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外教育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外教育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一、开放式的以色列教育

以色列始终把教育视为全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在长达20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们虽然散居世界各地,但重视教育这一优良传统,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更加重视。即使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之中,他们也没有忘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成为了这个“智慧民族”重新崛起的力量,使古老的犹太教和犹太教文化能传承至今,而没有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同化。

(一)酷爱读书,英才辈出

犹太民族是一个举世公认的酷爱读书的民族,有“嗜书民族”的美称。以色列人信奉犹太教,按照教规,安息日(星期六)是从星期五傍晚日落到起始到星期六夜幕降临为止,这一天是静静地待在家里祈祷或专心休息,不允许做任何工作,但书店却能正常营业,而且,不管是安息日的白天还是黑夜,每个书店都挤满了人。书店便成了最繁忙、最拥挤的公共场所之一。在以色列城市的街头,公共场所,你也可以随处发现专心致志的读书人。整个社会形成了勤奋好学的浓郁气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1本书。以色列每4000人就有1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读书比例和人均拥有图书馆均居世界第一。这充分印证了以色列人民爱读书的传统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深刻道理。正因为酷爱读书,使这个曾经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对文化养分有种特殊的眷恋和“贪婪”;正因为酷爱读书,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后又能重新复国并迅速崛起、壮大;正因为酷爱读书,流离失所的犹太人竟英才辈出。例如,家喻户晓的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大物理学家赫兹,文学大师普鲁斯特,哲学家波普尔,还有许多著名政治家都是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据统计,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但从1901年到2004年间就有167名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占诺奖总人数的22%。按人口比例,以色列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美国的两倍。“多难兴邦”。以色列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令世人惊叹不已。

(二)重视早教,赢在起跑线

犹太民族是一个重视知识、推崇知识的民族。《希伯来圣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对犹太儿童进行教育的内容。要求父母尽可能早的对孩子开始教育。犹太人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在犹太人看来,由于担心孩子不明白而错过了教育机会,只不过是父母一种过分保护的行为而已。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父母应该第一时间教育孩子。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在孩子识字伊始,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他们尝到知识的“甜蜜”。犹太人很重视孩子学习记忆方面的训练。犹太人的孩子从3岁开始会被教授并开始学习希伯来语的罗马字,然后,他们会从记忆简单的文字开始,一直到可以诵读祈祷文。孩子到5岁时就要记住全部《旧约》。《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能全部记住就是非常高的记忆水平了。犹太人认为,如果不能培养出好的记忆力,今后就没有办法学习其他事物。在犹太人对幼儿的教育中,认为在接受能力非常强的幼儿阶段,记住的事情一生都不会忘记,孩子是否优秀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不同。犹太人之所以优秀,与他们超群的记忆力也是分不开的。在私塾里学习的每个孩子刚走进教室都会受到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使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情;也许孩子会在打开的书本中发现葡萄,这是为了让他觉得学习是甜美的。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几乎每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向孩子们灌输具有理性辩证色彩的学习精神。父母一般会这样问孩子:“假如有一天咱们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钻石,母亲会进一步问:“有一件东西比金钱和钻石更重要,而且更容易携带,那是什么呢?”要是孩子仍然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会说:“孩子,这件宝贝就是你聪明的大脑。这件宝贝不仅最容易携带,而且终身会陪伴你。”这样,孩子从小就明白智慧的重要性。犹太人的教育很开放,孩子在4岁时就开始了完全的思考行为。那时候,大人会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培养孩子富于变化和弹性的思考方式。犹太人对儿童教育的观念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他们的教育。可以说,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现在所用,犹太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未来,为未来所用。犹太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创造犹太人的未来、实现犹太人的梦想的下一代。为了诠释在智力取向活动中犹太人的优势之谜,人们提出了无数理论。正如托尔斯泰所言:“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一些永不消失其温情与魅力的伟大东西,就仿佛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静的早晨,它们之中蕴含的最宝贵的东西,是那种对于人类灵魂秘密的充满激情的探索”。

