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用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索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用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索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用性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和意义

分层教育是指首先根据该层次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其次是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水平、学习热情度、智力水平等个人情况的差异,将其分成层次相异的学习小组,再因人而异地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以达到与其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得学生能从这种实验性的教学方法中获得最相适宜的教育,以其自身的条件为基础,实现数学的学习能力得到最佳的提高。改革应针对学生的多层次性,采用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挖掘学生最大潜力的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力和自觉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校完善教育工作发展。

二、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认识个体殊异,进行合理分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一个班级的每位学生的差异性,用一种分层的方式进行归类,然后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教学措施进行深度教学。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这样的分层是动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例如,在同一个班级里,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因素将学生分为:一、二、三层。第一层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数学的综合能力凸显;第二层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自觉性也一般,知识掌握能力一般;第三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自觉性也差,成绩处于下游。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层次进行调整,安排平时座位时也要进行互补,客观公正且融洽地进行教学。

(二)进行分层教学目的,根据差异个体进行设计在进行分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进行备注,制定出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第一层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对第二层学生辅助一些牢固基础知识的题目,让其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试着灵活运用;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与自觉性的培养。

(三)重视课堂教学、灵活处理层次差异数学教学重视课堂上的方法传授,教师应当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的。例如,对第一层学生,引导其进行发散思维、掌握难度较高的数学学习;第二层的学生,重在夯实基础、练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层学生主要是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书上例题进行模仿学习。这样综合教学,即能概括性地进行教学,又能因人而异地进行辅导,形成全面的梯度式教学。

(四)依据层次布置作业,跟踪课余辅导在教学作业方面,要明确其有效的作用。通过作业的完成,尽量将三层学生的差距缩短。特别是对第三层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进行课余辅导,使其渐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减轻其心理负担,重拾信心。当然,教师是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布置作业的。

例如,设计这样一道题:已知直线l以及直线外一点P,求作:①⊙O使它经过点P;②⊙O使它经过点P且与直线l相离;③⊙O使它经过点P且与直线l相切;④⊙O经过点P且与直线l相切,但圆心不在点P与直线相垂直的直线上。这道题设计得有层次、有梯度。对于第一问,任何层次的学生都会做,第二、三问难度适中,而第四问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经过深入思考、讨论探究后,才会得出几种不同的作法。就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鼓励他们量力而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办法。

(五)适当地运用奖励,进行合理评价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需要以事实说话,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且在运用上也要有所区别。评价应以多种角度进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亮点和缺点。例如,对第一层的学生,应当严格要求,增加竞争机制,指出其学习错误,勿使其骄傲自满,敦促其保持谦虚。对第三层的学生,只要有比较明显的进步既要肯定,使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萌生,鼓励其学习热情。此种评价方法,既能满足培养拔尖学生,也能使学困生树立信心,从而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的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一种改革的态度,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促进素质教育的推广与进步。

作者:吴玲莉 单位: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