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摘要:在信息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教师媒介素养问题逐渐凸显。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角色逐渐发生转变,为了满足新媒体教学环境以及角色需求,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为此,本文系统阐述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内容,并从培训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两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师;媒介素养

随着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应以提升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构建校园信息传播平台,采用接地气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大学生的舆论监管以及思潮引导作用。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其以更加丰富而又多样的形式,快速的传播方式,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具备了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介难以比拟的重要优势。

一、媒介素养概述

1.媒介素养概念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在解读以及批判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将媒介信息用于个人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的能力。这个概念鼓励公民积极的使用媒体,制造各种形式的媒体产品,成为对信息具备独立而又主动思考能力的个体,从而提升社会文化品质。作为受众来说,高校教师要主动接受传媒素养教育,加强自身传媒职业精神。所以,针对高校教师而言,媒介素养指的是高校教师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批判与解读能力,使用媒介信息构建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媒介教育功能的素质与基本能力。

2.媒介素养构成

第一,新媒体的使用与认知能力。新媒体使用能力指的是在新媒体对教学进行渗透的进程中,教师所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包含了新媒体信息检索、加工、制作能力,新媒体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结合能力,社会化媒介的使用能力等。第二,专注力与信息识别能力。新媒体在带来很多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无效信息,这部分信息会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所以,信息识别能力与专注力是新媒体时代教师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高校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言论与知识权威性,在繁杂的网络世界当中,需要更高参差的信息识别能力与专注力。第三,批判与创新意识。高校教师在对待新媒体信息的时候要具备批判能力,这不单单停留在信息识别上,同时还构建在理性分析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高校教师职业突出特征在于创新,教师不应该成为信息追随者,而要成为引领者。第四,教育责任意识。高校教师工作中要时代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课堂中不能够发表违反法律道德、核心价值观的不当言论,引导学生积极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要自觉的规范网络用语,不随便的或者是转发存在不良信息的网络谣言,积极的引导学生的网络言论。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1.构建媒介素养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在科研以及教学的双重压力下,将时间用于具体事务当中,很少会抽出专门的时间学习相关的媒介技能与知识,所以教师媒介素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需要安排教师在入职之前接受校内媒介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借鉴美国媒介素养中心培训机构所指定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将培训班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保持6-8个人,成员主要是不同学科的教师,使得组内知识结构更加的均衡。培训班制定课程计划与目标,每个小组将一名培训者作为顾问,引导组内所有成员实施自主探究性与合作性的学习。培训者能够使用QQ群以及微信群等方式构建学习讨论组,培训自学文件以及课程安排信息,使得教师能够采用线上的形式参与讨论,及时完成特定课程目标。其次,开展以培养媒介素养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程,供教师学习,要求教师每年都要选修特定数量课程。将媒介素养并入到教学评估项目当中,督促、考核教师参与媒介素养培训的整个过程,提升培训的效果。最后,高校可以定期的邀请校外人士到校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利用报告会、讲座的方式,体验、参观媒体从业环境,积极的引入国外媒介素养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培训课程进行充实,有效提升培训的效果。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同时人力资源也比较充足的学校来说,可以构建素养教育的相关资源开发小组,致力于开发媒介素养校本教材,充分结合高校定位以及地域特征,凸显出针对性。媒介素养教材是开展媒介素养培训工作的基础,其能够为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详实而又科学的内容。同时,要致力于强化教材审核强度,力争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性,提升政治站位,体现出一定的公序良俗。此外,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形式要以高校学科特征以及校内配套设施为依托。教师在掌握不同媒介特征以及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充分理解媒介信息内容,发挥媒介信息对于科研、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辅助功效。

2.转变教育观念

第一,确立多元而又开放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注重改变单一化的课堂面授方式,打破时空的束缚,使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比如,使用新媒体营造学习共同体,充分使用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优质资源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小组协作、主题探究以及案例研讨等相关教学方法,实现生生以及师生的多元互动,使得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充分使用QQ以及微信等新媒介构建班级网络空间,强化师生课后沟通,及时推送课程信息。第二,主动掌握新媒体知识,使用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的关注新媒体相关资讯,掌握新媒体功能特征、类型以及适用领域等内容,加强自身新媒体知识,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选择相应的信息和新媒体。自觉的使用将智能手机作为主要形式的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教学、专业发展服务。比如,利用新媒体及时的关注和自身研究、课程教学相关的动态,打破过去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的心态,充分结合时展需求以及学生的需要、兴趣,从终身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为学生接触与课程相关的新媒体信息提供相应的机会,并且可以充分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自主学习,培养满足时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在自身生活以及课题研究遇到麻烦的时候,教师要自觉使用新媒体寻求帮助。从检索到的所有信息当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准确而又全面的筛选,创造性的加工、处理获取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冯鑫.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与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1(6).

[2]楚明钦.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7(12).

[3]刘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新闻传播,2017(12).

[4]何雪莲.超越解构主义:新媒体时代之媒介素养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2(2).

[5]邵瑞.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从媒介素养教育谈起[J].菏泽学院学报,2017(1).

作者:张亮 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