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于高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从课程育德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借助信阳红色教育资源展开了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程思维意识和“责任担当,敬业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概述
通过深入学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使我们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落实高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是指通过结合、挖掘高等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客观科学的世界观[2,3];其着力于解决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开发利用专业课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计好融入点,以充分发挥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故课程思政对于实现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信阳师范学院而言,自2018年以来,每年都要建设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加强相关经验交流。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结合思政教育切入点,培育学生“科学严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程思维意识和“责任担当,敬业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3]。本文将对信阳师范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介绍及分析,以期为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2《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我们要依据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对专业课“课程思政”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2.1课程育德目标的制定。《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如课堂讲授、工地见习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教书”的同时彰显“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该课程育德目标具体如下:1)学习建筑发展史,激发兴趣及情感。通过学习中国建筑发展史,赏析中国古建筑和十大新中国建筑,并体验其建筑魅力,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而鼓励大学生树立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努力奋斗的信念和信心。2)“科学严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程思维意识。通过学习建筑功能空间设计、交通联系设计及无障碍设计,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通过讲解相关工程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程思维意识。3)责任担当,敬业奉献。通过学习建筑构造新的科学技术、工程实例和著名工程师先进事迹,分析工程事故案例,总结教训,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职业的敬畏感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敬业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
2.2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如何利用好专业课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设计好融入点。围绕设计好的融入点,任课教师课前要进行大量的“显性”备课,而课堂上要进行“隐性”讲授,不刻意不牵强。保证专业内容的讲授不打折扣的同时能适当延伸课堂空间,进而实现专业课课堂育人的功能。经该课程团队认真分析,确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第一章绪论中中国建筑发展史相关内容及赏析新中国十大建筑。2)第二章平面设计中建筑功能空间设计及交通联系设计,并引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内容。3)第四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中建筑特征及风格。4)第六章墙体与基础中基础的重要性、作用及构造要求。5)第七章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中无障碍设计的相关内容。6)第十一章建筑工业化中中国在建筑工业化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3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房屋建筑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该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充分借助于视频录像、多媒体、工地见习实习、业内知名工程师讲座等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课外自学拓展,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保障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课堂、思考和感悟专业教学内容所传递的正能量,真正实现价值引领作用;组织学生参观体验代表性建筑,如信阳市红军广场、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历史博物馆,要求学生认真撰写观后感,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有计划地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学习,增加对工程实践的直观认识,加深对建筑结构构件构造的理解;在以上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任课教师一定要将专业课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和融入点“吃透”“隐性”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操守。
3《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
3.1具体实施。课程教学中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专业课教材、组织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依照专业课教学大纲,跨出教材,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有机引入课堂,利用好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教育因素,发挥好专业课课堂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人物故事”感悟。分享了梁思成、莫宗江、吕彦直、贝聿铭等建筑大师的先进事迹,使大学生从中感悟担当和责任。赏析这些建筑大师的代表性工程,以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学习他们迎难而上、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拼搏精神。2)以“工程案例”启智。以建筑设计作品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以优秀的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学习兴趣。以工程事故案例为载体,分析“豆腐渣”工程给人民带来的严重损害,引导大学生总结惨痛教训,切身思考,从而激发大学生的专业责任感。3)以“职业规范”引导。建造师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密切相关,其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所以,建造师在岗位上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让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科学严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工程思维意识的重要性。4)组织学生参与、体验和感悟。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关键在于组织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设置适当的专业见习和实习。在设置的专业见习和实习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反复强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红军广场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给同学们讲解了该建筑的设计创意和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深刻学习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鄂豫皖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参与该实践活动的同学们都反映德育效果很好。
3.2成果与效果。《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期内,课程组完成了以下任务:1)课程组在认真研究现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结合《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挖掘德育要素的融入点,创新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等,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新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份。2)根据新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撰写了能够体现“课程思政”新特点的教案一套。3)紧扣“课程思政”主题,设计了3项较为详细的工程案例,制作了4个教学微视频,形成《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4结语
从《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感悟到,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院层面,要建立“课程思政”长效运行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和合理的奖励机制,并打造教学实践平台和经验交流分享平台;二是教师层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踏实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该设计;三是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把脉学生需求,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课堂思政”和“课外思政”的参与度、认可度及受教育的程度。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方高校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专业各学科之间互相协调配合,同时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更需要一线任课教师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
作者:王士革 张伟 闫启方 刘林超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