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山区农村教育扶贫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宏伟蓝图。大力扶持与发展农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次调查以贵州省德江县长丰乡为例,对长丰乡石板村完小进行一系列调研,了解农村教育扶贫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原因,并针对农村教育现状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武陵山区;农村;教育扶贫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贵州长丰乡位于贵州省德江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2公里。全乡辖15个行政村(社区),119个村民组,总人口20470人,农业人口20178人,非农业人口292人。境内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片区完小4所,幼儿园1所。据调查截止2017年年末该乡未脱贫的行政村有石板村、小坪村、胜坝村和鱼泉村,以及大田村、出水村、新光村、新光村、农晨村、中庄村、堕坪村以及桐坝村是深度贫困村,该乡未脱贫有944户,3370人。可以看出,该乡贫困人口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差,自然条件差,经济来源差,自我发展能力低,乡村教育、全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通过本次调查,针对该乡农村教育出现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1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1.1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及农村家庭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教育的对象,从社会长远发展看,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通过教育来改变农村的封建观念和落后思想起学生是受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此外地理环境及技能知识的匮乏,不少农村家长不得不外出务工,以求在经济生活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如此就造成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家长就会对孩子教育缺位,从而祖辈不得不承担起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职责。那么,这些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是有所缺陷的,如学习主动性差,无自控力;玩手机游戏无节制;缺乏感恩之心,无亲情观,自我为中心;各种状况频发,例如学生辍学,打架闹事等。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施行以来效果显著,但处于深远地区的农村“重男轻女”、“相信人多力量大,兄弟少就被人家欺负”和“多子是福”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该乡每家差不多都是两个子女以上,多数父母知识文化属于全盲与半盲状态,认为读书没有用且花钱,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孩子中学毕业,就带着孩子去“北上广”。
1.2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落后的环境留不住年轻优秀教师,农村移民激增致使农村学校萎缩
教师乃教育之主体,教师是一个落后区域种植先进思想的“火种”。在该乡的一所小学,以笔者家乡石板完小为例,该小学教师数量为8人,学生146人,出现“一师教多科”的现象。“一师教多科”,教师专业不对口,特别是在思想等课程上教师紧缺。据调查,该村完小美术、音乐教师均为其他科目教师教学,无法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发展。同样,农村学校教育无法在这些副学科上有专业的教师,所以,农村学生的德、体、美较城市学校落后。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优秀教师。即使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我中西部的教育方面提供强大的扶持力度与设施配备,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工薪待遇不高以及教师政策发展空间不大,难解决配偶等诸多问题,不少志力于乡、农村教育的年轻教师不得不审视与考虑这些问题。以及在我与该小学几位教师的攀谈中,了解到学校缺少课外书籍刊物,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没有电脑机房,开设了这门课程却也只是对着课本教学;农村教师的住房难、看病难,娱乐方式少,生活方式单一,长期生活难免厌倦;乡村学生与农村学生有区别,需要对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农村学校呈萎缩趋势甚至有部分地方学校消失从而导致学生流失较严重。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而学校是教育发展的保障。随着农村移民数量的激增,农村学校呈萎缩化趋势。这一现状的产生,恰体现了教育体质的不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农村学校无论是在学校建设、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上都教城市学校占有劣势。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农村家庭子女较70年代减少,经济压力的减小,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开始重视。而城市学校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以及以及教学环境氛围,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重视与关切,使得大多数家长愿意将子女带往城市入学。
1.3政策扶持下的部分农民堕落心理,分散型交通欠缺的村庄及不良因素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国家对农村农民的创业就业扶持,以及不少农村农民外出务工,经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靠双手走上“小康水平”生活,而部分农村农民思想懒惰,行为懒惰,吃着国家救济粮,用着国家低保,不思进取,毫无作为。在分散型的村庄中,农村百姓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集体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交通不便和较差的路况村庄,农民不仅外出机会较少,其思想和信息也相对闭塞保守,这些对于留守儿童的言行和教育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经济状况一般家庭的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出现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在文化环境方面,优良传统文化能够规范农民对于教育的认知和态度,也加强了农民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控制,发挥着正面导向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边界大开,各种不良因素对农村传统优良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农民对家乡的认同感极大弱化,也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隐性影响。
2针对农村教育现状建议与对策
2.1对农村农民进行思想建设,落实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看重,也使得更多的孩子有了受到教育的机会,但许多农村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在思想上还很落后,并不是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纠正他们的观念,对他们进行思想建设。家长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摒弃读书无用的想法,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宣传国家政府在教育上对他们的相关优惠政策,让他们知道让孩子上学不用背太大负担;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教育的活动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家长参加这些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较好的、较轻松点的出路”,时代在发展,单纯简单的务农打工不能较好的提升生活水平,农村家长们通过自身经历可以对比知道接受教育后生活会轻松些;学习相关教育知识,无论男孩女孩,都不应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要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