(三)高投入,确保教育稳步发展

《圣经•箴言》告诫人们:“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行尊荣。”以色列历来重视教育,视教育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历任领导人在教育投资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共识。本—古里安强调:“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梅厄指出:“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总统纳冯教授在卸任之后,又兢兢业业地当上了教育部长,这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正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色列的教育经费一直未低于GDP的8%。2001年,以色列教育投资总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6%,远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个成员国教育投资的平均比例。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报告显示,按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以色列教育预算高于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名列世界第一位。最新资料显示,以色列教育部2011年7月宣布,为增强大学教学和科研能力,今后6年将大幅增加教育投资30%,总额达21亿美元。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加强基础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增加2000所大学和学院教师职工,资助建立30个新研究所,增加有竞争力科研项目拨款等。部分资金将用于改善非犹太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部表示,该计划是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目的是确保以色列高等教育居世界前列。以色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当今发达国家也是罕见的。这表明以色列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不是“短、平、快”的事业,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支持、细水长流的持续过程;教育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是毫不吝啬的。此外,一些犹太商人在发迹之后也纷纷解囊,为教育和研究提供经费。在他们中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发财致富并非最终目的,而要以金钱来“购买生活的权力”“购买知识与经验”。今天,以色列人对教育依然很重视。在以色列的一些大学里,奖学金、研究基金都由外国犹太商人提供,很多教学设施如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等也由犹太富商赞助或捐赠。由此来看,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资助使得以色列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为教育事业的腾飞助一臂之力。

(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精英人才

注重素质教育是以色列学校的教学特点之一。学校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和自学能力,尽可能引导学生不去死记硬背,布置家庭作业也很少,节假日基本不给学生留作业。各个社区都设有活动和培训中心,学生有丰富的课外活动选择。对小学生,学校注意寓教于“玩”,老师常带学生去科学公园、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上课,让他们拍照片、写生,让孩子们在玩中增长自然、科学、文化、社会知识。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而且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学生自主建构的创新思维和理想人格。此外,以色列教育所倡导“精英教育”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尖子班”,他们并不把分数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潜力。具体来说,犹太学校将学生编制成小班授课。由于各班的人数较少,老师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而在一般的班级中,20多名学生会配备一名老师和一名助教,授课的进度也不是一刀切,而是会根据各人的能力改编教材,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施教,有针对性培养。同一个问题,教师会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不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并提出各自的见解和依据,进而引导展开争论,但并不给出标准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虽然每个人能力的差异是无法改变的,但老师却能够做到让所有学生的成绩都保持在中等水平之上。

二、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教育事业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教育落后目前,农村的基础教育仍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软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同堆积木,积木堆得好不好,关键不在于手的动作是否快、灵活,而在于第一块积木是否摆得好、摆得稳。我想基础教育就是个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一块积木。这说明了基础教育搞不好,今后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很难起步。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只强调全国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教育结构单一,形成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形结构。部分农村仍然存在“一低一高”现象,即农村的孩子升学率低,辍学率高。尤其是西部偏远、贫困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封闭,对教育不够重视。

(二)教育经费投入分配失调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农村教育经费短缺还非常严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而4%只是世界教育投资的最低指标。这只是对于全国来讲的一个平均水平。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受教育人口占全国受教育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水平况且如此,农村教育投资更可想而知。因此,没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撑,教育事业很难又好又快发展。

(三)“精英教育”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走的是精英主义路线,由此造成教育领域一系列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基础教育领域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过于明显的划分了学校的优劣。其中,非重点学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设备上远远落后于重点的学校。这样就使学生因成绩不同,而被分到不同类别的学校,造成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尤其在农村,学生不能地很好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平等受教育机会,学校教育发展成了应试教育、片面教育。

三、以色列教育对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曾在《世界科学报告》中说:“今天,贫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是知识的差距”。而我们认为,知识的差距直接的表现就是教育的差距。今天的以色列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后,我国教育工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有的放矢,确保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确保发展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确保处境不利的人群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的居民、流动人口、农村偏远村落农民子女、农村女童等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另一方面,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特殊照顾西部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形成以东部带动西部,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提高全社会整体教育水平。

(二)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亟待提高教育经费应鼓励多元化投入。例如,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形式应多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中央政府的主要责任是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衡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能力,并承担高水平大学经费的供给。另外,建立合适的教育拨款体系以及教育拨款监督、约束机制与透明的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合理分配资金,形成较强的自我循环能力。

(三)修正精英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人人平等受教育的观念,剔除过分强调“尖子班”的理念。同时,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自由,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和价值取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转向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谢新雪 单位: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