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教学理论改革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因材施教教学理论改革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因材施教教学理论改革探讨

摘要:

中国民办高校虽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各类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但是不管是在管理方面还是教学理念方面,基本都是延续各大国有高校,没有针对民办高校特有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理念,没有系统的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所以,本文希望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基于因材施教,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得到更适合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民办高校;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第一,国内背景。目前,中国民办教育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作为公立院校的补充手段,以弥补中国人口基数大所造成的教育资源不足。所以基本参照公立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第二,国外背景。然而,世界很多私立大学都很著名,如美国哈佛、英国牛津和日本早稻田等大学,并不是作为补充而存在,而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或者说这些私立大学的教育教学体制系统完善,并有良好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教学理论

第一,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必要性。人存在差异性,同一种教学模式,势必是能适应一小部分学生,那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因材施教教学理论应用条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中国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的教育思想。要完成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人们的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身心状况,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了解了因材施教中的“材”,人们才能够根据此材来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模式,制定教学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除了要了解学生,人们还应该了解教师,作为“施教”的载体,教师的凝聚力,人格魅力,影响了他的教学吸引力,而教师也影响“施教”的效果。人们坚信每个教师的是优秀的,只有放到最适合的专业位置,只有构建教师专业成长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有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是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是指每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一定的条件实施,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最有效。教学模式的操作性是指将抽象的教学理论具象化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完整性是指它的结构和运行要有始有终,能够完整操作。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是指其不涉及具体学科内容,有普遍参考的作用。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是指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师生,只需要调整细微方法,就能主动适应学科特点。第二,现有教学模式种类。现有教学模式种类繁多,最早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传递接受式,目前中国基本都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另外比较常见的就是自学辅导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就是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不主动学习,就可能一无所获。除此之外还有探究式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巴特勒学习模式、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四、基于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由于中国各省份高考竞争程度的不同,导致各省份的生源也存在基础差异。所以面对差异性明显的生苗,就要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模式。而要想改革教学模式,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论,首先要了解所招收的学生。民办高校生苗高考分数普遍没有公立院校生苗分数高,但是并不意味着民办高校的学生没有优点。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优点,不管是民办高校的学生还是公立院校的学生。而民办高校生苗高考分数低的原因主要有几种,一种是单科学习不好,这样的学生其他科目基础良好,并且学习习惯也良好,只是某一科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总分低,将这种学生称为A类。还有一种是聪明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在课堂上听到的都能很好掌握,但是大部分时间精神处于游离状态,这种学生只要正确引导,适用好的教学方法,恒很快见到教学效果,将这种学生称为B类。另外一种学生,就是肯努力学习,但是不注重学习方法,就是常见的刻苦学习但是成绩就是无法提高,这种学生通常是由于不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不懂得触类旁通,对这种学生只要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多加辅导,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将这种学生称为C类。第二,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教学模式。针对上述三类学生如何更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能同时满足三类学生的需要,就是要解决的教学模式改革。现有的传统传递接受式并不能满足B类和C类学生。所以,在民办高校应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述三类学生的需要经过总结可以归纳为:其一,A类学生,需要正常学习进度,并且在缺少基础的科目,A类学生属于C类。大部分科目基础良好,能接受更多的信息,不需要校正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明确学习目标。其二,B类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该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诱发其主动学习,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该类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需要帮助其找到目标。其三,C类学生,需要放慢学习进度,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强调学过知识的应用。针对这三种需求,可以把教学结构、阶段、程序进行调整,也就是调整教学模式。教学结构上,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学时反馈同时为主,教师在讲授构成中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情况调整讲授的速度和详尽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和搜集学生的接受情况。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民办院校学生的分类,根据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采取教学结构、教学阶段和教学程序的调整,改革教学模式,使其更适应民办高校的学生,能够顺应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会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白石,景阳.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观念、原则与方法初探[J].理论界,2006(64):12.

[2]陈新民.民办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矛盾和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