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以“智能制造”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产业发展形势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要从面向岗位能力培养转变为以“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本文探讨了学生的核心能力组成以及学生差异化对教育教学目标设定以及教学策略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新业态建立合适的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和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1新产业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目标调整
在过去一段时间,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不可否认,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很明显的“世界工厂”痕迹,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的设置都围绕着就业岗位设置,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上也有所摇摆不定。但这种教育思路在新业态下已经明显不合时宜。因为面向的就业岗位在快速的调整和变化,相对滞后和慢节奏的专业调整已经跟不上这种节奏。这促使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什么是高职教育体系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能力。高职毕业生职业迁移和发展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哪些基本内容?首先,对发展型人才而言,产业转型升级或者技术发展意味着社会职业与岗位的变迁,新的专业技能急需被掌握。因此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甚至与人交往能力等对高职毕业生就显得特别关键。其次,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来讲,既要有专业能力,更要有与人交往能力、数字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再者,对创新型人才而言,其创新能力则是必需的。同时,作为一个职业人,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终生职业规划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和性能能力以及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还需要发展审美能力。
2新业态下高职教育学生差异分析和教学
2.1高职学生的差异化表现
2.1.1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
个性的发展是指那些影响个体与他们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的持久人格特质的成长与发展。这种发展主要受遗传和周围环境如父母、个性的发展以及其他成人和同辈的影响。
2.1.2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差异
社会性发展描述了个体在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能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高职教育体系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尤其重要。因为在新业态下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必须要在与其他部门、个人的配合下才能有效完成工作,单打独干已经不再是工作常态。社会性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是理解社会性问题和解决社会性问题。理解社会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对他人观点的阅读。对他人观点阅读能力强的个体能够很好地应对比较难的社会情境并表现出通情达理和富有同情心,从而容易获得同伴的好感。而那些对他们观点阅读能力差的人则容易误解别人的意图,从而容易造成争吵等反社会行为。同时,他们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不会感到愧疚或者悔恨。社会性问题解决指的是采用有利于所有人的方式来解决冲突的能力。
2.1.3学生的学习思维差异
有的学者用三个因素来定义学习思维能力:①获得知识的能力。②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一种是分析,包括比较、对比、评判、评估和评定。第二种是创造,包括发明、发现、想象和假设。第三种是实践,包括执行、应用、使用和寻找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者的思维差异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风格的差异。学习风格,即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处理的模式。普遍的认识是学习风格表现在学习情境下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还是表层加工。深度加工的学生会把他们正在学习的信息或者正要解决的问题看作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方法,尝试把这些信息与一个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
2.1.4学习者的抗压能力差异
笔者在多年的学生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往往会遭遇更多的挫折、偏见和阻碍。因此,学生需要更大的抗压能力。抗压能力指的是那些使学习者即使处于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增加他们在学业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的个人因素和特征。具有抗压能力的学生有发展良好的自我系统,包括自尊、乐观主义以及掌握自身命运的信念。他们设立个人目标、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并且对成功有积极的期望。这些力量表现为他们较高的成就动机和对学校的高满意度。
2.2针对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制订
2.2.1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能力培养有一定的矛盾性,张扬个性则不能获得社会的支持,过度迎合社会需求则失去个性。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第一,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工具充分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做事风格和工作特性,了解其个性并针对性的进行洞察、分析、评估和指导,为学生指出个性风格和个性化的学习之道,鼓励学生了解自己,发展优点,弥补缺点。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以小组、社区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在交流互动过程中锻炼社会能力,并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道德、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推进自己的社会能力培养,同时不失去自己的个性发展。第三,教师可以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来推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课前预习、课中的团队任务完成、课后的互动反馈都需要学生在于他人的合作中完成,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学习空间。第四,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学习者的社会性发展。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比面对面的接触更公平,因为不涉及到魅力、威信和物质财富等因素,因此,基于信息化手段开展的交流更能呈现学生完整的思想,也能在获得丰富的别人的观点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思考。但同时,信息化手段也会让学生产生社交恐惧症和某种阴暗心理,成为躲在电脑后面虚假信息的匿名者。因此,教师借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能力的时候要进行有效控制和严格设计。
2.2.2针对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策略
学习风格差异需要高职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包括:第一,对学习风格的考虑能够提醒高职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指导。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已经不能灵活地满足很大个体差异的学生的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小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式。第二,对于学习风格的考虑可以提醒高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第三,可以提醒高职教师,学生是各不相同的,高职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于差异的敏感性。随着敏感性的提高,高职教师才有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当作独立的个体来进行回应。这样,课堂才会变成一个可以容纳所有个体差异的空间,和谐的课堂气氛才会有所增进。
2.2.3针对抗议能力差异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研究发现,下述四条规格非常关键:第一,绝不妥协的任务标准。即在所需要达成的任务要求方面绝不妥协。第二,教师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结。教师拒绝让学生失败,让学生感觉个人的成功失败与学校是紧密关联的。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以及个人的责任和合作精神。第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一定在格则限定的范围内实现成功,避免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第四,课内外活动的积极参与,增加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总体而言,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和责任感对于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结论
快速变化的产业形势使得职业教育必须改变以往面向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以面向“不变”的学习者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但要落实这个目标的调整,需要从目标对象(学生)的特性分析出发,为学生制订更加合理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协同和信息化育人环境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也意味着这个改革是系统而颠覆性的。
作者:余华明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