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少数农村干部重视不够、个别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措施乏力、少数村民进取心不强、少数村民道德行为严重失范等。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取向,始终把培育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始终把引导农民群众日常生活行为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路径,始终把培养农民法治观念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始终把提升意识形态阵地治理能力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经济意识;法治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显著。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升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迫在眉睫。
一、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农村干部重视不够
近年来,基层党委政府在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客观地讲,少数基层干部对农村意识形态工作在认识上有偏差,有轻视心理;在工作上开展不力,很少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掌握农民思想动态、做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不多,仍然习惯于过去的管理方式,我讲你听、我指示你服从,群众对此十分反感。由于主观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工作上缺乏与农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认为村民群众想什么、做什么、信什么是他们的私事,出现了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的现象,导致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个别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党员长期在外打工,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正在逐渐被淡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表率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他们中的不少人难以正常参加组织活动,对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知半解,对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更不了解。而留守在农村的党员,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为初中,年龄偏大,观念比较落后,思想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缺乏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缺乏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难以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与做农民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少数村民道德行为严重失范
在少数农村,个别村民对法律、道德缺乏敬畏,个人意识有所膨胀,一些传统道德遭到冷嘲热讽,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受到推崇,穷人迷茫无志、幻想发财,富人玩物丧志、挥金如土,吸毒贩毒、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也向农村蔓延。一些村民发家致富后,意志消沉、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到处炫耀、互相攀比,讲排场、讲气派,个别人甚至追求荒诞刺激的腐朽生活,一些黄色书刊、音像制品、低俗演出也向农村市场扩散。在一些农村,公共设施遭破坏,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和留守儿童被性侵的现象时有发生;亲情友情被淡化,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受到金钱的冲击,传统美德出现危机。在一些落后的地方,封建宗法观念和迷信思想盛行,卜卦算命成风,敬鬼神、修庙宇、不听村长听教长等现象滋长,严重影响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农村的形成,给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少数村民进取心不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农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据调研,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的受教育年限、文化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远远低于大学毕业生,普遍陷入“技术困境”,对于学什么、如何学感到很迷茫;90%以上的农村青年想在城市谋生,不愿回到农村,弃农、厌农观念比较严重;一些农村大学生毕业后,由于社会资源、个人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很难找到较好的工作,读书致富的梦想破灭,读书无用论开始沉渣泛起。在农村还出现一种新的情况:不少村民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政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甚至希望享受退休待遇,但现实根本无法做到。于是,他们片面认为是基层政府没有认真执行中央的政策,基层干部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胡作非为。这种浮躁偏激的仇富、仇官心态威胁着基层社会的稳定。
(五)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措施乏力
与抓农村经济发展相比,意识形态工作措施相对乏力。从组织机构看,没有统一规划,比较散乱。同时,缺少专业从事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队伍。从基础设施看,多数农村没有专门开展思想文化活动的场所,即使有,也大多是借用已经废弃的学校教室,必要的影像等多媒体设施都没有,硬件匮乏。相应的软件建设也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明显滞后。从内容看,精神文化生活非常贫乏,村民很少读书看报,往往代之以打麻将、斗地主等娱乐活动,几乎没有举办过大型的、专业性的文化活动,小规模的、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文化活动也少之又少。从形式看,除了照本宣科读报纸、学文件,就是刷标语、贴口号,形式简单陈旧,毫无创新。
二、加强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一)始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意识形态的方向性问题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方向正确,才能确保意识形态稳定。作为基层干部,要始终绷紧政治这根弦,坚持正确的立场,把握正确的方向,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理论学习与宣传。党管学习,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长期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原则。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加强理论武装,积极引领基层干部群众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知识、智慧和力量,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务必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立足基层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针对基层群众、农民工、城镇流动人口、“两新”组织人员进行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准、讲深、讲透。要深入社区、村组,讲理论、谈发展、化矛盾、解难题、增信心。同时,要引导他们多看主流、少看支流,多看正面、少看负面,多看本质、少看表象,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二)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取向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农村基层干部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农村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好示范作用。