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生产过程对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教育教学生产过程对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教育教学生产过程对接

一、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课程教学模式必须以行动为导向

职业教育具备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个特征。所谓职业性是指培养目标的问题,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面向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缩短毕业生与就业岗位要求的距离或实现零距离就业,使学生一毕业就已经具备某一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所谓实践性是指培养过程的问题,即高职院校要营造具有真实生产和工作氛围的环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所谓开放性指的是办学体制问题,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引入企业参与,实现双主体育人,建立多元共建的格局,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活动不能按照专业知识体系来进行,必须按照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按照行为体系确定教学模式,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学生职业活动的亲身体验。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必须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以行动为导向,并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关系

实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生产工艺技能,了解各个服务环节的质量要求,获得适应生产、服务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学生将来能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奠定基础。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两个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把各环节和要素进行全方位结合。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决不能简单理解为把生产过程搬进课堂,企业生产追求质量和效率,生产过程不是培养人的过程,而教学过程要培养人的能力,追求的是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把生产过程引入教学,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化的处理,把生产过程转化为教学活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体验职业活动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准确分析,把企业的生产性任务转化成学习型任务,科学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即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把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内化成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训练过程,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施要点

1.课程内容必须来源于生产实际

课程内容的选取是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先决条件,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教学项目(学习项目)的选取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教学项目的设计要遵循职业活动规律,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把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项目用于课堂教学。

2.教学方法必须以行动为导向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学习性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能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创设真实职业活动的学习情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还可以有效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3.课程考核必须以能力考核为本位

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课程怎么考决定学生应该怎么学,教师应该怎么教。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评价和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方法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考核办法要依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确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考核要素应涉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评。只有完善的考核办法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施保障

1.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一般包含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边界和范围,同时提出了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计划和建议;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指导和引领教师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文件。因此,学校要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作为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脚本。制定规范、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是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的必要条件。

2.构建贴近生产实际的教学环境

职业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要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建设与教学需要相配套的实训基地是成功实施“对接”的硬件保障。按照“校内实训职业化、校外实习教学化、教学管理企业化、学习过程工作化”的原则,构建真实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利于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接受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实训基地必须满足课程教学需要,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实训基地设备和环境建设的标准,不仅要尽可能贴近真实生产的设备,更要注重职业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管理也要引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保证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制度和机制。

3.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的另一个保障条件就是要建立和培养一支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双强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数量充足、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技术研发能力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否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和贴近生产实际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就成了空谈,课程教学改革就无法落到实处,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或从企业引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学,一方面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者:罗贵隆 张宇 张晋红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