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途径

摘要:在高校新闻学专业推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是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如何加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就成为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教育;教学设计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他提出,新闻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校新闻院系为国家的新闻事业培养输送人才,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应该是高校新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编入教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认识。它包括新闻本质、新闻的本源以及新闻传播的规律等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它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奠基,以及列宁为代表的前苏党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继承与发展。然而现今的新闻学理论教材没有一部能够集中分析讲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只是散见于《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学史》《新闻采访学》等教材中。由于内容的分散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该作为专章进入《新闻采访学》教材中。该章内容应由五节组成: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溯源;第三节: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五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尝试: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热点事件和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深度解析马列主义与采访学理论及实践的密切联系之处。第二,在记者修养的教学中增加中国名记者传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名记者的伟大精神与不凡经历中真切体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事业的推动作用。第三,利用丰富的在线学习工具,如利用微课、慕课开展自主学习,也可以利用各电视台的大型节目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必须围绕传播格局变化突出最新内容。特别是当前传媒各界和新闻舆论环境都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来接收信息,能够选择的信息范围也更加广泛,而且传统作者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者和受者。为此,在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课堂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反映与引导”“好看与正确”的关系,只有真正明确了这3个关系,才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走进心中。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渗入学生头脑

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他指出,用井冈山、延安的红色资源回溯和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有力地推动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更有成效地进入干部头脑。新闻学院师生应充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措施,运用“红色文化”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笔者认为,可以设计如下专题教学:第一,音乐教学:“歌声中的红色记忆”。以红歌为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将分组唱、独唱、朗诵、歌曲欣赏、乐器演奏等形式融为一体,在参与互动中使学生感受红歌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了解红歌背后所承载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感悟红歌精神,引发理性思考。第二,情景教学:“与历史的对话”。以井冈山斗争中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人物对话为基础,通过学生扮演其中的历史人物,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激发学生的红色情感,拉近与革命人物的距离,深化学生对井冈山斗争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个人品质、党性原则、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深切感悟。总之,加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拨亮其精神“灯塔”,是新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要有实效性,避免空洞灌输理论,让教学内容真正鲜活生动起来;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与党的方针政策,并付诸实践,从而唤醒党性意识,激发奉献精神,最终增强新闻工作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张征.新闻采访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78-379.

[2]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96-99.

[3]覃霞.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8(18):91-92.

[4]胡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J].新闻战线,2018(17):8-10.

[5]杨怡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高校新媒体的发展[J].新闻传播,2018(15):23-25.

[6]谢丹妮.“互联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改探析[J].青年记者,2017(35):119-120.

[7]王佳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新闻观[J].知与行,2017(12):37-40.

作者:于良红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