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本理论下教育改革作用方式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基本理论下教育改革作用方式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基本理论下教育改革作用方式探析

1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改革作用方式

第一,教育基本理论为中国教育改革进行价值批判与反思。教育基本理论承担着对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批判反思的重大任务。教育基本理论通过理论研究批判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提出了以素质教育引领学校实践的改革对策。教育活动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功利化的教育追求、单一化的教育目标、标准化的教育内容及选拔性的教育手段扭曲了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到培养人,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从教育的本质理论和功能理论中寻找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二,教育基本理论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念引导。教育改革的成效取决于改革的方向。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任务是对教育改革方向的引领,这些引领包括: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个面向”、教育优先发展、素质教育、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提高质量等。无论是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还是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这些里程碑式的政策的出台都与教育基本理论发展密切相关。这些政策的形成与教育基本理论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对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创新、教育体制等的研究密切相关。第三,教育基本理论为中国教育改革方案提供策略支持。教育基本理论固然要遵循理论理性,遵循理论发展的一般逻辑,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忽视实践,而是以理论的方式关注着教育改革的方案,为方案提供策略支持。教育基本理论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在制度安排、资源配置、实践构想等方面的策略支撑,提出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优先发展教育等系列主张都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研究者以“局外人”的视角进行中国教育政策分析,监控与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等,以“局内人”的视角关注着教育世界的运转,为中国教育改革策略提供恰当的知识论立场。这些都体现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者的本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育基本理论对教育改革作用方式的实现路径

第一,放眼世界,提出了教育学的新话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突破地域限制,着眼于教育学的全球发展。关注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北美、日本的教育学学科发展状况,关注外国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学的影响。研究者还引进其他学科的话语,促进了教育学的话语新生。第二,纵观历史,推进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基本理论反思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术派别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者采取了理论与实践互相观照、知行合一的学科建设立场,通过关注中国本土教育实践、反思教育理论本体,力图提出有理性穿透力、有普遍说服力的学科体系。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交流,努力在与诸多学科的对话中坚持教育学自身的学术立场。第三,创生概念,从多个视角反思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在促进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者们也提出理论原创、理论思维、方法论、理解方式、学科立场等概念来分析教育学研究的特殊性,凸显教育学的学术地位。这些概念成为教育基本理论分析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和理论视角,在丰富教育基本理论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第四,问询改革对象。理论研究者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虽更多借助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威力量,但比较缺乏针对教育改革问题与改革对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在当下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学生及学生家长所代表的民众力量仍处于弱势地位。教育改革要让学生及其学生家长的利益得到表达,成为其利益代言人。第五,恰切推进改革。(1)教育改革的推进主体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强行加快改革速度,往往会对实践者造成紧逼性和压迫感,致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而“欲速则不达”。(2)对学校个体而言,改革初期参与和热心改革的实践者只能是少数。即便改革行进到一定阶段,也不可能出现“全体实践者在改革大潮中纵横驰骋”的局面。总之,理论研究者的理性态度贯穿改革进程始终,支撑着改革的顺利推进。第六,参与行动研究。长久以来,教师始终是以被改造和被发展对象的面目存在于学校场域。事实上,学生发展绝非教师的单方责任,而是研究者和教师在学校发展平台上通过平等合作———“研究者学习实践使理论成熟、教师学习理论使实践有效”的互助关系得以实现。理论研究者便不应是学校的“局外人”和“客人”,他们在学校的听课、座谈、研讨等一切活动都应是“当事人”和“主人”本该具有的日常行为。

3结语

教育改革是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涉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需要热情和激情,更需要智慧和理性。只有时刻保持冷静自知,研究者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在教育改革中,研究者引领是时代使然,也是研究者承担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面对这种责任和使命,研究者更需要有冷静自知的智慧,从而尽最大可能为推进教育改革发挥一己之力。

作者:陈爱民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