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应着眼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素养的提升以及教材编写质量的提高等多个方面,用“庙”“神”“经”分别喻作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必须坚持的三个方向,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庙”“神”“经”的思想精髓,必将提升《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庙”;“神”;“经”

犹如一座万人景仰的神殿,离不开一间气势恢宏的寺庙、一位众人朝拜的神明和一本传送千载的圣经一样,《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同样取决于这样的“庙”“神”“经”。那么,何谓提高《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庙”“神”“经”呢?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可以将其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双语教学中的“庙”

“庙”,即建筑物,佛学基础设施之一。而《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庙”,实际上也就是指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众所周知,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凡一座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都拥有着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首先,《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离不开一间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能够集视、听、音像于一体,便于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使学生能够处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用双语思维理解和思考问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双语教学环节还应配备各类辅助教学的软件和设备(电视、互联网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熟悉贸易基本理论,了解世界经济贸易热点时事,以拓宽其学术视野,增长见识。具体而言,像外贸沙盘软件、外经贸新闻、国际经贸热点时事等,学生都应该利用学校的辅助教学设备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接触。最后,进行双语教学也离不开一间汇集中外优秀著作、书籍的资料室(包括电子图书馆)。一方面,这样的教学基础设施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最先进的学术资讯,掌握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基础设施也可以为学生自学提供便利的平台。总而言之,《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缺少“庙”的建设,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学基础设施,才能为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庙”是双语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二、双语教学中的“神”

“神”,拥有通天法术,具备人形。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中,“神”实际上是指具有深厚双语教学功底和高超双语教学技能,能够带动学生深入进行双语学习的教师。首先,优秀的双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端正的教学态度。一个优秀的双语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而广博见识和深厚底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刻苦钻研,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各各方面。尤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仅要了解国内的外经贸发展动向和现状,也要洞悉国际经贸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优秀的双语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为人师表,塑造崇高的师德,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做事,最后才是做学问。其次,优秀的双语教师应该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句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这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对学生的双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讨论法、案例法、模拟演示法、项目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相关理论做到融会贯通。再次,优秀的双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排除双语学习的各类障碍。作为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这实质上就是要求双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学习障碍和认识瓶颈。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教师应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定时听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反馈,帮助学生正视学习困难,进而解决困难。最后,既然是双语教学的教师,就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一位教师即使具备了极其深厚的理论功底,深受学生爱戴,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向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那么双语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双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意义。综上所述,《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缺少“神”的辅助,只有具备了一支优秀的双语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双语教学现状,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神”是双语教学工作能够更上新台阶的关键要素。

三、双语教学中的“经”

“经”,传播佛学知识的书籍。所谓《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中的“经”,实际上是指承载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的教材或书籍。抓好双语教学中的“经”,即是指完善《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材建设工作。首先,一本优秀的双语教材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让初学者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概念术语,又使其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融会贯通相关理论知识。其次,一本好的双语教材应该是一本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既要体现语言的原汁原味,又没有过多的语法难点。只有如此,才能让更多像中国一样的外籍学生真正接触西方文化,又不致于看不懂教材,对句子难以理解。最后,一本优秀的双语教材也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培养出一系列必备的优秀技能。实际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要远远高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作用。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教会学生做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方法或手段,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总而言之,《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缺少“经”的指点,只有运用了一本通俗易懂又讲解全面的双语教材,才能使教师获取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使学生得到一盏指引学习方向的明灯。“经”是双语教学工作实现“质”的跃进的重要武器。

四、有效利用“庙”“神”“经”,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国际贸易》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大力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充知识,了解世界经贸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动态,使其能够利用理论工具分析现实经贸问题,并在国际贸易条约和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维护我国的正当贸易利益。国际贸易双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专业+外语”式的实用人才,并且对国际贸易学科和专业建设具有突出的支撑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质量、提高《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水平呢?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庙”“神”“经”三个方面的建设工作。首先,建“庙”工作尤为重要。提高《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是加大学校相关经费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譬如,以长春光华学院为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率先进行了双语教学试点,并指派专人负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建设。同时,为配合双语教学改革工作,购进了一批《国际贸易》双语教材,配备了进行双语教学的视听设备,极大地丰富了双语教学资源。下一步工作就是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站建立专门的《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平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教学目标。只有教学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环境便利,才能带动双语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其次,请“神”工作势在必行。实现《国际贸易》课程真正的双语教学离不开一位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如何才能请来这样一尊“神”呢?请“神”可以兵分两路:第一种途径就是引进优秀人才,尤其是那些拥有海外留学经历,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又懂专业的专家、学者,借助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英语沟通技巧,使双语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此外,“神”不一定要外请,有时也可以自行塑造,即第二种途径,就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进修培训、开展学术论坛等形式,提高专业素养并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后备力量。由此可见,优秀的双语教师是《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工作能否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要素。最后,取“经”工作亦不可少。成功的《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离不开一本优秀的双语教学教材,它如同双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本“圣经”,能够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索本学科领域的各类知识,解析各种热点学术问题。在进行本门课程双语教学教材选取时,应该遵循如下两条基本的原则。第一,《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尤其以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重点大学知名学者编著的流行教材作为首选。例如,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普格尔教授所编著的《国际贸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和加州大学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教授合著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部分)等,这些教材极其注重理论结构的合理性、知识的与时俱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都是经久不衰、流行多年,并经多次修订的《国际贸易》课程优秀教材,在全美乃至世界范围内被广大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学习者所推崇。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上述教材,可以使教师减少寻找案例、组织教学流程的烦恼,做到事半功倍。第二,《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也不能盲目崇信外国教材,毕竟中国的国情与欧美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实际上,欧美国家更习惯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放在一起进行讲授,即《国际经济学》课程。这样,就使得我国高等院校所讲授的《国际贸易》课程与欧美国家高等院校所讲授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或手段上存在着显著不同。教师如果一味地按照国外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就会脱离我国的国情,变成对国外《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讲解,这就与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相脱节,教学的结果也自然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使用外国原版教材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只有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所借鉴,也有所保留,才能使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理论知识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综上所述,取“经”工作不是原样照“取”,而是取得“经书”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对外文原版教材的利用,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外文原版教材,对其不合理或不恰当的地方适当进行改革或纠正,取得满足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独创性双语教材,才是取“经”工作最圆满的结果。

五、结语

总之,《国际贸易》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只有结合双语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庙”“神”“经”三个方面来开展双语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才能使双语教学改革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继而使其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而且也会使教师不断成长,演变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教学能手。

作者:赵畅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雅琳.《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旷芸,梁宗经,刘海燕.地方高校开展PBL模式双语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2,(08).

[3]欧阳卉.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2,(06).

[4]王学.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5]梁涓.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