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改革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品种是农业的芯片,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泉,该课程在园艺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基于此,分析了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与实践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育种人才。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理论性、实践性很强。育种为农业提供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园艺植物新品种。品种是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是农民增收有利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芯片。课程组从园艺植物育种学改进教学方法、考核体系、校企合作等角度开展课程建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的同时,提升育种实践技能,为学生投身育种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1西昌学院概况
西昌学院位于四川凉山州,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省、部、委共建高校,拥有57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是四川省一流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2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企业、地方园艺植物育种氛围不浓
目前,园艺教研室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8人,硕士11人,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科研相关的教师5人,相关园艺植物育种成果不多,教学团队建设较薄弱。凉山本地缺乏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的企业或个人。因此,学生与园艺植物育种科研、工作接触较少,课程实践倾向于实验验证,缺乏创新性。
2.2教学时数较少,实践内容简单,教学手段多样化不足
园艺植物育种学时数为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实习教学0.5周。课程一般由一位主讲教师授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居多,学生讨论较少。园艺植物育种学理论性强,植物繁殖习性品种类别、育种特点、育种对象和目标、种质资源、引种、选择育种、常规杂交育种等基础理论需要较多学时进行讲解,导致营养系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等知识的讲解学时数偏少,这还不包括各论部分。另外,每个实验必须在3个学时完成,学时数少,只能安排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无法自主开展实验设计,未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有机整体,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课程实习操作仅0.5周,受季节的限制,整个育种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
2.3校企、校地合作不深入
高校是创新源头,有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使命。高校培养人才不能闭门办学,要真正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开门办学,密切与地方、企业合作,协同育人,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过去,课程在地方、企业开展教学实习实践,主要方式是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前往企业、地方参观实习,走马观花,未深入了解作物生长、生产规律等,而企业或地方仅提供实习场所,未实质性地参与到协同育人的教学环节中,导致学生收获较小、实习实践效果不理想。
2.4学生专业热情不高,重考试、轻过程
园艺专业学生择业方向多样化,就业方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目前学生发展方向是:一部分学生考公务员、选调生,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园林规划、农资销售等,一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由于园艺作物育种工作年限长,难出成果,导致从事园艺植物育种工作的毕业生相对较少。从课程本身分析,一方面,本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与遗传学等紧密相关,缺少实践操作的情况下比较抽象,部分概念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部分学生认为相关理论、技术学了之后在实际工作中用得少,学习兴趣不浓。另一方面,很多从其他高校专升本考入园艺专业的学生是文科生,没有遗传学基础,学习非常吃力,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过程考核比重小。大多学生平时不复习,到期末考试之前才开始复习。课程实验、实习时存在个别学生在一边躲阴凉、后期抄袭其他学生报告的情况。
2.5从事育种工作的学生较少
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学生不再将专业对口作为择业标准,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想回到农村“种田”,对农业、农村有一定偏见,想到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工作,将经济收入、地域等放在择业首位,对服务“三农”缺乏职业认同,从事育种工作的学生则更少,出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局面。
3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3.1强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本课程经过3年的建设,已经构建了由园艺植物育种、栽培领域等专业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2/3的教师为“双师双能型”,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不同版块的教学任务。通过以老带新,青年教师深入地方、企业实践锻炼,全面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3.2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育
高校应注重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农业、农村的认识误区,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农村大有可为。2020年教育部提出“三全育人”大格局,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始终。通过“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挖掘与品种选育、乡村振兴等紧密相关的教育思想,在授课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课,从而实现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思政。2021年2月,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首次单独提出种业的发展。园艺植物生产不少主栽果树都是国外的品种,例如巨峰葡萄、阳光玫瑰葡萄、红颜巧克力草莓等。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国外品种占据市场比重大,中央不得不提出“种业保卫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管是园艺植物育种、粮食作物育种,每一名农业人责无旁贷。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今后一段时间,乡村振兴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为农业高校是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将国家大政方针结合自身体会传授给学生,学生反映通过课程学习充分认识到了育种学、品种的重要性,进而有不少学生表示毕业后会选择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相关的工作。
3.3注重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前,遗传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学本安排在同一学期,但遗传学是育种学之基础,授课时发现学生听不懂育种学中涉及的性状遗传规律、后代选择等问题,随后课程组建议教研室将遗传学提前学习,效果良好,但这一做法与学者奈婕菲[2]刚好相反。园艺植物育种对象种类多、育种目标丰富,采用的育种方法、途径也不同。课程组通过调研归纳总结,不断将新的育种信息、成果加入课程内容。结合生产,深入浅出地讲解本地主栽园艺植物品种来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实验设计种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园艺植物,虽然学时数较少,组织学生提前播种育苗,后期整地、移栽,分组开展杂交过程实践,着重观察物候期、采集花粉、杂交授粉、数据统计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3.4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授课过程中的使用已经成为常规,但是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使之成为授课拐杖,照PPT而宣科,效果会适得其反。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必不可少,课程前、中、后加以利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组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建立了《园艺植物育种学》资源库(https://mooc1-1.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208658238&clazzid=3801-7560&edit=true&v=0&cpi=99606248&pageHeader=0),上传课程PPT、拓展视频,供学生预习和复习,课后发布练习题,理论课前对习题进行评讲,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课程论文在线提交,在线批改、保存;结课后发布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增进了师生互动,学生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授课效果明显提升,深受学生好评。结合QQ、微信等软件,通过课上面授、课下沟通、实践操作等形式,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截至目前,网络点击量达151366次,收集学生意见建议100余条,根据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升了教学效果。近年来学生评教均在90分以上,教学效果深受师生好评。在讲授“种质资源”“引种”等章节时,学生先行自学,同时撰写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的报告、制作PPT,择优让学生在班上进行讲述,通过问答环节增加互动。以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角,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写作、表达能力。在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由教师提出目标,学生自行设计,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例如在花粉活力测定中,要求每一位学生测定10种以上植物的花粉活力,学生自行在校园内收集试验材料,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开展活力测定,通过观察,学生探索对比不同植物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粉形态和活力。
3.5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近年来,学校、二级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与当地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深入合作。一是邀请企业同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同时邀请企业到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二是开展校内专业生产实践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例如园艺专业在大三下学期校内课程结束后,均会分配到合作企业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践,参与园艺植物关键时期的生产工作。实现“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教学方式与工作情景的对接”。近3年,园艺专业已有近200余名学生深入本地西昌富华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天喜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从事生产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升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园艺植物育种学在猕猴桃等授粉关键期,带领学生前往各基地从事花粉采集、授粉等农事操作,将育种理论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不少学生反映在课堂上了解到授粉操作很抽象,经过亲自操作后非常直观。企业、农户对学生参与植物生长大田管理、植物授粉等农事操作也比较满意,西昌学院涉农专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窗口。
3.6改进考核评价指标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考核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但其中平时成绩不单纯是课程出勤率,而是增加了学生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答题考核情况占15%、课堂表现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增加过程考核。实验、实习考核与理论分开考核,避免出现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验、实习现象,根据学生实际表现情况进行考核量化,包括出勤、实践结果、报告等情况进行考评。综合的评价体系,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实践课效果。
4结语
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技术更迭加快,园艺植物育种学也要不断改变,不能因循守旧,但又不能抛弃传统,许多高校拥有园林、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2-7],课程组将取长补短、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优化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守住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为助力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育种人才。
作者:董华芳 张旭东 杨军 刘永碧 单位: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