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力量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该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的基础上,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交流平台和创新工作模式三个方面,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作为当代最具革命性的科技成果之一,深刻地变革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的环境下,我们要以新的视角重新看待高等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如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需求试图通过各式各样的核心或衍生型媒体平台应用得到满足。新媒体拥有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迎来更好的机会。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增加。在旧式的媒体环境下,班级的辅导员和科班出身的思政理论课的教师作为高效思政课堂的主体部分,他们通过课堂上课、举办各类会议和举行集体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发挥着思想教育的主导作用。新兴媒体及衍生型各类平台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正在由官方发展为官方和大众两类主体,而旧式的思政课堂主体仍是由官方思政教育的主体组成。但是,在大众思政教育的主体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新媒体用户,其主要指的是相关新媒体用户通过新型或衍生的平台应用,提供与新媒体用户要求相符合的内容或者物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生存在社会之中的人且会使用新媒体等相关应用,他们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潜在的教育主体之一。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多元化。旧式思政教育主要是借助讲座、理论课堂和座谈会等比较单一的形式向教育客体传播思想教育信息和内容,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集中地对师生进行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思想理论、重大方针政策相关的宣传教育。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中,举办座谈会或约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等仍作为最主要的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再局限于上述提及的载体,网络的普及发展使得各类新型应用以及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衍生下的新型终端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转变并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化。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使新载体与旧式载体充分融合,从而实现载体的多元化。
1.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在新式媒体产生之前,高校主要是通过教科书、报纸或各种出版物,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传授给教育对象学习。新媒体的创造与发展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教育内容,而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也会去主动了解和关注一些社会中讨论较多的新闻或话题。在讨论过程中,大学生也会逐渐产生对舆论事件的个人判断和个人认识。因此,新媒体中传播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话题或新闻,都可以直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教材和素材资料。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及说教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旧式的“填鸭式”说教发展成目前的思政观念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逐渐与内容相互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新模式下更有利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和转型,而这种转型不得不依托新媒体所提供的“交流平台”。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可以认为是一把隐形的“双刃剑”,它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2.1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的时代,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变得更加明亮。但是,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紧攥在手中,一旦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就会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因此,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各个层面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必须严格防范其他具有威胁的意识形态以各种形式入侵我国社会。国外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技术是影响我国社会意识形的技术基础,这些国家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要早于我国,且其技术成熟,他们试图利用科技优势占领网络阵地的意识形态领域。这种行为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第一,该行为降低了我国高校教育对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同感;第二,该行为撼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网络中的话语权。因为新媒体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导致新媒体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思想,其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不良、腐朽不堪的思想在网络中得到充分传播,不利于教育对象“三观”的发展。[1]
2.2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战。首先,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被削弱。现如今,新媒体在与传统模式充分结合后,教育对象不仅可以从教育主体中获得教育内容,还可以从网络、其他正式群体等其他渠道获得,大大降低了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学生也不再完全依赖学校教育者获得信息,教育主体就难以发挥其教育主导性。其次,正面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严重降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制度可以通过这种积极灌输的方式使得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使大学生更有可能将相关理论付诸实践。教育客体的主体意识在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的特征影响下逐渐苏醒,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正面灌输思想的模式,甚至开始厌恶这种旧式模式,教育对象的反抗心理加大了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3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挑战。第一种挑战就是高校的思政教师难以熟练运用新媒体。有的教师对知识分享平台和网络直播等相关应用无从下手,甚至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充分融合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课堂,我们难以见到思政教师使用新媒体这个新兴平台授课的场景。第二种挑战就是高等院校教育主体人数的不断增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和强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等形成协调效应,一同发展进步。[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学教师,它适用于全体高校教师,甚至包括学生本人,他们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有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通过阐述与分析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获得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认识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必须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各种变化。
3.1强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使得人们可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认同”,[3]是党对我们的要求。高校在传授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使教育内容变得具有趣味性和可看性,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还可以让教育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例如,2020年4月4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暂停播放与抗疫无关的其他视频,致力于宣扬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正能量事件。该类事件不仅有利于积极弘扬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还有利于改善社会环境。
3.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新媒体传播途径和方式的多样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终端、平台进行引导。例如,“学习强国”这一学习平台主要用于传递党的理论和思想以及中央精神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涵盖政治、文化、法律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4]这些内容与舆论热点紧紧相扣,与民众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内容的组合方式也较为多元。但“学习强国”主要是面向党员、党员干部以及舆情信息员,对高校全体师生并没有实现全面覆盖。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借鉴“学习强国”的运作方式,建立可以面向全体甚至所有高校的学习平台。
3.3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在新媒体时代,要加强学科关联,建立协同教育模式。一是从高校内部出发,高校的各个学院、各个专业乃至各个部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我们若想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顺利转变,各个学科相互融会贯通,各个部门能够实现人才互通,就必须打破目前存在的隔阂。[5]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邀请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专家队伍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列之中。各个大学也可进行联合培养,共同打造“专家协同育人精品课程”,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二是从高校外部出发,高校要与社会建立联动培养模式。教育工作者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层面的教育,使得社会各方人士积极参与政治思想教育。在高等院校的积极努力下,在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下,有利于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王艺琪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