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从高职信息化教育创新理念入手,结合设备市政学院在创新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互动式网络教学、虚拟(游戏)式教学和基于在线课程的实时教学三种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并提出了在信息化教学实际应用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高职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这些信息化教学改革理念要求一线教师要深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改善高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果的推广离不开高职课程信息化
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强调“做中教、做中学”;这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诸多宝贵的教学成果,如项目教材库、微课、慕课等。另一方面,以新兴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教育云服务,在师生之间搭建了更加高效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知识存储、交流、创造、传播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联合优质高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整合优质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线上与线下教育相融合。
(二)高职教育信息化更注重提高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市政学院办公室对三个年级在校生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学生通过手机、微机每天上网约4-5小时;54%的学生表达对书本和课堂作业不感兴趣;仅有45%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自主去学习。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市政学院建筑设备类专业群的四门核心课程是最早建设的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近两年专业团队整合了这些优质资源,完成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学习过这些课程的学生网络平台作业完成率近100%,并主动进行在线课程平台教学资源的浏览,查询并与教师交流学习意见。这样的结果令人吃惊,同样都是项目化教学课程,但教学效果差异显著。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消耗在互联网上,而不是阅读教科书上。原因很简单,新一代大学生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习惯于网络学习;而高职教育课改成果虽好,但缺乏先进信息化技术展示给学生。因此,全面提高高职教学信息化水平已迫在眉睫。
(三)高职教育信息化广泛使用现代科技与传媒技术,带来教学效果的变革
随着高招政策和社会生源情况不断变化,高职生源逐步多样化,学习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直观想象能力较差。项目化教学设备主要是多媒体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网络平台,许多知识和技术看得见,摸得着,但不够直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相比较而言,学生更为喜爱形象、便捷、富有感观冲击力的信息,如3D、4D影视,而且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让信息的学习和使用更为方便。这要求信息化教学改革不能只是简单开发出项目化资源,而是通过各种硬软件,在云平台上形成直观的视频、图文信息,便于学生学习和操作。换句话说,未来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当于将项目化课程信息直观表达为虚拟的游戏,再把这些内容丰富的精美静态和动态游戏界面推送到学生手机上,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技能训练。
二、在实践中探索高职信息化教学模式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市政学院在信息化教学方式建设过程中,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教学信息化意识,有信心做好学生满意的信息化教学课程;其次借助示范高职、精品资源库、优质院校等各级教改项目,争取到相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作为信息化建设有力保障;最后将分散的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整合成系统化和全面化教学内容。结合设备市政学院现在已建设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与以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教学主体多样化,项目化课堂教学不再由单一的主讲教师承担,而是由多个不同身份教师同时参与。以《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为例,由主讲教师主导,在多媒体课堂或项目化实训基地接入远程网络,现场直播校外实训基地施工现场,企业导师与同学可以实时互动;同时,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及时补充相应实践内容。这样既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又能保证学生实时了解到工地真实情况,并有企业能手穿针引线,原本枯燥的知识与技能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二)虚拟(游戏)教学模式。设备市政学院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软件程序模拟项目工作岗位情况,让学生在类似于游戏中体会工作情境,课后再布置网上作业,让学生在游戏上反复完成项目教学中的技能实训任务,从而熟悉掌握岗位工作技能,最后学生再到实习单位锻炼实战技能。如建筑设备类专业群教学团队利用BIM技术开发了一整套供暖通风管道安装数据平台,可以进行管道安装施工,施工参数计算、验证,工地现场布置和安装质量检验等项目演示和练习。学生可真实感受到工地的气氛,管线在建筑物中安装走向,压力控制,各种开关阀门位置,施工空间以及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这种游戏式的虚拟教学模式获得了同学们的喜爱,许多同学也因此主动去选修了BIM类课程。
(三)基于在线课程的实时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学习方向,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深,又没有专职人员可以交流和答疑,导致整天忙碌而没有收获,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沉迷网络。设备市政学院建设了基于在线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网络平台,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师生对信息传播的认知,拓宽了学生学习思维方式。学院具体做法是按基于工作化过程项目化要求重新建构课程教学内容,“碎片化”课程知识和技能,将“碎片化”教学内容录制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微电影),上传至超星平台;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如教案、讲稿、课件和规范标准等,合理导入到“微课”教学章节中,供学生下载学习;最后对平台进行个性化调整。个性化调整环节取决于教师对不同信息化手段的熟悉和喜好程度,可以在平台上设置常见的社交软件端口(如QQ、微信等),加入计算插件,不断检查学生登录次数和观看频数,提高平台资源利用率;也可以借鉴“幕课”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项目中设置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作答,就无法进行下一步视频资源学习;也可以设计定时作业,老师选择合理时段在交流空间中当面布置和批改学生实训成果,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当然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实时点评和留下自己学习体会和意见,教师必须有针对性汇总问题,并随时解答。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起适应高职学生学情的新沟通模式。
三、在信息化教学实际应用中提高教师的能力
除了理念、硬件、资源和教学模式因素外,教师是高职教学信息化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既是课程教学的“主持人”,也是信息资源的传导者。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学信息化大发展情况下,教师应该具备获取、分析、生产加工和传输各类型信息资源的能力。因此,教师是否具备信息化处理能力,是否能创造出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化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
(一)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课程信息化开发能力
不管现代科技手段多么发达,数字平台功能多么强大,高职教师都需要自己动手或安排研发人员开发新课程。比如,土建专业进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如果因此设立标准化混凝土生产现场既没必要,也没有可能。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完全可以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出信息化课程教学方案,同时与研发人员一起开发相关的微电影、操作软件等,使得“游戏”中教学变成可能。
(二)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双师”素质,培养动手能力
目前高职教师的“双师型”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许多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设备,更谈不上操作。这与高职的职业化理念相悖,高职教师应多与企业接触,充分掌握课程教学所需各项技能,方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
(三)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不断地向前发展,每一天社会上会产生无数个新教学案例,高职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善于利用这方面信息,优选出精品案例,不断充实个人教学资源库。
(四)更好地与学生网络沟通能力
学校需要加强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不断更新如无线网络、平板电脑等便捷工具,服务师生,保证课程教师能随时随地查询和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要求,及时做出辅导和解答,做到师生之间全天候实时沟通。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放眼未来,坚持“融合创新、深化应用”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改革能力与素养,不断改进高职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开发出精品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安新,廖晓群.对“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考———以具有行业特色的本科院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6-8.
[2]张伟博,李建.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176-177.
[3]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1):64.
作者:陈建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市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