同时,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社会治理中,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正面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培育高尚道德情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中国国情和中国的文化。各级主流媒体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站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敢于发声、亮剑,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艺术作品来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如,中老年人最关心的是养老和医疗问题,在他们中就多宣传养老和医疗卫生改革。再如,青壮年群体迫切需要的是科技、法律和农村政策等知识,农村妇女关心的是家庭暴力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民工关心的则是技能培训和维权问题。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要开展不同的宣传,提供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开办各种文明礼仪培训、道德讲堂,推行忠孝廉耻教育进村入户;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丈夫、“五好”家庭、最美好人等评比活动,教育广大农民弘扬社会美德。
(三)始终把培育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
培育农民市场参与意识。培育农民市场意识是引导农民奔市场的关键。要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发展经济是基础,诚实劳动是前提,勤劳致富是保障,适应市场经济是核心。因此,要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参与意识,转变基层群众的观念,破除小农经济意识,拓展农民的视野,引进一批新型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上大显身手,为农民闯市场树立榜样。培育农民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有的是直接从高职学校或中职学校进入务工行列,还有的是在城市或城镇随父母打工成长起来的,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对城市的向往也更加强烈,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拼搏意识,他们出来务工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人是为了发展,希望通过打工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要求当地政府、社会、家庭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信息、技能、市场、资金的渴求,帮助他们定好位、搭好桥、创好业,激活内生动力,增强造血机能,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培育农民市场风险意识。处于底层社会的农民在面对环境的影响、市场供求的变化甚至生活的变故时,多数人缺乏应对新型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有效手段。针对这些情况,要教育他们强化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减少投资的随意性、盲目性,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机会和风险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面对失败时遵章守纪,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寻找市场机会。
(四)始终把引导农民群众日常生活行为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路径
引导农民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农村意识形态工作要以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要坚持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实际的原则开展志愿服务,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察民情、听民意、解民难,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文化来引导他们,用身边的榜样、典型的案例来感染他们,在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中架起一座连心桥。引导农民逐步形成健康的消费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消费、文化娱乐、教育消费等观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要教育农民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庸俗低下的生活风气,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消费结构,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农村交往方式的转变。我国是一个注重人情交往的国家,在人情方面的消费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在一些重大节日,农民往往舍得消费,甚至形成平时消费节俭、节日过度消费的现象。遇到乡亲邻里有修房造屋、子女升学、婚丧嫁娶、长辈生日等都要相互随礼,这部分开支在无形中加重了基层群众的负担。对此,村民委员会、村组干部应结合农村特点,因势利导,利用村规民约进行宣传引导,让农民群众根据自身的收入和需求,量力而行,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消费交往等方面的费用,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始终把培养农民法治观念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
改善农村法治环境。当前,一些农民不熟悉农村建房、征地拆迁、遗产继承、土地承包、合伙经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村民选举等方面的政策,这就导致很多矛盾纠纷的发生。因此,基层干部和法律工作者要加强农民法治观念的培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律意识,学会以法律的方式和途径正确解决各种矛盾,自觉养成依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创新法律宣传方式。要依托基层党组织“”制度,抓好支部普法知识的学习;要根据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依托村民学校,建立周学习日制度,尽可能采用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录像、法治漫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要发挥公开审判的法治教育功能,通过巡回审理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在普法方式上,要尽量与农民生活实际相结合,尊重农村已有的民俗、习惯,充分考虑农民的理解和接纳能力,逐步使农民掌握与其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坚持依法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法律的权威性不容挑战,任何公民触犯了法律,都必须依法予以惩处。针对少数人为了非法利益而无理纠缠、要求过高或重复、越级、煽动群众集体上访等行为,应当依法严肃处理。依法打击各类抢劫、伤害、偷盗等犯罪行为,维护乡村社会稳定。
(六)始终把提升意识形态阵地治理能力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
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人们对负面舆论的关注度非常高,对网上的不实言论缺乏辨别力,很容易被误导。因此,要加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研判、报送,做好重大舆情的监测、预警、报告和处置,加强对网民遵纪守法、网络安全的教育,完善网络举报、受理、处置机制,健全网络辟谣机制,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加强场所管控,监督网站从业人员。意识形态的场所管控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争取民心、掌握民意、了解民情作为执政之基,对农村的一些教堂、祠堂、学校、农家乐、会议室等加以管控,对那些借用场所进行非法活动的,该打击的要打击,该取缔的要取缔,决不手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务必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必须层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宣传文化干部是具体责任人,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对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工作经费不落实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决不姑息。
作者: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