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从英语阅读理论中获得课型设计的启发,并应用理论对已生成的课堂进行反思总结,以此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但是理论和实际课堂之间的差别需要英语教师根据实际取舍和调整,因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2的文章InSearchoftheAmberRoom的阅读教学为例,对英语阅读理论进行运用、检验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课型设计;教学能力
一、英语阅读的相关理论
1.层次性提问理论。层次性提问主要指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建议教师的问题设计方案:前置性提问-知识型提问-信息型提问-思考性提问-拓展性提问。此理论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给英语阅读课程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以指导和启示。
2.建构整合模式理论。英语阅读的建构整合模式理论在本质上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课型的设计和课程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并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课型设计和准备阶段对以上理论应用的体现之处
首先,导入部分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贯彻建构整合阅读模式理论,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其中笔者运用了一则新闻“therepatriationofChineseculturalrelicsfromItalytohome-land”导入课程主题———文化遗产、文物。此外,笔者还搜集了一些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图片,课上对它们进行浏览,了解它们的英语名称,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的设计使得课程的主题和文章的主角都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其次,阅读部分两个环节设计,阅读分为Skim-ming和Scanning两部分,阅读活动的设计按照层次性提问理论,先要求学生略读,把握文章大意,然后精读每一个段落,去完成关于细节判断的题目,以检验理解的程度。尤其是查读环节,对于检查文本每一段落的理解而设计的题型都不同。最后,小组任务部分的设计是在阅读理解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于一个中心问题“Isitworthyofre-buildingthelostYuanmingyuan?”进行自由表述。鉴于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且不同的学生水平差异,教师事先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句型表达,同时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提出逻辑性的要求,建议使用“Topicsentence+Supportingideas”的结构。此项活动属于拓展性提问,被安排在阅读结束后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精神情感层面的理解,从而升华文章主题。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1.关于课型设计和课堂呈现的总结。在课型设计之初笔者思考了两个问题:我想呈现出一堂怎么样的课?为了讲好这样一堂课,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笔者的答案是我想讲一堂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灵活性的课;而我本身需要在语言知识、口语、思维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厘清以上两个问题之后笔者做了三项工作:其一,把要讲解的文章打印出来,其二,对文章进行分析,InSearchoftheAmberRoom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笔者找到这篇文章的讲解难点所在,就是课件设计和讲解的必备细节———背景知识的讲述。其三,选择了简洁大气的PPT背景图。做完以上三项工作,我便正式开始写教案和做课件。教案的书写主要包括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步骤和时间分配。其中,笔者把这堂课设计为阅读课,教学过程包含传统的步骤:导入—阅读(略读和查读)—小组任务—总结—家庭作业。在纸质教案完成的基础上,笔者便开始做课件,幻灯片是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手段和技能。课件的第一遍制作完成后,笔者对它进行了丰富,在阅读之前做了背景知识的梳理,包括文章出现的人名和国家名称,二战的法西斯三国,二战苏联和德国的爱恨情仇。这些背景知识的设计,一是降低文章理解的难度,为学生的阅读做准备;二是向学生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后来,在翻阅幻灯片的时候发现阅读难度还可能来自新词和短语,就设计了单词和短语的部分,包括发音、含义以及练习。紧接着,我的课件进入了审核阶段。在这个阶段笔者做了两项改动,一是发现之前做成的课件包含的讲解和活动内容过多,删减了单词短语部分。二是,插入巴黎圣母院被烧,法国人民众志成城要修建巴黎圣母院的新闻。经过以上努力,课件已经敲定,但是笔者心里明白这不是全部。一些教师认为课件做好了,自己的讲课就完成了百分之九十,而在笔者看来,课件最多有百分之五十的分量。过分依赖课件,会让教师被限制住,会让课堂缺乏生机,而笔者绝不要做这样的老师,所以登台前笔者进行了几次试讲。课下试讲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个别单词语音模糊;二是时间分配把控不到位,讲课节奏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将高中单词书又重新读了一遍,注意一些长音节词的重点位置,而对于讲课节奏的把控,笔者会根据任务难度、文本长度分配不同的时间。经过一个月的雕磨,笔者的课终于要接受教师的评审了,笔者深信别人能给我更多的建议。教师很关注我的课,讲完后也给我的努力以肯定,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语速过快,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思维反应过程;此外,教师指令没有凸现出和学生的友情互动,大多都是直接提问学生的方式,显得刚性不自然。而笔者认为自己的语调降调有点重,所说的句子没有弹性,感情色彩不鲜明。
2.关于两种英语阅读教学理论的局限性的反思。首先是层次性提问理论的局限性,课堂的活动需要有一定目的性,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但是活动任务的设计应该分等级,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在这个方面层级性提问理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必须包含前面提到的五种类型的提问,应该根据所教文本的内容、难易程度、教学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其中,拓展性提问属于开放性任务环节,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因此教师的反馈和总结显得十分重要;此外,拓展性的问题也很难设计,要切合文章的主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再者是建构整合阅读理论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建构整合阅读理论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体系,运用他们的背景知识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升阅读效率。然而,复习旧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像InSearchoftheAmberRoom这篇文章中涉及的政治、历史方面的世界性的知识,学生未必都了解得清楚,也有可能某些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感兴趣,这样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和个人风格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教师应该边教学边教研,边学习理论边检验理论、丰富理论。所有的理论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因此,英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客观严谨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作者:刘俊茹 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