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程思政之《生理学》教育教学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五全育人,德育为先”,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命题。融思政于《生理学》教学中,在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修订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注重“术”与“道”的结合,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理学;教学研究;教育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书和育人并举,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主渠道,主要作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命题。
1课程思政实施的背景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思政课程课作为“辅助课”被边缘化,成为一座“孤岛”,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引领大学生思想的作用,大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各自为政,未能做到融会贯通[1]。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网络时代的“原驻民”。网络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使人类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的信仰和理念也会充斥人类的头脑。作为“低头一族”的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局限,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指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当中,深入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并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生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如何做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性,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使专业成长与精神成人同向共行,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门课程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度挖掘课程中所包含的祖国传统文化、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精神等,将专业课与思政完美地结合起来,培养有德、有技艺的学生。
2医学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具有人文社会性。悬壶济世,医者仁心,这是古人对行医者的尊崇,意味着医者除了有高超的技艺外,还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3]。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高职医学类院校,更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课程中,使教育和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医学院校重专业轻思政的现象,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真正做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4]。我国古代《物理论》中提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其中明确指出,作为医者,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为社会输送医务工作者的院校,在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生理学》是医学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科学,“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科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而人体《生理学》的学习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以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是如何协调、互相制约,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前后衔接十分紧密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对人体标本(尸体)的敬畏、为医学实验献身的鼠兔等动物的感恩情怀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养成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结构到功能的学习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爱国敬业等方面的知识,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选材[4-5]。
3课程思政在生理学教学中的研究
3.1研究对象选取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8名,护理专业学生200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高中起点入学,护理专业学生为中专起点入学,其中少数民族占一定的比例。在讲授《生理学》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中。
3.2研究的思路及方法3.2.1组建教学团队,培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团队成员包括思政理论课、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临床专业课等方面的教师。一方面,这样的团队既可以使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的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达到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的教学目的[6];另一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团队成员指导和培训。团队成员通过参加省内外思政课领域的专家讲座、教师个人政治学习、法律法规的学习等途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团队教师的政治素养,树立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观,进一步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3.2.2教学目标的修订教学团队按照本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深度挖掘生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高度凝练,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将课程思政主题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7],充分做好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及时反馈实施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在团队中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实施方案。对《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修订,注重“术”与“道”的结合,将思政与人文融入教学大纲中;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契合点开展教学;并在教学评价中,从专一的专业课程维度,向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8]。3.2.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课程思政《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从正常人体结构到人体正常功能的深入阐述,为专业后续课和临床专业课起到了扎牢根基的作用,医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上,才能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在实施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中,以“结构-功能-临床”为主线,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凝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政文化、医学人文素养、医学伦理道德等元素,设计教学过程,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目标中[9]。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寻求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路径,通过职业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价值信仰的引导、传统文化的陶冶、人文思想的植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等途径让学生乐学,达到价值引领的目的。以“结构-功能-临床”为主线选取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临床案例分析、社会现象、著名人物、创新思维等,通过互联网智慧职教云平台等充分应用国家优质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的信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10],或通过让学生阅读鉴赏相关文献等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强化对专业、学科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增强课程思政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有效性,而不是生搬硬套,真正做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学习“心脏的泵血功能”时,在职教云平台“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分析。课中复习心脏的解剖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设置疑问“血液为何单向流动?”引出心脏泵血的生理机制,并重点阐述,结合高原气候特点,提出高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好地以心脏的“结构-功能-临床”为主线展开学习,并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比如学习在高原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敬业精神,还可结合国家免费为青海西藏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感恩之心。3.2.4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在《生理学》课程中以“结构—功能—临床”为主线融入课程思政过程中师资水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授课效果4个维度的满意度[4],问题均采用4点量表进行评定: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赋分1~4分,由低到高,对《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授课过程中,对2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匿名填写,发放问卷288份,收回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结果见表1。表1学生对“课程思政”融入认可程度调查(%)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思想修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在60.0%以上,说明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发挥了育人功能。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提升了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了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观。
4小结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做好“汤和盐”之间的比例关系,让学生乐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真正做到“术”与“道”的结合。青海作为多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少数民族数量有着较高的比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的职责所在[11]。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在提高未来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具有长远意义。
作者:赵莲 马艳 单位: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