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依据《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学习活动中奠定中医药思维的基础;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上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拓展第二课堂,实践中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凸显中医药思维培养;多元化成绩评价,着重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通过改革,提升了学生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了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且在海外的传播亦更为广泛,使得高等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使中医药得到更好地发扬传承,进行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以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的、多元化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不少学校的中药学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庞杂,知识结构零乱,实践适应性差,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论证不足等问题[1];同时中药西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保持中药特色已成为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突破的瓶颈[2]。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了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准中指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坚持“双思维并重”。“双思维并重”即指科学思维与中医药思维培养并重,尤其为中医药思维,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3]。这是中药学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迄今中药学专业教育中所缺失的,更是培养本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不可或缺的。在当前应对中医药思维的培养给与高度重视和更多的关注[2]。目前中医药思维的诠释已比较完善。中医药学的辨证思维、整体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思维、意象思维、类比思维、中和思维等思维方法独具特色,是当今中医药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祖国医学过程中,必备的思维品质[4],建立中医药思维对于今后的中药学专业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乃至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2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
2.1传承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奠定中医药思维基础
营造良好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舒适的生活状态,而且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供阵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福建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标本馆(含生态景观区、闽台中草药区、贵细药材区、中成药区等)、福建中医药历史名人(陈修园、宋慈、董奉等)、文化长廊(方歌走廊、时令广场、河洛时光等)等,这些均刺激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时珍园(药用植物园),将时珍园分区化类,尤其是设立了“立体中药园”区,“立体中药园”区的植物依《中药学》课程中的中药功效来分类,徜徉在“立体中药园”区,身边的花花草草皆为专业课所涉及的,这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营造科学严谨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既能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底蕴,又能正相关的刺激中医药思维的形成,逐步培养起学生系统的中医药思维体系。
2.2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在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要善于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特点,加强中医药思维方法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中医药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如根据五行学说来解释五味的定义;根据天人相应理论,应用取类比象法来解释蝉蜕治疗夜啼;根据相生相克理论来解释茯神的安神等等,运用中医药思维来研究、思考人体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以此指导临床用药,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中药运用的整体联系与功能,为中药学人才向着更高层次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IBL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如《中药学》中防风药性辛甘、微温,并无苦味,为何具有“胜湿”功效?讲授上可采用精讲与设疑相结合方法[5],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容,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去分析讨论问题,以提高中医药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2.3拓展第二课堂
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福建中医药大学通过以校园文化,让“药”入目;请名师论药,让“药”入耳;办专业活动,让“药”入口等,逐渐形成自身专业特色。
2.3.1请名师论药
让“药”入耳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想对自己的专业深入了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举办专业教育。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就建立了面向学生的学术讲坛“名师论药”,邀请知名国内外中药学专家到校,不定期举办“名师论药”系列讲座,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中药学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专家的中医药思维模式。如北京大学药学院蔡少青教授来院举办“三七的生药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的学术讲座;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陈建明教授来院举办“难溶性药物注射给药系统”的学术讲座;台北医学大学药学院院长吴介信教授到院作“中草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之机转探讨”的专题报告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学术讲座,让学生树立起全新的学习观念,主动寻求知识的增长,并培养了其运用中医药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办专业活动
让“药”入口在学生课余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挥品牌学生社团“本草社”作用,依托时珍园和标本馆,培养中药材及中药文化知识的解说员,向来校参观的客人讲解中药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又能促进其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我爱背方歌、我爱识中药”的三爱活动比赛,既夯实了学生中医药理论学习的基本功,又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腊叶标本制作、药膳烹调大赛、中药传统剂型制作等专业比赛,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了学生对传统用药规律的认识,让学生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
2.4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凸显个性化中医药思维培养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中药专业新生从入学开始,除要完成正常本科教育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以外,还需参与一项立项活动,故给每个学生选配专业导师,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中药学专业讲究传承,本科生导师制度,一对一实施个性化培养,会让学生在跟师实践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带教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学术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专业实践教育,同时也让中医药思维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是第一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依据中药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利用设置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大学生挑战、创业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而且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科研水平能力与创新意识。
2.5多元化成绩评价
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围绕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等中医药药院校应积极探索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制定的《本科考核办法及试卷命题规范暂行规定》中指出“除了采用传统的期中考、阶段考、结束考和期末考等试卷方式之外,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类型和特点选择口试、闭卷、开卷、操作、论文、答辩、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考核方法,以使考核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中药学专业而言,药学院亦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加强了对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考核,侧重评价学习情感、态度及策略,实践规范操作能力及质疑,反思及创新精神;终结性评价以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等形式为主,同时加大了中医药思维能力考核内容,借此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评判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毕业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中药整体知识内涵达到融会贯通。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是中药继承与发展的核心[1]。中药学专业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中药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中医药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以全面提高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海学.厚基础重传承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2014,33(3):1-3.
[2]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16):1355-1358.
[3]胡菲桐,张瀛予,方玲.关于培养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19-120.
[4]郭延东.中医思维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9,41(9):6-8.
[5]王英豪.《中药学》教学宜突出“五结合”[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4):60-61.
作者:王英豪 李德森 褚克丹 华碧春 黄美霞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