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古往今来,教育是传承文化与知识、培养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从原始社会以劳动为主的教育模式到近代的“中体西用”,再到今天各级各类的教育形态,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进入21世纪,人才的需求类型不断地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更深入、更彻底、更全面、更系统。
关键词:教育改革;立德树人;教育公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统领性、全局性意义。要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就要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指出,“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十分重视推进教育改革活动,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的高品质人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一、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改革是实现教育繁荣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伟大梦想、完成教育伟大工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展,教育体制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力深化教育改革,使其朝着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应社会的方向在发展。
(一)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德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评价体制及招生制度的变革,而忽视了对德育内容的重视。导致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同学关系方面:校园暴力事件不停的出现,从基础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都存在着校园暴力事件。而且近年来这类事件的概率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逐渐增加。同学之间斤斤计较,很小的一件事就可能会成为导火索,太多的孩子不懂得相互分享、包容、理解。师生关系方面:一些孩子不懂得尊重老师,特别是对新上岗的老师不够尊重。课堂上随意任性不认真听讲,课堂秩序混乱。课下不把老师放在眼里随意开玩笑,加之新教师经验不足,对这类事情处理起来会感到困惑。教师同事之间: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在高校之中,本来高校应该是一个为国家培养高品质、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是一片学术的净土。可是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自身的名利,放弃了同事之间美好的关系。总而言之,教育体系中出现的德育问题颇多,此类现象的出现与教育改革中的德育欠缺关系密切,德育势必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立德才能树人,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进行得更成功。
(二)普通高校部分课程内容太过偏旧
教育体系的改革,对高校整体来说变化不大,仍然是招生制度方面的变化大一些。现今一些高校的课堂上,部分学科学生的抬头率不高,并不是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就自然成了“低头族”,而是一些课程内容的设置太过偏旧。一些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同时授课方式不适应,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一些科目学生完全是为了拿学分在学习,考过之后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和体现,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又没有实际用处,这样马上就会被“忘之脑后”。还有一些科目对学生来说太过于偏难,老师讲起来很费力,学生听起来很吃力,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学生鸦雀无声。这样的内容设置在高校会严重影响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进而违背我们对高等人才培养的初衷。
(三)职业教育改革不够深入
职业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改革,但深度不够、问题仍突出。首先,高等职业院校仍然存在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情况,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内容在实际的生产中早已过时、过旧。其次,在招生制度方面由于高职类院校的招生仍排在普通高校之后,会给人以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等的感觉。从家长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不能从理念上觉得职业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同样重要。再次,高职类院校没有与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在企业用不上,学生进入企业仍是新手,需要从新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再次,职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多,而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理论与实践不能较好地结合。最后,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与普通高校相分离、相平行。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是选择了终身“职业化”,不能在适当的阶段进入到普通高校。
(四)教育公平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优越的师资条件和教育教学条件;而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学师资条件仍旧十分的落后,例如四川凉山州悬崖村小学,天梯上的孩子每天上下学交通都不便利,教育资源较发达地区仍旧落后。悬崖村小学只是众多贫困地区学校的缩影。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也使得“寒门难再出贵子”的现象日益突出。同时,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权益保障有待提高,职称评定方式有待改进,高校人才计划有待完善。另外,西部地区的教师流失严重,外面的人才不进来,培养出的人才又外流,进而形成教育人才缺乏的恶性循环。东西部教育公平问题仍是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
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与基础工程。不但小学要抓德育,初高中以及各类高校都要把德育作为主要内容来学习。学校开设各类德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德育活动,利用现今的信息技术,开设网上德育课程,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选择学习。同时加强美育活动,以美育促德育。学校的奖、助学金评定方式可以增加一定的德育内容。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育德与育人相结合。整合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一流教师,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使高校教师认真教学,安心科研。构建教师的精英队伍,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时时把“立德树人”立于教育改革的至高地位。只有通过所有教师认真对待、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改革高校部分课程内容设置
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研发能力、提高创新水平、支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组织形式。高校的部分课程内容要进行大胆的取舍,突出校本教研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处于整个教育发展的龙头地位,既是各种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和优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所”,又是创新观念、知识与技术的“发源地”。应改变教育和培训的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了进一步阐释。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具有中国特色,我们的课程要符合中国需求,我们的学生要具有中国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目标和责任的可用人才。
(三)深入进行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清朝的马尾船政学堂是我国一个标准的职业教育的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新型专业人才,来支撑国家的经济建设,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应以就业为依据改革课程内容,让新技术、新理念进课堂,运用新颖独特符合职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以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改革高职类院校的录取制度,降低与普通高校的录取差距,使学生自由选择就读的高校类型,而不必有等级上的差距。同时增加高职类院校与普通类院校的相互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学段互相选择。加强产校融合,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根据实际需求来培养人才。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人才,既可以在高校讲理论,又可以到企业去讲实践。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等词在媒体及网络平台经常会看到,国家也出台了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这是重视职业教育的一种体现。
(四)积极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反复强调,要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解决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公平问题,扶贫体系要由“大水漫灌改为现今的精准滴灌”。要关心教师的成长进步,提高他们的待遇、增加他们的荣誉、关心他们的健康、维护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整合教学和研究的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和学历层次,坚持人才强教。同时,基础教育资源及教育经费要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倾斜,动员社会力量关注贫困地区教育建设。深入进行高考改革,使高考成为更科学、合理、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办学体制、经费管理体制、人事薪资水平都要进行深入改革。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伟大中国梦。一直以来,我们运用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把教育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教育改革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坚持把当前教育发展目标与长期任务,地方要求和总体要求相结合,协调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撒紫岩 单位:奈曼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