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美学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美学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修养培养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美学教育的内涵分析及大学生美学教育的现状研究,围绕高校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美育教学模式设计、美育教学评价设计、美育主题校本教材设计、美育与德育活动平台建设等提出大学生美学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美学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美学教育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教育改革规划,美学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的研究焦点。美学教育不仅是关于审美素养的教育,更是有关德育、人格品质的教育[1]。从德育视角上看,美学教育是构建高校育人生态,激发办学活力的基础,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如何构建大学生美学教育教学模式,促进美学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大学生美学教育的内涵
(一)美育育人,滋养学生的心灵
大学生美学教育与德育是相互促进、互为表里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美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艺术趣味及人文素养的责任,能够在美育过程中发挥潜在的德育效果,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心灵的作用,既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促进大学生心灵愉悦,又能够营造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2]。
(二)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大学生美学教育以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培养为导向,综合考虑学生的德育、智育建设,通过美育教学,可以拓展德育教学体系,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大学生美学教育与德育、专业课的整合、衔接,还有利于发掘大学生的兴趣、特长,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有素养、有技能、有理想的现代高水平人才。
(三)增长智慧,提升学生的素养
大学生美学教育是增长智慧,启迪思想的教育,对高校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美学教育、德育体系的整合、贯通,可以构建相辅相成的德育工作模式,拓展德育教育的实施路径,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大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反省与自我管理能力,带动学生知识、情感、态度、技能、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实现高校育人建设的“德艺双馨”[3]。
二、大学生美学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美学教育缺乏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通常以技能培养为主,以素养培养为辅,在传统的育人模式影响下,容易形成“重技能,轻美育”的现象。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美学教育的研究尝试,但由于美学教育观念缺乏创新,未能充分挖掘美学教育的价值,美学教育浮于形式,为大学生美学教育带来了重重瓶颈。
(二)大学生美学教育路径单一
现阶段的美学教育途径通常借助高校的艺术欣赏类课程、德育课程等进行,美学教育路径单一,且传统的美学教育方式尚未建立长效机制,未能有效的发挥美学教育的效果。在美学教育实践中往往效果欠佳,存在任课教师及大学生对美学教育认识与理解不足,大学生参与美学教育的积极性低等问题,不利于美育教育的落实。
(三)美育与德育教育“脱节”
美育与德育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共同承担着大学生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创新意识、道德情操培养的责任。而现阶段的高校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德育与美育的衔接不足,且由于美育教育基础薄弱,两者之间存在“脱节”问题,导致大学生美育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间接影响到了育人效果。
三、大学生美学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一)高校校园美育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立德树人理念,进行育人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助美育专题校报、校内广播美育栏目、美育主题文艺汇演、美育文化活动周等形式,融入美育、德育、智育理念,增强大学生对美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校园美育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元素,如COSPLY、同人文化、职业模拟体验等,使大学生在轻松的校园环境中体会到美育文化的乐趣。
(二)美育教学模式设计
以德育课程为核心,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学习需求、兴趣等,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形式,开发大学生的思维、智慧、逻辑思考能力。其中,在情景教学法方面,由教师利用教材、生活化素材等设计对应的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在感知、发现、体会美感与新颖教学艺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4]。在角色扮演教学法方面,结合一些经典的美育故事、流行性美育元素等,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美育教学理念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基础素养。在美育教学中,同样可依托德育课堂,结合当下热门的翻转课堂教学、微视频教学、微课教学等典型的教学模式,增强美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想学、爱学的行为习惯,推行“兴趣教学”,提升美学教育效果。
(三)美育教学评价设计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设计策略,对传统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优化,将德育与美育融合,设计包含素养教育、审美能力教育、美感创造力、思想道德水平、价值观念、智育水平等的评价机制,满足当前的大学生美学教育需求。此外,除常规的美育教学评价以外,还应考虑将大学生的美育认知水平、美育学习自觉性、美育活动参与积极性等指标纳入美育评价体系,充实美育评价标准。
(四)美育主题校本教材设计
为弥补传统美育教学在教学路径、教学模式、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局限性,可通过美育主题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与大学生美学教育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体系,供学生进行课程选修使用。校本教材设计以德育思想、“三全”育人理念为依据,融入美育教学案例、美育故事、美育教学素材等,丰富高校德育资源体系[5]。美育主题校本教材设计依据校本教材需求识别、校本教材内涵定位、校本教材内容体系设计三个主要步骤进行研究实施。在校本教材需求识别方面,考虑高校大学生的德育需求、育人体系建设需求、立德树人需求等,并通过对大学生美学教育的调研分析,深入把握美育校本教材编写的需求,制定校本教材编写任务书,明确校本教材设计的要求、目标、设计原则。在校本教材内涵定位上,分别从德育、美育、智育三个层面对校本教材的内涵进行定位,通过挖掘美育主题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把握大学生美学教育需求。在校本教材内容体系设计上,则根据校本教材设计的内涵,进行内容的编排,注重体现美育校本教材的时代性、新颖性特征,凸显校本教材的育人功能。
(五)美育与德育活动平台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大学生美育、德育、智育活动基地,定期通过特色化的活动,带动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实践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生活、学习的智慧,在活动实践中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及人文素养,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根基。另外,围绕社区、社会、学校、家庭的四位一体德育活动策划,开展美育、德育协同共建活动,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育人理念、先进思维,进行大学生美学教育的实践探索,培养大学生感知、发现与创造美感的能力,使大学生在美育、德育活动的参与、总结、反思中进行自我提升,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美学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在美学教育中,不仅应加强美育、德育、智育的协调统一,促进各要素的交叉融合,而且需要注重遵循美学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个人成长需求等,设计针对性的美学教育模式,从而为大学生美学教育的实践开拓新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薛红.美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5):131-137.
[2]冯密文.论大学美学教育与艺术人生的关系[J].美与时代(下),2016,(06):49-50.
[3]邓涵.论大学教育中的美学教育[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04):81-85.
[4]霍九江.美学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6):177-178.
[5]许丙泉.审美成就艺术人生———论大学美学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大学教学,2012,(01):26-29.
作者:毛艾嘉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