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农村教育智库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农村教育智库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农村教育智库建设研究

[摘要]

我国已进入智库建设时代。由于高校在智库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高校需承担起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重任。全国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可以依托自身的科研优势,建设更加适合自身特色并且善于为社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新型智库。地方区域型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区域科研特色优势,有必要建设具有独立性、专业性、人文性和地方性等特征的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对于地方高校本身而言,只有建构其特殊性,健全培养智库逻辑以及协调处理各方关系能力,才能真正建成扎根于当地农村实际的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

[关键词]

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高校智库

“智者前瞻,智库远谋”。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已经揭示了“有些事情,只有智库才能做得到”的道理。高校自古以来就与智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位于地方的区域型高校具有其他省部级高校不可替代的接地气的科研优势,甚至有的区域型高校具有研究当地农村教育的科研传统,因此,地方高校更应抓住历史机遇,建设可以使自身更科学、更有效率的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新型区域农村高校智库。

一、高校需承担新型智库建设重任

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智库一经建立就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种制度安排。2014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享誉全球。虽然中国智库以426家的数量越居全球智库“榜眼”,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较少感受到智库对我们的影响,说明我国智库建设任重道远。毋庸置疑,具有学科和人才优势的我国高校,必须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模式的建设和发展不懈努力。

(一)高校智库的组织优势

简单的讲,智库又称智囊,是一种为政府提供专业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深入的讲,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西方学者迈克冈将智库分为4个基本类型:学术型智库、合同型智库、倡导型智库以及政党型智库[1]6-14。学术型智库大多依托高校而设置,“并且与高校一样强调科学精神和客观知识,没有明显的政策倾向,而是在于提供科学的政策知识”[2]。可见,在“独立性”上,依托高校科研优势而设置的学术型智库具有其他类型智库不可比拟的组织优越性,而“独立性”则恰恰是影响智库决策咨询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首先一点;其次,高校智库天然地强调科学精神,说明其具有提供过硬的专业咨询服务的学术基础,这也是高校智库相较于其他类型智库的学术组织优势。

(二)积极建设新型高校智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同志就加强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新形势下推动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2015年1月,为了加快和强化高端智库建设进程,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响应党的“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号召,笔者认为,全国各高校都应主动承担起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重任,这既是因为高校智库有着优于其他类型智库的相对独立的组织特殊性,也是“因为我国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本科生队伍,研究实力雄厚、信息资料丰富、对外交流广泛,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3]。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因而加强新型高校智库模式建设既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的需求,也是回应人民期待、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现实要求。

二、区域型高校需要建设特色农村教育智库

我国高校数量众多,且发展层次越来越清晰,既有“985”工程和“211”工程类的全国知名大学,也有在特定区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型高校。无论在名气和综合实力上前者都超过了后者。但笔者认为,后者在区域科研特色上却有着前者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对于建设我国新型高校智库模式来说,不同类型高校都可以依据自身的科研优势而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新型高校智库模式。

(一)区域型高校具有接地气的科研优势

既然全国高校都应积极建设自身所擅长的各类高校智库,那么,位于地方的区域型高校也不例外。这类高校在培养区域型人才以及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功能上,具有其他类型高校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认识: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科研优势,因而高校智库建立必须以每所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为基础,而且不同高校需要寻求并建设更加适合自身特色且善于为社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新型智库模式。区域型高校的科研优势在于更接地气,更适合自身所在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区域型高校更需要建设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特色智库。

(二)区域型高校需建设特色农村教育智库

笔者认为,有能力的区域型高校需要加强及创新特色农村教育智库建设,原因很简单,区域型高校内设的农村教育智库不但拥有充分了解当地农村教育需求的教育科研群体,拥有了解当地农民教育需求的地域优势,而且更方便进行农村教育实地调研。当今时代,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突出,例如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失和流失、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难等等。因而解决基层农村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话题。事实上,作为上级管理部门的政府机构与基层农村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唯一能够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桥梁,便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政策咨询为主的农村教育智库。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光省级行政区就有34个,地级行政区已达300多个,至于地级行政区以下的乡镇和村庄更是多达千百万个。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说接受教育是每个人共同拥有的社会需求,但是谈及“教育”绝对离不开对文化的思考,而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气自然会深深地影响教育。因此,不同地区的教育必然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作为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不同地区的千百万个农村对教育的需求,必然有千百万种差异。那么,哪些人对这千百万个农村的教育需求最为了解呢?毫无疑问,只有那些长期从事当地农村教育研究的学者,才最了解当地农村的教育需求,而这些人大多工作于当地高校中,于是区域型高校便拥有了建设农村教育智库的科研优势。从帮助政府解决当地农村教育问题的角度来讲,建设扎根于当地农村实际的特色农村教育智库以发挥“资政议政”的功能,既是区域型高校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学职能要求使然,亦是那些矢志于从事农村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三、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建设的必备特征

