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实践能力培养的涵义
已有的研究认为,所谓“实践能力”是指“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或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可知,实践能力中包含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要素,是知识的掌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加工组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施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而把实践能力仅仅理解为“动手能力”是片面和不深入的。基于这种认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验证或是某种单一技能的训练,而是构建学生合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结合自身的体力、毅力和经验,独立完成某项专业工作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2.1专业培养目标的探讨
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学历层次和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方向是行业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对廊坊师范学院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约200名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古建筑施工监理、造价预算和规划设计保护等。虽然各种单位业务内容有所区别,但对于学生素质要求不外乎两方面:一是专业修养,二是能力素质。相较而言,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后者的要求更加看重。究其原因,专业知识只是基础,如果没有能力支撑来合理运用的话,也只是摆设而已。只有个体具备了能够利用所知所学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工作内容,即“实践能力”。据此,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熟悉中国古建筑构造、工艺、技术,了解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具有工程测绘、施工组织、规划设计等方面基础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2.2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调整知识教学
传统的知识教学是以认知为导向,立足于向学生展示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系统与完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与理解,而知识教学完成后如何转化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被教学忽略的。若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则意味着教师向学生呈现的是知识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关联,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影响,即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为什么要学”和“学会有什么用”,从而达到“我必须要学会”的教学目的。也就是说,教学行为在考虑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同时考虑知识的运用和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本身的培养。
2.3“用中学”———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方法
“用中学”并不是一种新颖的思想,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早有认识,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把“用”作为学习的目的,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曾主张“学以致用”、“因用而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功能和作用,将“用”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挥以用促学的功效。如陶行知先生在强调知识运用时提出要以“用书”来代替“读书”。他认为,“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三是将“用”的过程看作是“学”的过程,二者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就古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言,这种“用中学”的教育理念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且应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含义有四:其一,就专业教学的目的而言,“用中学”通过任务设计,指向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将来工作中具体需要干什么,教学中就学什么、用什么,而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认知和记忆,这就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学习有所不同。其二,就教学过程而言,“用中学”强调在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学习和训练,二者互相交织,而不是传统的“学”“用”分开,或是先“学”后“用”,相互割裂。其三,就教学方法而言,“用中学”通过知识运用来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并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实践中消化、加工和创新学习内容,促进实践能力发展。其四,“用中学”教学过程最终实现的“用对、学会”,但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这是包括专业知识、意志品质、组织沟通、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要求的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3古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3.1传统教学过程
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并穿插室外课。课堂讲授主要是介绍古建筑测绘的原则、手段和常用方法。室外课主要是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教学完成后的效果是:对古建筑测绘工作内容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基本掌握了常见测量仪器的使用,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对古建筑单体进行全过程测绘的实践内容训练。
3.2教学改革实践
改革的思路是突出测绘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测绘任务的综合能力,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着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该课程塑造成具有明显“用中学”特点的专业骨干课。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压缩课堂讲授的学时和内容,课堂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测绘的目的、原理和手段,细节性的测绘方法不作为课堂重点;二是加强“绘图”技能的实践训练,充分利用模型室、机房,让学生熟悉古建筑构造,掌握手绘草图、仪器草图和CAD制图方法;三是将技能型知识和仪器使用教学放到实训课时中,给学生布置综合性测绘任务,“边用边学,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四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根据以上改革思路对2013级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古建筑测绘》课程进行了改革。教师对教学大纲和进度进行优化,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串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测绘技能的训练,包括手绘构造详图训练、CAD软件制图训练和对模型室大型构件的实际测绘训练,这些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掌握测绘技能、理清测绘任务思路打下基础。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被分成3~4人的测绘小组,对清西陵某神道碑亭和朝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自主制定测绘方案、选择测绘仪器、设计测量方法等,通过分工合作,小组将任务分解到人,公选有能力、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组长,圆满完成了测绘任务,达到了实践训练的要求。其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咨询和仪器使用的指导工作,并不主导学生完成测绘任务的方法和过程,充分体现了“用中学”的教学思想。
4教学改革评价与建议
通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效果。
4.1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构建,所以应将教学内容按照理论、方法、技能等进行分解,课堂上进行理论介绍,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方法训练,最后让学生在完成综合性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结合自身的各种品质形成实践能力。
4.2通过教学手段和场所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构建“边学边用、用学互补”的教学效果
正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入图片、视频等来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学场所的变化可以让知识学习过程更加直接而生动。《古建筑测绘》课程的教学就利用了教室、模型室、古建筑实物等不同场景,学生先是“听老师讲”,然后“自己动手做”,最后“做到符合要求的某一目标”,从而具备形成测绘实践能力。
4.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应致力于让专业知识和学生的自身素质相结合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动手能力强弱、性别、体力等各方面原因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使用效率。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尽管知识传授阶段是“一视同仁”,但在后续的技能训练阶段要“因材施教”,技能与学生自身素质结合阶段要“循循善诱”,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袁洪升 王丽玫 朱海珍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