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非师范院校农村教育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农村教育硕士对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低学历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PCK是教师的核心知识,是区分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志。非师范院校农村物理教育硕士N的PCK发展研究显示:非师范院校物理专业毕业的农村教育硕士毕业之初的PCK贫乏,之后半年的教学实践中,其PCK的发展处于结构完善阶段。
关键词:
非师范院校;农村教育硕士;物理;PCK;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国家制定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鼓励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免费攻读教育硕士。除了师范类院校外,部分非师范院校也有资格培养农村教育硕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之间教学水平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PCK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针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范式提出的,是教师将自身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个人教学经验整合的结果,是教师特有的知识,是区分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标志性知识[1]。研究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农村教育硕士PCK发展状况,有助于为相关培训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选择恰当的培养途径[2],促进其PCK的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986年,舒尔曼提出PCK的概念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对PCK内涵和结构的认识虽不尽相同,但都包括学科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法知识[3]。笔者结合广大学者对PCK的结构认识及自身对PCK内涵的理解,建构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物理课程和教材知识、物理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物理课程和教材知识包括物理课程理论、课程计划、教材和教辅资料等。本研究主要分析研究对象关于特定主题的教学内容知识是不是围绕《课标》展开;对教材的把握、处理是否恰当;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内容的深度、广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等。物理教学法知识包括中学物理教学理论知识及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知识。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的分配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4]学生知识包括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学生学习特定课题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前概念知识,以及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会出现什么样的误解和错误等。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1名非师范院校物理专业毕业的农村教育硕士N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其半年的教学跟踪,做了6节课堂实录。同时,进行了多次访谈。其中,有的访谈是课后针对课堂问题发现提出的,有的是事先拟好提纲进行的正式访谈。所有访谈内容都进行了录音,将录像和录音资料逐字记录,再进行梳理研究。
四、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PCK的初始表现
虽然N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物理系,但由于他在大学的成绩优秀,因此走上讲台时,信心十足、满怀教育的理想和抱负。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经历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其PCK相当混乱,具体表现如下。
1.物理课程和教材知识
首先,N的教学内容知识来源于课本,但又不符合课标要求,导致预设目标没体现,重点不突出,难点更没有突破。其次对教材的把握、处理不够恰当,如《密度》一节的教学中,将托盘天平的使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对有些知识点理解不准确,他认为“物质是微观的,物体是宏观的,密度是物体的”,从而导致得出用空心且不是由同种物质构成的酒瓶盖的质量除以酒瓶盖所占空间的体积就是酒瓶盖密度的错误结论。
2.物理教学法知识
教学设计知识贫乏。物理教学目标知识比较准确和规范,但大多来源于网络的现成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而且教学过程设计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即出现了教学目标没有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现象。如:学校没有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器材,却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设计了4个教学目标,却在课堂教学中只提到两个等。特定主题的物理教学策略知识陈旧而欠缺,常常是复习引入、讲授、举例;对知识的呈现含混不清,有些很简单的知识通过他的讲解学生却更加糊涂。如在《密度》导入时,为了让学生明确质量的概念,用了这样一段话:“在物理学中就是用质量这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个空的墨水盒说明他所含物质应该最少,如果里面有一盒完整的墨水,说明它所含物质应该是较多的”。教学评价方面,N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明确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常常通过课堂提问特别是集体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诊断性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但通过交流发现,N的物理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匮乏,尽管在课前进行了学情分析,但由于教学设计来源于对网络资料的照搬照抄,导致所谓的学情中的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尽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但其答案就在问题中,学生只要张口回答“是与不是,对与不对”,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仍然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不能针对反馈信息,对讲解内容及时调整;布置作业的质量不高,反馈信息不佳,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此外,该农村教育硕士在课堂的时间管理、学生管理方面能力也很低。
3.学生知识
N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了解;课前以准备教学内容为主,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知识认识不够;对学生在特定内容的学习中出现的理解困难不了解。原因分析:首先N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及物理教学论教育,教育理论知识严重缺乏,教学目标知识匮乏,不懂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和意义,也不明白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其次,N刚走上讲台,缺乏实践经验,大学期间也没有经历见习、实习,没有体验过任何教学活动,所以教学活动中总有顾此失彼的现象;第三,虽然他大学时接受了许多物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但这些知识难以满足当下物理教学的需要。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课前,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知识,选择表征知识的方式,以便于学生理解,但课堂上仍觉得不尽人意”。可见,在教学的前两个月,其PCK结构极不完善且发展缓慢。
(二)PCK的建构
通过两个月的教学,N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建构和发展自己的PCK。
1.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强化对物理课程和教材知识的理解备课前,除了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外,还认真研读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用书,帮助自己明确课程内容标准对具体知识点的要求,从而确定学习目标、了解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案。此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物理教材教法的相关理论知识。
2.通过模仿与交流学习物理教学法知识
虚心向同事请教,加大对优秀物理教师的听课力度,学习对教材的处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表征,以及课堂的组织、管理等。交流、讨论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积累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从N在这一时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主要通过模仿和交流学习课程、教材及教学法知识,特别关注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他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使得他在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和发展,表现在他对教材的处理相对合理,符合课标要求,教学设计中没有多余目标,课堂讲解思路清晰,逻辑合理,但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的讲解,造成课堂教学“目中无人”的一言堂现象,即缺乏学生知识。
(三)PCK结构的完善
PCK的核心是教师将自身所理解的学术形态的学科知识,通过内化处理转化为学生非常容易理解的、教学形态下的学科知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对具体内容认知相关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决策,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梁永平教授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准确把握、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灵活应用教学策略,会使用不同的教学评价反馈学生信息,这样他的PCK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5]。然而通过4个多月的教学,N农村教育硕士才发现,“我讲的内容与老教师相同,大部分教学方法是模仿甚至是直接引用,然而教学效果却差异很大”,通过比较发现,“我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太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真正体现;而且由于班级不同,学生情况各异,照搬照抄的方法好像不太适用”。于是,N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了解哪些知识容易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经常误解的;哪些知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对知识产生误解、形成困难的原因何在;怎么表征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等。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起点知识、前概念知识,学生关于新知识的兴趣、态度。尽管没有面面俱到,采用的方式也比较陈旧,但其具有了关注学生学习的意识,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其教学评价的方式有所增加,如课堂个别提问、分组讨论。可见,在N教学的4~6个月这一阶段,其PCK的结构趋于完善,且在学生知识方面有了明显突破。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的农村教育硕士在教学初期的PCK严重缺乏,但通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其PCK迅速发展,表现在课程和教材知识日趋准确化、合理化,越来越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学法理论知识增加,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学生知识方面,开始具有关注学生的意识。鉴于来自非师范院校的农村教育硕士缺乏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建议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训计划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将这些课程设置在第一个暑期,且增加课时数,并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此外,要组织集体备课、赛讲、优秀教师观摩课等集体活动,实施以老带新计划等。
作者:吕红平 单位: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
参考文献:
[2]侯新杰,王莹,栗素姣.优秀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3).
[3]廖妍.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李坤.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个案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5]梁永平.PCK视域下教师的学生知识及其发展[J].教育科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