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人才的共性是强大的学习能力,既有的工作经验和学习积累只能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迅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力的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与高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高校素质教育不再注重某一具体方面的技能发展,而是用更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人才。因此,作为高校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不管是在实践性还是在理论性方面都应该引起重视。而从教学模式的视角来看,高校的音乐教学实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模式概述

1.高校音乐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文化。高校通过音乐课程的讲授来达到传达音乐文化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音乐文化的力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的音乐表演能力,掌握音乐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和一定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校音乐教学已经被纳入正规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但是其发展速度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还比较落后,在校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一定风格的教学样式,遵循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的服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结构、程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获得的,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基本的因素:其一是理论依据,也就是在教学模式的行为规范下,有一定的教学思想作理论基础;其二是教学目标,整个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整个核心;其三是操作的程序,即教学模式里的操作程序和顺序;其四是实现条件,教学模式发挥效力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因素,如师资、教材、教学设备、学生等;其五是教学评价,是对整个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教学评价为教学目标服务,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应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课程指向性,有可操作性,同时必须要具备完整性和稳定性。教学模式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有效桥梁。

二、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现状

1.教学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传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教学理念,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更是如此。艺术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在艺术氛围中提升审美能力,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很重要。而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到位,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不到位,需要对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善。

2.教学师资

高校的教学师资是影响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音乐教育模式里的五要素之首,其主要来源是高校的毕业生,具有高学历的音乐专业人才,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按照自己学习期间的经验进行,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欠缺实际的音乐创作经验,在音乐作品的文化传达和底蕴体验方面存在缺失。另外,音乐教学作为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目的只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并不是为专业的音乐人才作培养,在音乐的专业教学上没有音乐类专业的教学要求高,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师资更应该在教学能力方面下工夫,提高课堂的音乐氛围塑造,从而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

3.学生

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面向的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在校大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存在不牢的情况,音乐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乐理基础严重欠缺。高等教育之前的音乐教育虽然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出现在课程计划里,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时常常出现各种被主课替代的情况,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所以高等教育之前的音乐教育缺位造成了大学生普遍的音乐基础薄弱,对于艺术性强、内涵丰富的高雅音乐难以理解和喜欢,更多的只是对流行音乐的跟风追随。

三、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1.普及——提高模式

普及——提高模式是基于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平均值的教学理论,在具体的模式实施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平等性和开放性。普及——提高模式要求音乐教育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创建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对音乐文化或歌词含义进行互动交流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通过重点激发部分学生的音乐热情来带动其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兴趣,以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兴趣。该模式营造的是音乐大众氛围,让音乐成为学生群体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讨论话题,音乐教育时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作辅助,诸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在课堂内欣赏APP上的古典音乐和优质的电台音乐,采用贴合学生群体的音乐教学方式将古典音乐和传统民族音乐带进大学生群体的听歌单,掀起一股全民共享潮。另外,高校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形式制作与音乐课程相关的音频节目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收听,能随时随地感受高校音乐课堂的音乐文化氛围。普及——提高模式适用于高校在第一学年开展公共的音乐艺术教学时期,对大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热情培养有积极作用。

2.课内——课外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程相对其他课程而言,音乐课程的课时比较少。音乐课程设置一般是每周两课时,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完成不了预期的音乐素质教育和延续作用,达不到理想的音乐教育目的。因此,可以通过延伸音乐活动来弥补这一缺失。课内——课外模式是以现代化的互联网教学为教学手段,如MOOC、微视频和微信教学等都是该模式的一种实践。课内——课外模式的教学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来安排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软件形式,包括讲解和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赏析等。一个教学视频的时间不宜太长,10分钟至15分钟是最好的,这个时间也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通过课内——课外模式的视频知识点片段可以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师生互动,知识点的学习可以通过事先将知识点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堂进行前就能进行知识点预习,那么课堂时间就直接用于有疑问的知识解答和经典的音乐作品欣赏。而没有完成知识点理解和消化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通过观看知识点视频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对于经典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这种短视频方式进行分享,给予学生一个自由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和查阅音乐文化知识点的平台。这种课内——课外教学模式将音乐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虽然降低了音乐教育的课堂仪式感,但是拉近了学生与音乐欣赏之间的距离,让经典音乐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

3.学习——实践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教育相比较,音乐教育的实践性更强,音乐作品是用来欣赏的,但是要体验到音乐的文化魅力还是要进行实践,这种实践是演唱音乐作品、创作音乐作品、感悟音乐内涵等。学习——实践模式的教学多是采用音乐教学中视听练耳的教学方法,学习阶段多以听音乐、欣赏音乐为主,在不断听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体悟和情感,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音乐演唱或表演出来。学校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举行唱歌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小组麦霸赛等。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会不一样,而表达这种个人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演绎,每一次不同的音乐作品演绎都是一次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定型阶段,音乐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作用,尤其是通过实践获得的音乐体验,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理解,这种实践性的体验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真正地实现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夏颜:《对创新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音乐时空》2016年第3期,第126-127页。

[2]杨瑞:《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山东一所地区学院音乐系为例》,《乐器》2011年7月,第60-61页。

[3]霍冉:《武警院校音乐文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2,3。

作者:牛滨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