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2篇

第一篇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都是以身体素质教育和运动技术教学为主,学生花许多时间和精力都难以掌握和提高,进而出现厌恶上体育课的情况。有的竞技性项目趣味性比较低,健身效果不佳,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锻炼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的运用。学生毕业后没有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而导致与体育绝缘,这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现在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仅体现了体系的完整性,但在开放性和现代性方面做的不够。内容过于死板,不够灵活,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上课,可选择性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需要有所创新。

2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们要淡化竞技、注重健身,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是我们以后的努力方向。淡化竞技并不是不要技术,而是把技术和健身完美结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设置教学内容和制定标准时,要淡化竞技,突出健身。例如,结合性别差异、身体条件差异、体质强弱差异,尽力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考核标准,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才真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如:利用现有器材自行编排既有娱乐性又有健身性的游戏,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能力,其健身作用就有大幅度提高。

2.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

要想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必须要对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通过体育知识和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的传授,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了解,自己明白是否该进行健身锻炼,针对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锻炼,如何做到科学的健身。只有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学生才能真正自觉地、主动地锻炼身体。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健身、养心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与理论。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具备设计、监督、调节等能力。课程内容要从教育学、营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角度出发,重点传授体育与减肥、运动营养、休闲体育等内容,突出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时代性等特点。体育课程要增加理论课课时数,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和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方法去知道自己从事科学的健身,改变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真正喜欢上体育运动,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2.3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考核评价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往高校体育课程的考核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立足竞技的角度去考察学生的成绩。以后我们要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手段方面,要从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师生双向评价方向发展。由原来评价的绝对标准逐渐向绝对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向过渡、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4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往往是关键因素。当前,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渠道的培养出一支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教师队伍。第一,在职在岗培训。通过锦绣、培训以及和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等各种途径,形成高规格、多形式的现代化体育教师培训体系。第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体育教师队伍结构的构成要多样化,既要有公共体育教师,也要有接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高层次体育学科学术带头人,同时还要有曾经或正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水平教练员。第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调动他们参与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务必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3结语

因此,我们在贯彻执行新纲要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理解新纲要的精髓,改变原来的思维定式;体育教学并不是纯粹的技能教学,应该在教学中赋予学生更深入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视健身,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能力;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体育教学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刘栋梁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教学部

第二篇

1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教师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就是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背景下的要求。在高校扩招政策带动下,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教师都面临日益增大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基本上每个体育教师都身背着繁重的课时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体育教师基本上很少会花费宝贵的课余实践进行学习和深造。体育教师们只知道闷头教学,缺乏对新形势下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就无法得到改善,因此也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

1.2硬件条件也存在不足。

在新形势下,阻挡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阻力就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场地不足。体育教学场地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对体育教学建设的不重视,导致学校并没有对相关体育场地的建设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另一方面,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存在足够的体育教学场地,但是缺乏足够的体育器材及相关配套设施。硬件条件的不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学生们会逐渐丧失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愿,进而身体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缺乏还会影响高职体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

2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探讨

2.1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探讨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得高职体育教学更加人性化。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有关“教”和“学”的关系,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找到更加人性化的定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的指导必须以学生的自身特性为依据。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由衷的兴趣,才能真正找到运动的快乐,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健康、乐观的体育锻炼中来。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与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教师也因此在教学中更加投入,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调动。第二,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不应将体育锻炼终结于毕业之时。按照现代体育教学的理念,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学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这种习惯不能与学生生涯一起“毕业”,而是需要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时刻保持。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只有保持良好、健康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第三,要树立全面的体育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观点,体育教学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学生不仅增强了体质,更收获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备受裨益。第四,还要树立能力本位的体育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还要逐渐引入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整个体育课程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这种能力不仅包含某项体育技能的能力,还包括其它的专业技能。

2.2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途径探讨

首先,要将一些典型的职业特点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将一些典型的职业特点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即符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又可以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中适当引入具有职业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克服入职以后职业特点对自身体质带来的伤害,因而主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相关课程安排上,要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一年级是刚入学阶段,要积极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为主,课程多以基础课为主;二年级开始设置专项课程,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设置多个体育锻炼项目;三年级要设置选修课,让学生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下接受课程教育,既能激发其热情和积极性,又不影响学生找工作和准备毕业。其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及时得到提高。体育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全面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前提之一。要提高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自己主动的加强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有计划的组织一些必要的交流、学习机会,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之余获得足够的培训和再教育机会。再次,要重视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足够的硬件条件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愿,进而提高身体素质,并且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学校要对体育场地和相关器材设施予以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学生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课程的问题。

3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职业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但是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必须要不断的推进我国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事业。总体而言,我国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难点。但是,只要能够从理念和实践方面同时入手,有针对性的改良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定可以发展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作者:余桂刚 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