从前文关于智库定义的论述可以看出,要充分发挥智库功能,必然需要智库具备相应特征,否则,就难以发挥智库应有的功能。西方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座右铭就是:“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智库,该组织必须保证自身具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独具不受社会干预以及充分服务公共利益的高影响力。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智库,因而首先需要具备一般智库必须具备的特征才能称之为智库;此外,它还应具备自身独特的农村教育智库特征,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村教育。

(一)独立性

作为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智库,“独立性”是指其能较少受政府的干预,以保证其研究的客观、中立。从智库功能的发挥效果来看,独立性程度是影响其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此,“布鲁金斯学会理事会主席明确将‘独立性’作为顶级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4]。但在事实上,目前中国智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低独立性,即使是高校内部设置的智库,也缺乏独立性。例如“我国高校教育智库与本校的相关院系或科研管理部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现象还十分常见”[5]。所以,区域型高校内部的农村教育智库想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政议政”的社会功能,就必须保证自己是相对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摆脱传统的依附身份。有鉴于此,为了保证农村教育智库的独立性,区域型高校需要设立其独立的科研组织建制、设置专职的智库研究人员、提供专项研究资金等措施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否则,农村教育智库只能起“花瓶”作用。

(二)专业性

“智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就决定了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的专业性特征。俗语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只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智库自身的影响力,这是决定智库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正如有学者所指出“要想成为知名的教育智库,仅有广泛的资源、闪亮的名头是不够的,拿出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议才是一个智库的核心竞争力”[6]。现实中,由于区域型高校自身的“学术名气”本身远低于“985”“211”类型高校,因此,区域型高校中的农村教育智库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必然会受其本身影响而遭到社会的质疑。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域型高校要想建立一个成功的农村教育智库,就必须保证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尤其是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熟悉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专业化的农村教育研究人员队伍。虽然“名气”不能决定命运,唯有专业实力决定一切,但高水平团队必不可少。就是说,这个团队只要能够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那么,区域型高校中的农村教育智库必然能够赢得智库领域中的一定竞争力,久而久之,其权威便自然形成。

(三)地方性

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本身便具有“地方性”特征,这是由其自身科研优势和发展使命决定的,也是这类高校智库得以“安身立命”之前提。正因为如此,区域型高校智库必须首先承担起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职能,因而其内部设置之智库机构必须努力成为联系高校与社会的有益桥梁。而且必须扎根于当地农村教育实际,成为促使区域型高校更专业、更有效、更有目的地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道理很简单,每个地方的农村教育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只有深入当地农村进行实地调研,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地农村的教育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当地的农村教育政策是否适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和评判,以提出有利于解决当地农村教育问题的政策建议。因而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在建立之初,首先需要明确服务地方政府农村教育决策的方向定位,此外,还需要理顺服务地方政府的工作思路、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等。“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就是进一步转变高校科研理念,提高主动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意识和能力”[6]。

(四)人文性

无论何种性质的科研机构,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在笔者看来,农村教育智库组织的“人文性”具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智库组织内部的农村教育研究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二是智库组织必须坚守智库伦理。作为从事农村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如同所有专业人员一样,要有善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素养,同时需要具备致力于追求“善”的人文关怀精神。在我国现实国情中,农民处于弱势,作为智库组成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拥有相应感情、具备一定热情,才能更透彻地调查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更清楚地了解农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此外,农村教育智库必须坚守追求真理的立场,拒绝利益的诱惑。“智库自身的文化品质,即智库是否真正忠诚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敬畏于教育的自身规律,是否真正听命于近乎赏识的良知”[7],这正是人文性的自然表征,亦是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最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正如有学者所言:“一个真正配得上‘智库’之名的机构,应聚焦于决策服务的质量,而不会为利益诱惑迷惑双眼。”[5]

