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双创教育教学融合管理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以双创人才培养为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联动为基本路径,借助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这一通道,促进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较浓厚的双创氛围,学生得以更好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双创教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一心二联”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双创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师的应尽之责,将双创教育和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也是打造“金课”的具体要求。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促进双创教育和管理学教学的融合,以更好地培养双创人才,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的召唤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适应流通管理类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高校流通管理类专业在校生数量庞大,流通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似乎也出现了“过剩”迹象。但很多用人单位都反映很难招聘到有工作经验和双创能力的流通管理类专业人才,这类专业人才“过剩”实际显示的是其供给侧出了问题:这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他们的要求。
(三)提升管理学教学效果的需要
重知识传授,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师知识及教学内容更新滞后,课堂上学过的用不上、用不好,工作岗位上要用的、用得上的又没学到、没学好,国内高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着诸于此类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管理学的教学效果。
二、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教改探索及实践
(一)以双创人才培养为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核心
1.融合的基本思路:构建“一心二联”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2015年开始,我们先后两次对学生进行了主题为“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双创能力培养”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01份、759份。调查显示:学生最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最喜欢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企业模拟经营教学法和团队学习;学生不满足于管理学课程只能学到书本知识,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来培养管理思维,改善心智模式,提升自己的双创意识和能力。从双创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导向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了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基本思路:构建“一心二联”的管理学教学模式。“一心二联”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就是要把双创人才培养作为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围绕它来实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大课堂的融合联动,在教学全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潜能,使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双创活动和实践中来,成长为有较强双创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
2.用“四进”举措凸显双创人才培养这一核心
“四进”举措即“进头脑”“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教学大纲”“进教学全过程”。“进头脑”,即通过学习有关政策和教育部会议精神,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是育人为本的价值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是常态化的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推进“四个回归”。“进人才培养方案”,即将双创人才培养作为本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条红线。“进课程教学大纲”,即将双创人才培养落实到管理学教学大纲中,把优化学生心智模式、帮助学生学会系统思考、提升双创意识和能力纳入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管理学教学内容,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进教学全过程”,即不仅第一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围绕双创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来进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联动也要以更好地培养双创人才为宗旨。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1.将双创人才培养这条主线贯穿第一课堂教学全过程
(1)及时播种双创的种子
管理学是流通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本科的第一学期。我们给学生上第一节管理学课时,就开始播种双创的种子。例如,我们会通过“谈谈你眼中的管理”这一互动环节来开始第一节课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先提出这个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适时地对已经回答的学生的答案予以总结,启发其他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和回答同样的问题,或教师再提出和上一个问题有关联性的问题,让学生再进一步思考和回答。教师穿针引线似地一步步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管理是一种活动、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创新,好的管理者,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性地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
(2)以“理解”式的知识传授模式
激发学生双创的思想火花通过构建“理解”式的知识传授模式和采用师生平等对话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出学生双创的思想火花。这种“理解”式的知识传授模式,不仅要求管理学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现有的知识,还要进一步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一起探究这些现有知识生成的背景及不确定性[2],探索它有没有重建的可能性,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善于探索新知识的好习惯。
(3)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我们充实和完善了教材中较少的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方面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我们也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抵制创新的原因、创新管理的技能等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4)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制度保障
结果考核就是指期末考试,而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商道”等企业经营模拟决策课业完成情况,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都是他平时成绩的依据。期末考试题中也增加了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内容,以测试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点燃学生的双创热情
其一,指导学生课外的团队学习,既要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二,指导学生将管理学知识具体运用到物流协会、电商协会、创业协会等社团活动中去。其三,举办“安庆创业讲堂”等“请进来”的校企交流活动和考察安庆48电商园、桐城电商园等“走出去”的校企交流活动相互呼应,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鲜活。其四,指导学生网店运营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网店建设、采购、订单处理、储存、包装、物流和配送等系统性工作,切实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
3.借助学科技能竞赛平台和PU系统,使两大课堂的融合联动精准高效
现在不少流通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学科技能竞赛,都借助高仿真、信息化程度极高的软件平台来进行,融互联网、信息化、角色扮演、仿真模拟、商战实训为一体。我们2016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以“商道”为平台的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连续三年晋级全国总决赛,2017年还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学生参加竞赛,培训、练习及比赛都是在课外时间进行的,需要结合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第二课堂所获得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借助高仿真的比赛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角色扮演中对企业运作有了更强烈的体验,对管理学理论知识在商战实践中的应用的体会也更加深刻,锻炼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系统思考、创新、责任感这些该有的管理思维。PU口袋校园系统作为提供高校大学生成长服务的一个互联网平台,以高校第二课堂为切入点,以为学生及学校提供创新创业、就业衍生服务为出口,学生凭学号登录平台,可以在线来开展和参加社团活动,获得第二课堂学分。目前本院学生参加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赛事的培训、练习及获奖,就可以在PU系统上申请及换算为第二课堂学分。借助学科技能竞赛平台和PU系统,不仅使两大课堂的联合融动有了切实对接的通道,又实现了信息化、互联网和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取得的成效
第一,教师努力践行“四个回归”。教师的本份就是不忘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我们课程组教师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在思想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也积极主动地努力将双创教育与管理学教学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第二,学生得以更好地成长。自组织学习可以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它具有开放性、主动性、不确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些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特点[3]。我院参加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的学生90%以上都是一、二年级学生,很多专业课还没有学,他们就通过探究性的、团队式的自组织学习来获得参赛所需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还利用网络和自媒体来进行团队式的自组织学习,以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限制。学生学会了探究性的团队式自组织学习方式,情商、逆商、团队合作能力、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三,形成了较浓厚的“双创”氛围。现在我院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双创能力的学科技能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既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促成了自身双创能力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研教改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教师进行教研教改的积极性还不高。第二,专业性的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及硬件,专业教师指导专业性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还比较有限[4],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乏功利性的动机,不少学生双创活动中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第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联动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例如,PU系统在我校都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专业教师对PU系统知之甚少。
2.对策思考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教师教改的积极性。高校要做到像重视科研那样重视教学和教研,对教师教研教改工作的奖励形式也应该多样化,而不能只是简单的物质奖励。第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和意识品质的培养。从学生入校时起,学校、学院、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努力拼搏的精神。第三,健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联动的机制,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性的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教师指导的对接,增加其活动的效果和受益面,与此同时,还要提高PU系统的利用率,更好地利用它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琴.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J].中国市场,2016(40):161-163.
[2]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103-105.
[3]史利平,王明平.论基于自组织学习的学习主体构建[J].课程教学研究,2016(11):7-10.
[4]申明远,魏建生.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困境探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6(3):117-120.
作者:张琴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