用主要通过讨论、交谈、争辩、微笑等语言和肢体形式表现出来。学前生命化教育中,这种本质力量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表现出来。因此学前生命化教育不是单纯的教师独白表演,它更加关注师生的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想的互换、智慧的传递、情感的升华。
(二)体验
体验在学前生命化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学前教育的一大特色。体验和感悟,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都建立在精神层面基础之上,并通过开展体验活动促使加强儿童与自然和社会紧密联系,因此体验是学前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真实存在于精神世界。体验虽然是抽象化、形象化的,但是却是感受事物最为直接和最为真实的一种方式。在体验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中介的介入。以体验为基础的学前生命化教育,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马斯洛所说,儿童在学习中展开体验,将会拉近儿童与世界之间的距离,并从情感和心理层面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存在与世界上,而是与世界融合为一体。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事物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学前教育中展开生命化教学,其目的是加强对生命关怀的关注,并引导儿童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生命成长的意义,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追求生命本质的主要方式。就学前儿童而言,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因此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够成熟,不能深刻理解和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因此,要想实现生命化教学目标,需要展开生命化教学活动。儿童的体验需要在生命化教学活动中完成:第一,教学活动中一切事物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生命性,属于儿童情感世界的一部分,是儿童生命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二,在教学互动中,儿童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命化教学情境,引导儿童在教学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当扮演警察时,可以选择一个顽皮的孩子来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明显观察出顽皮孩子的严肃和认真。当扮演母亲时,选择一个叛逆的孩子来扮演,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叛逆孩子的耐心和温柔。第三,教学活动过程中,不需要制定额外的规则或者制度,生命化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过程的流畅和舒畅,如果用规则或者制度进行约束,就会完全扭曲生命化教学的意义。这是生命化教学追求心灵自由的外在表现。第四,生命化教学活动不带有任何功利性色彩。在学前教育中,展开生命化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生命的完整。因此教师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发展能力,而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表达,并在感受、体验和表达中完成生命价值。在学前教育中,展开生命化教学的前提是体验。体验是儿童自我的内在感受。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要想充分认识世界、感受世界,需要通过体验的方式获得。这是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时期,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添加成分。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更加倾向于体验。只有在体验中,儿童的意识才会更加清醒,并在体验中逐渐认知世界、了解世界,进而拉近与世界、社会之间的距离。促使自我与生活的合二为一。
三结语
追求生命的完整、和谐统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展开生命化教学中,体验是教学基础,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只有在师生互动交往中才能实现思想的互换、智慧的传递、情感的升华。在体验中逐渐认知世界、了解世界,进而拉近儿童与世界、社会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学前生命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虹婵.“生命化”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琼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63-64.
[2]陈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88-89.
[3]赖勇强,叶逢福,吕伟.生命化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5):94-96.
[4]张园园,阳学文,陈策.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106-109.
[5]周立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理念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265-267.
作者:王涛 单位:宁夏银川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