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关于教学理论与教育家思想研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启发式教学与孔子
启发式教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论的核心,也是当今教学方法中最有生命力的方法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把启发思维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学思结合。孔子在这方面很早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J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论断。宋代朱熹对此注解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启发教学方面有四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强调让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二是强调教师要掌握最佳教学时机;三是强调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启发技巧;四是强调应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与孔子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关于教育分三个领域学说的内容之一。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我国产生了愉快教育、情境教学、成功教育等情感教育流派,其核心主张就是让学生以学为乐。《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情感教育理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以学为乐是孔子学习的基本态度,认为“好学”是教师和学生的最优良的品质,并把好学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孔子一生以“好学”闻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态度,对自己还提出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的要求,即生活上低要求,学习上高标准。孔子在自己“好学”的基础上,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对学习的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学生冉有.擅长政事,但对学问有些轻视,用“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为白己找借口,孔子就耐心教诲:“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在他的教导下成为以学为乐的典范,他就这样称赞颜渊:“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情感教育理论的另一内涵是情感的培养,即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情感并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其实质就是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孔门弟子追随孔子的最初动机是学习和掌握步人仕途所需要的礼乐文化。孔子对他们的这一动机并不持否定态度,但他更看重的是让学生们形成他称之为“君子”的一种道德人格,也就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就是现在学校倡导的品德教育。孔子认为养成健全的人格比掌握广博的学识更有意义,所以他教授学生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时,把德行排在了第一位。这种教育思想,对于造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如何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也有很大启迪作用。
三、目标教学与孔子
口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教育评价”、“掌握学习”等理论。在很多地方,目标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新的教学常规。纵观其儿个阶段的实验,其理论本质与孔子的某些思想是相通的。一是强调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反馈主要是指测试反馈,目标教学的测试反馈是检验学生达标情况;矫正主要是针对所犯的错误进行第二次学习。这方面,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的观点,孔子认为学习后的复习巩固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强调目标的多层性。即对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孔子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为了把学生教好,根据学生的才智和学习兴趣,他把较为出色的学生分为四个专业。其中,学“德行”专业的有颜渊、刁子赛、冉伯牛、仲弓等,“言语”专业有宰我、子贡等,“政事”专业有冉有、子路等,“文学”专业有子游、子夏等。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三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一视同仁,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必要的时间,那么一个人能学会的几乎人人都能学会。这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孔子把“有教无类”作为其教育方针贯彻于其教学行动中,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项革命哇的突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既有处于社会上层的奴隶主,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而孔子从无鄙薄偏向,对所有弟子都是热心教诲。也就是说,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与今天面向全体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
总之,孔子作为一位被视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他有关教育和治学的论述是世界教育史的宝贵财富,对于指导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作者:孟广臣 单位: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