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金融产品在为其行业带来全新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首先阐释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主要特点,并通过对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安排重复、教师实践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实践、健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素养等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全面推动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教学现状;改革路径

引言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也应积极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掌握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行业动态,全面更新并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有别于传统金融运行模式的一种全新融资形式,是借助移动网络、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充分实现了资金互融、付款和中介服务的多功能金融模式[1]。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金融网络化和网络化金融。其中,金融网络化指的是传统金融服务企业借助先进技术,对过去的运行模式进行改革与升级,以期能够充分实现更加便利、安全的服务和产品创新,是传统金融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在运营模式上做出的相关改变。网络金融,是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互联网金融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拓展信息搜集渠道,开展多元化的风险管理以及分散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首先是虚拟性。通过互联网,不仅金融交易变成了无形的,同时金融服务也完全实现了虚拟性。电子货币、移动付款等方面的变革,逐渐缩减了现金的交易总额,虚拟化发展早已成为主流。其次是信息透明化。在以往的金融交易当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互联网金融利用在线风险控制、大数据研究、云计算体系等金融技术,构成了金融全方位覆盖网络,一个端口便包含了查询资信、征信情况,真正实现了公开透明。对于投资人来说,可随时随地掌握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每天资金的亏损盈利情况,有效降低了投资人的风险,为社会资金筹集增添了更多活力。最后则是高效便利性。借助网络技术,手机银行的各项业务有所提升,纵使是在三线城市或是路边商家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网络,就可以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进行付款,或是通过支付宝进行便捷支付,实现资金高效结算、快速转账等,让支付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提高了整体效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往的金融企业业务流程在网络的支持下也变得更加简单,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互联网金融促使金融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实现了直接对接,降低了资金成本,引领着整个金融行业的高效运行。

二、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落后

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课本依旧以过去的金融工具为主,主要讲解概念、特点与性质等,这与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全新的金融工具存在较大的距离。互联网金融所包含的余额宝、网络借贷、众筹等全新的金融产品和以往金融产品在服务群体、服务目标、服务特点以及服务属性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微小性以及普惠性主要以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为标志,这是传统金融所缺少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内容与现阶段金融行业发展严重脱轨,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金融专业教学目前还依旧延续传统的以课堂讲解、教材教学为主的形式,虽然教学工作已经从传统的黑板转移到了现代多媒体上,可实际教学当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实施“满堂灌”教学,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压抑,既不详细实用,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久而久之,导致教学效果大幅度下降,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并且让很多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但实际上却并未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

3.课程安排重复

高校以往的金融专业课程内容通常包含金融学、投资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学以及金融市场学等有关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了重复现象,交叉程度较大,教师之间若是彼此不进行交流探讨各个课程的重点内容,便会导致某个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的情况,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打乱了他们的学习计划,无法形成科学的体系,最终削弱了广大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4.教师实践不足

高校金融专业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并且当前大部分金融教师自身都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阻碍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并未在银行、保险以及证券等公司进行实践性操作,因而导致他们实践经验不足。再加上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和科研工作的巨大压力,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让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缺少工作的热情与激情。若是高校直接聘请金融行业的相关人员负责教学的话,这些人又缺少一定的理论知识,上述这些现实情况都是导致高校金融教师实践能力有限的重要原因。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1.转变教学理念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想要实现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就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2]。其一,教师应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要深刻意识到实现金融专业人才的高效培养不能单纯依靠基础理论的讲解,还要充分改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身份与角色,要以推动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强化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其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树立网络金融发展观念,在实际教学当中,师生之间应彼此尊重,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师生还要意识到在当前网络金融时代中,教学资源、教学环境都是开放的,因此,师生之间也应树立相互平等的意识和彼此分享的理念,结合网络金融的需求建立起普惠性的思想。对于金融专业教师而言,更应该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加强学习与培训,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各种实践活动,从而利用培训与实践等形式来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学方法的创新。

2.加强教学实践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社会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规定学生应利用所学知识,基于现代金融发展需求,科学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3]。因此,高校金融专业教师应利用创新性实践教学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满足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创新性实践教学,应建立在科学、系统、严格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可当前,高校由于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相关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应从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工作入手。详细来说,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首先,针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需求,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科学制定,在充分明确目标后,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对实践活动、实习、试验、毕业设计、个人作品等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加以设计,在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强化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其次,应制定健全的实践管理与考核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目标体制,对实践教学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格规范,以此来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根据统一标准的审核,能够及时找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对应措施,全面增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健全课程体系

虽然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在不断发展,但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早已完善。在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应适当增添能够顺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全新金融活动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引进某些国外金融领域的崭新理论和经验。可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相对来说依然比较陈旧,课程之间存在诸多重复性内容,教学内容不够前沿,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内容显得更为落后,如果金融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就无法保证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高校借助先进技术实施创新,不仅要包含传统金融营销和柜台各项业务服务能力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具体要求,增加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数据研究内容、风险管理控制内容等。要在充分满足当前金融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要依据不同形势发展需要,合理融入金融中介学、投资理财学以及金融工程等有关课程。此外,还要重视并强化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在精品课程当中引入前沿性内容,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确保金融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可以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形势相适应,与现实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

4.创新教学方法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中,想要真正推动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事业的创新性发展,就需要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4]。对于教师来说,应深刻意识到现代化技术在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要强化这方面的思想和学习,能够积极运用先进教学技术开展金融专业教学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实施微课教育,或是组织相关视频公开课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金融专业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拓展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同时还能确保真实技能高效传输的便利性。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实现人机互动的操作运用,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跨时空交流与沟通。此外,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实时共享,从根本上保证了金融专业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5.提高师资素养

当前,在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当中出现一个明显的问题便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素养有待提升,缺乏互联网金融意识,这就直接阻碍了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对此,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养,应成为现阶段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加强师资团队建设,需要全方位增强广大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研究能力,具体可结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现实需求,重视并积极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此外,高校还要主动引进相关高素养、强技能的金融专业教育人员,对校内已有的能力较高的金融专业教师可利用科学有效的优惠条件留住他们,避免这些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与此同时,高校还可充分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尝试性地构建终身教育体制,让金融专业的教师可以不受年度考核制度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个人喜爱的金融领域的研究中,积极鼓励他们开展创新性探究,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价值较高的科研成果。高校应定期选派校内优秀的金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以及金融行业的大型企业当中深造学习,可邀请某些国内外著名教授和专家,亲临院校进行演讲,或是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协作探究工作。高校应努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以此来提升整体师资团队的教育水平。只有这样,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才能够更好地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形势,满足其需求,获得满意的效果。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衍生了众多新型网络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及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金融产品在金融行业中的拓展及延伸充分展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兼容性,侧面也反映出对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应积极顺应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同时还要结合互联网金融对人才的现实要求,全面总结当前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以此来确保金融专业教育教学能够切实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求,实现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其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英.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16—117.

[2]刘标胜,吴宗金.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1):28—30.

[3]梅媛.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12):158—160.

[4]张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远程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教学探索[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6(2):15—19.

作者:王妮 单位:武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