四、促进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建设的对策

综上所述,区域型高校具有接地气的科研优势,这就说明具备相应(必须具备)科研能力的区域型高校有必要建构新型农村教育智库,以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尤其是解决好自身所在区域的农村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建构新型农村教育智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

(一)建构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的特殊性

一般说来,特殊性即对于智库的不可替代而言,只有具备了不可替代性的智库,才能够因发挥它的特殊功能而被社会认可,也才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世界智库建设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看,位于区域型高校的农村教育智库更需要建构农村教育智库自身的特殊性,其原因有二:一是处于层次较低的院校,本身就容易引起人们的质疑;二是我国已有数量众多的智库,虽然只有较少的智库发挥了良好功效,但这一优势让不少高校尤其是区域型高校感受到了它的不可替代性。诚如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所言:“我们今天对智库期待的‘升温’,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人们很少感受到智库的存在,更少感受到智库存在的力量和价值。”[8]时下,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已经深入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农村教育问题已不单单是教育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如何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农村教育实际背景下建构农村教育智库的特殊性,无论是对于区域型高校,还是对有志于研究农村教育的研究者来说,都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是建构农村教育智库的前提,亦是如何使教育改革更适应农村这个“广”而“阔”前提下教育的“公平”性的特殊问题。

(二)培养区域型高校农村教育智库逻辑

从广义来讲,逻辑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笔者认为,智库逻辑是指智库作为一个应用型的研究机构,其所需要遵循的发展规律。当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大系统是由万千个子系统组织而成,而不同的子系统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智库也不例外。区域型高校的农村教育智库必然有着自身的智库逻辑,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虽是高校内设的研究机构,但是它是以服务当地政府决策咨询为主要职能的应用型组织,所以,它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必须遵循应用型需求;其次,它虽然是以提供咨询服务为主的应用型智库,但是它是设置在高校内部的学术组织,它还需要遵循大学的学术发展规律;再次,农村教育智库的研究对象是当地农村教育,其需要扎根于当地农村实际去进行“田野调查”,所以,需要遵循“田野逻辑”(当然,它也必须关注其所在城市的发展)。对于农村教育智库来说,应用型逻辑是其灵魂,学术型逻辑是其骨架,而“田野逻辑”可以认为是这类智库的血肉。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位于区域型高校中的农村教育智库的发展逻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协同处理好几对关系

任何组织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处在与其他组织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当中。智库作为一个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应用型研究机构,它首先需要处理的是与其服务对象———政府的关系,而区域型高校的农村教育智库,除了需要处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外,还需要处理另外三层关系,它们分别是与区域型高校、与其他类型智库的关系以及其所处学科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首先,在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方面,农村教育智库需要摆正心态,树立专业化的独立的具有一种学者独有的“傲视”形象的农村教育研究机构。农村教育研究者只有具有不畏惧权威的心态,才能够对处于弱势的农民产生必要的人文关怀,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农村教育研究报告。其次,在与区域型高校的关系方面,农村教育智库需要坚守智库的应用型逻辑,摆脱高校先天具有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学究型”“经院式”的束缚,成为专业化的“资政议政”机构,因为政策分析不同于理论分析。再次,在与其他类型智库的关系方面,农村教育智库必须要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智库协同合作,因为其他类型的智库有着不同的研究特长,而且有时候农村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多种类型智库的协同合作才能调查透彻。最后,大数据时代提倡跨学科研究,提倡多学科研究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而且农村教育问题已经不是单一的教育学问题了,涉及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所以,对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非常有必要跳出教育学的学科范畴,通过协同其他学科的研究,以更加综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地分析农村教育问题的本质。

总之,区域型高校教育智库要想长远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协同处理好与自身相关的各种关系,否则,它的存在只能是一个空架子。

作者:刘文霞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2]王莉,吴文清.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逻辑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2).

[3]李卫红.高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N].人民日报,2014-02-16.

[5]汪明,贾彦琪,潘新明.论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J].江苏高教,2015,(04).

[6]涂成林,魏伟新.高校智库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7]吴康宁.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国家智库[J].中国高等教育,2014,(06).

[8]邬大光.教育智库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