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教学改革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教学改革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

【摘要】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搭建以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参与者。辅导员应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以安全工作、基本管理工作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立专业课老师———学生———辅导员良性互动为突破口,搭建以学生为中心,辅导员、教师全面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应深入探讨如何保证专业课老师———学生———辅导员三方高效联动,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实现实质性参与学生成长,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如何实现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法的过渡等矛盾点。

【关键词】应用型;辅导员;教学改革;必要性;矛盾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时代。在转型的浪潮中,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遇到了办学定位趋同、办学特色不明显、服务社会能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为提高育人效果,整合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调动辅导员群体的力量,发挥辅导员群体与学生接触方便、教育管理手段多样、互信意识强的作用,同时将传统的工作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积极构建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改变教育与育人相分离,建立教书、管理、服务综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辅导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辅导员群体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作为学校教学与管理的重要一环,辅导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是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模式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顺利推进的需要。

1.1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还要对学生进行发展辅导,教会学生进行事务管理、活动管理与学习管理。其中,学习管理的职责要求辅导员要充分参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及时制订学习计划,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协助学生处理学生过程中的问题。

1.2高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根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建立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手段信息化逐渐加强,积极构建一套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传统的辅导员工作偏重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辅导员队伍与专业课教师队伍交流较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不足,导致教育教学过程与思想育人过程分散;同时,教学过程中仅偏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距离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相差较远,需要辅导员群体全程参与。

1.3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质量的需要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一套育人体系,建立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学生积极互动的机制。在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课上学生仅被动接收知识,老师讲授的内容仅能接收很小的部分,未能有效的做到“需求性”学习,与老师互动较少,学习效率低下。新的教学改革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学生积极预习,结合老师提前公布的知识点讲授视频提前预习,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可反馈给辅导员、专业老师进行解决。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是单方面讲授,更多是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引导学生课前积极预习,如何完善问题反馈渠道,如何提高微教学视频的质量,如何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均需要调动辅导员的力量,让其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2.辅导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辅导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应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主动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注重运用新的工具和载体,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做好思想引领、生活辅导、组织管理与发展引导工作。[2]

2.1加强基础内容教育,保障教学改革实施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学生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辅导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防诈骗意识、安全出行意识、突发事件处理意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院(系)及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组织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日常教务、奖勤助补贷等工作,又要做好班级班费、档案、宿舍、学生干部培养等日常工作。[1]而这些基础工作的开展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2.2强化培养式管理,突出发展引导

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发展育人的角度培养学生。管理过程应以培养式管理为主,也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调动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团结协调能力维护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重视对学生的培训指导,引导学生积极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促进自身及班级的发展。发展引导是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个性,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并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发展引导工作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全面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式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和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个性发展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在大学中的需求、性格、兴趣爱好等特性,按照“保持个性、彰显本色”的要求,引导学生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学会与人相处,遵守集体规则和校园秩序,学会在良好的校园人际氛围和朋辈文化的熏陶下,彰显个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把大学生活与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同时,充分发展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2]

2.3跟踪教育教学过程,建立三方良性协作机制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要求,确立学习发展目标,辅导员应与学生、专业课老师的深度交流,并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2.3.1建立专业课老师———学生———辅导员交流机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反馈机制,老师授课效果缺少监督,学生对课程的疑问,无法及时有效地跟进;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几乎无法参与其中,仅将学生组织进教室,作用有限;老师与辅导员之间也无有效沟通方式,双方交流的内容主要停在学生的纪律、出勤方面;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及态度的引导上,对于重要的教学方面辅导员则力不从心等问题。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应完善老师与辅导员沟通机制。公共办公室是老师与辅导员共同的工作场所,是两者交流的重要平台———老师课下可以第一时间将学生的上课状态、班级学习风气及碰到的问题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也可在课下与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可建立教师与辅导员每周定期工作交流机制,通过会议的形式将彼此了解的信息交换,对于其中的问题,可以邀请有关领导莅临指导。此外,也可通过QQ、Email、微信等信息手段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提升学生与辅导员交流层次。辅导员要参与教学全过程,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到课上答疑以及课后的问题跟踪。一是,建立学习互动小组。学习小组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在学习小组中,小组组长及其重要。辅导员可以结合平时学生的表现,向专业课老师推荐小组组长;并指导小组组长如何实现小组管理,提高小组成员积极性,增强小组凝聚力。二是,加强课前引导。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理念,有效地制定学习计划,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学习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应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指导因有所侧重。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因其目标尚未确立,方向模糊,应重点加强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思想引导教育;对大三大四的同学,因其职业定位较为清晰,学习目的明确,应加强实际学习技巧的关注。三是,关注教学过程。辅导员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督促,通过听课观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2.3.2实施辅导员贴身管理模式

辅导员贴身管理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特点,多角度、全过程地开展指导工作。贴身管理模式需要应重点做好以下相关工作:问题学生引导。个别学生存在学习抵触情绪,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弱。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将有助于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状态,维护班级的稳定。辅导员可通过面谈或者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班委对问题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及时端正学习态度。阶段性跟踪。阶段性跟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中,一学期测试一次,学生不了解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发现问题时却已错过了大量的弥补时间。辅导员可根据阶段性测试的成绩了解到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引导学生反省自身学习状态,对于其中的问题帮忙解决。班级问题定期总结与改进。班级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可定期开展班内座谈会,从班委、普通同学、任课老师口中了解班内真实对班级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及时与有关方沟通化解问题。组织学生竞赛沙龙。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活动竞赛是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可以指导组织高质量竞赛沙龙,一方面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术竞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兴趣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结语

辅导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在认真履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管理规定》提及的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同时积极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注重学生内涵发展,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培养目标由学术性向应用性、复合型、创新型转变,培养方式由强调学科教育向突出专业教育转变,培养内容由“知识传授”向“能力素质培养”转变,教学方法由课堂讲授为主向实践训练为主转变,教学主体由“教师主宰”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转变,教学评价由教师教得好、学生听得懂向学得好、好就业转变。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安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情况汇报[R].2009-4-29.

[2]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17.

[3]张荣国.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81-83.

作者:范劭兴 宣云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