2.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措施,控制农民外出“打工”
农村就业岗位少、收益低是农村青年离开农村、离开家庭去往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由于青年们的频频“逃离”,农村经济越发萧条,教育质量也一直得不到提升。国家十分重视乡村教育,每年拨款大量资金用于扶持乡村教育。但是这种“输血式”的扶贫并不能挽救乡村教育的颓败之势。指出,制定并完善教育扶贫规划,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的努力、长处、优势,帮助其在特定领域“先飞”“先富”起来,以用当地经济腾飞的优势弥补教育贫困的劣势。只有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才能真正的把农村经济“扶起来”,才能让教育贫困“富起来”。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政府首先要彻底贯彻落实该战略。依靠武陵山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给他们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一个造福家乡的机会,在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同时也推动家乡的发展与繁荣;依托武陵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在保护及享有美好生态的同时也实现经济的腾飞;依据武陵山区各个地区的特点,由政府为主导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当地生态适宜的农作物,打造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农民收益;依助武陵山区的多民族文化,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打响武陵山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发展创造“文化经济”。
2.3农村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乡村学校面临着引不进教师,更留不住教师的困境。即使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我国中西部的教育方面提供强大的扶持力度与设施配备,但还是收效甚微农村基础设施本就落后,目前,高校招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均衡培养专业师范生,以便实现教师的专业对口化;还应多着重的提高教师工薪待遇及福利,这不仅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撑,更需要引入一些社会方面的资金补充,例如社会团体及个人慈善资金,企业资助等,以便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难、看病难,娱乐方式少,生活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国家还应注重对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评职的均衡度,让乡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激情做好各项教学工作。
2.4大力扶持农村校园建设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与城市的校园差距较大,农村校园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仅成了教师不愿选择农村教书的原因,也不利于农村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篮球场、足球场、舞蹈室,计算机室等娱乐锻炼的地方,每天去学校只是在教室看着书本上课。不利于农村学生的综合发展,较城市学生而言,自然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难以实现教育公平,国家可实行划区域合并建校,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由于农村交通不便,地形崎岖,建设农村校园的难度更大,需要资金更多,这就需要多渠道的筹措资金,首先得靠财政的支持,这也是农村校园建设的主要来源,校园建设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但财政作为支柱性的支撑,不足以完善到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教育是民生之本,农村校园建设,有利于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大力鼓励当地名人为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可接受爱心民众的自愿捐助;他们在奉献中参与了学校的建设,学校也在尽心为他们的孩子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二是以学校与当地合法企业合作,企业义务支持农村学校的建设,企业有足够的资金,也愿意用来服务学校建设,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这既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也使得企业更有意义;三是发挥网络的力量,呼吁各界人士支持农村学校建设,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借助网络广泛集资。大力扶持农村校园建设,尽可能减少农村校园与城市校园的差距,让农村校园中的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轻松愉快!
2.5注重提高农村教师幸福感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但同样作为教师,农村教师在许多的条件上不及城市教师,因而在工作方面相对而言也是比较辛苦的,除了正常的教书育人以外,还要更加努力地去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而很多乡村儿童都是问题儿童,工作起来也是相当吃力的,为了缓解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农村学校也应该丰富教师的生活娱乐方式。比如定期地在农村教师的队伍中举办一些有趣味的运动比赛,既增强了身体素质,弥补了在劳碌工作中无法锻炼的现象,又有效的缓解了教师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所积累的压力。也可以一个学期组织进行一次集体自费旅游,让农村教师也能够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到各种自然的绮丽风景和人为的名胜古迹,增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友谊,使他们的身心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除此之外,乡镇一级获更高级教育相关部门还可以举办地区性的教师歌唱大赛、教师辩论大会等等。让这些默默奉献的农村教师在工作之余也能够对自己进行适当的放松,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
3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武陵山片区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该地区的农村教育与普通的农村教育存在差别,对于填补关于武陵山片区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准确的把握该地区现状与问题,从而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对策,真正的发展该地区的农村教育,使其有某些提升。但仅以一个乡的数据作为分析,因为每个行政地区的发展不同,难免在对武陵整个山片区的论断有所差异。总之,教育的发展对武陵山片区的脱贫攻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进一步加大对该地区的财政支持与教育资源的倾斜,加快农村教育的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平衡,才能使农村受教育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未来接过建设祖国的“火炬”贡献其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闫寒,刘晓,王小英.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陕西大荔县官池镇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141-142.
[2]谢霄男,王让新.关于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4.
[3]晏苏萍,陈敏.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9):33.
作者:李旭 蒲倩倩 彭仕巧 黄玖琴 单位: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