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教学模式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要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而“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如学科内容、知识结构、学科资源等,将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有效、有机地进行融合,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意识,进而实现课程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结合,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深度融合后营造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与学的模式发生了转变,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本质与内涵

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但人们首先想到的、最核心的还是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育。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系统的模式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与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的实质和落脚点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其基本思想就是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组织作用,又能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认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即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宰者,而要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和良好情操的促进者和培养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主,但要跳出教材,用信息技术呈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使用的教学媒体资源不仅是教学辅助工具,而且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协作能力的工具。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外,更要开发出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通过教师培训,切实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因为能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内在需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更好地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第一,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多种教学策略的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第二,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能及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可以将传统教学的优秀做法和现代的教育思想、理念更好地整合起来。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多样化、学习成果创新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灌输转变为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总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深入研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将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培养出创新型教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华英.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J].江苏高教,2010(02).

[2]吴洁.盛琳阳.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

作者:周小燕 郭念春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