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摘要:花卉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学生缺乏兴趣、实践教学条件受限、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花卉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建议,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赏园艺;花卉;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给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带来了机遇[1]。花卉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花卉产业对科技创新有较高的需求,因此也对我国花卉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通过新农科建设培养一批创新型农林人才[3]。“花卉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整个园艺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从事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产业化生产栽培和经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4]。“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花卉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工作。

1“花卉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人才社会需求脱节

当前,大多数院校园艺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解、演示,学生被动记录、观察或进行机械化的重复模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只会死记硬背,不会触类旁通,动手能力不强。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出现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因此,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设计性和创新性

教学资源有限,实践教学内容单一,没有及时更新或根据本校特点进行调整,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实践技能的兴趣[5]。目前,“花卉学”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花卉种类的识别、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花卉的应用等。其中,花卉种类的识别主要在学校、市内的公园、植物园进行认知实习,教师现场讲授,学生以看和听为主,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实践主要在学校试验田及教师科研基地开展,由于硬件设施有限,在开展部分实践内容时,以演示操作和参观为主,无法实现学生人人有参与[6]。此外,实践教学内容由教师安排设计,都是一些基础操作,易于完成,学生甚至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如何设计丰富多彩且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并开展的重要工作。

1.3实践教学时数相对不足

花卉的生长存在较强的季节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学生需要参与至少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才能真正了解该作物的生活习性并掌握其繁殖及栽培技术,而目前实践教学环节集中且学时数少,在规定学时内只能完成部分碎片化的实践内容,导致学生对操作技术没有系统的认识,无法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1.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以实习或实验报告成绩进行评价,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考核,而实习或实验报告不仅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容易出现缺乏独立思考、相互借鉴的现象。这种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更多地注重最后形成的报告,而轻视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锻炼,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

2改革措施和方法

2.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整个实践环节由基础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训3大部分组成,强化基础实验的计划实验+研修试验(设计型创新实验)+生产表观实验的教学模式,做到计划实验中综合性实验达到60%以上,验证性实验达到40%,验证性实验不足部分通过研修实验或表现实验进行补充。课程实习多为“走马观花”,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为主;专业实训是成套技能训练,重视技能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3个类型的实践来巩固整个“花卉学”的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达到3个基本:即基本掌握花卉学的理论基础,基本了解花卉学涵盖的范围,基本熟悉主要花卉生产技能。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线下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时,由线下转为线上,对实践类课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以采用线上云游+教师直播+学生实践的模式。首先,教师需要准备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如世界各国花卉业的生产状况、历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等展会的照片及视频资料,为同学们提供线上云游的机会,让同学们在网络中了解花卉产业、熟识花卉种类、了解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增加随机提问的次数,并通过积分制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学生演示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等,让同学们了解常规的操作方法,然后由学生在家中进行实践操作,如在室内进行盆花的栽培养护,有条件的可进行露地栽培,期间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在班内相互交流,保障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

2.2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开放性、综合型专业实训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兴趣与需要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常会对其需要及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合的东西产生直接兴趣。因此,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花卉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课程,美丽的花卉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环境,让人赏心悦目,不少花卉还能够食用,具有药用功效,可以利用其食用药用价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讲座、座谈、研讨、参观、参与教师课题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园艺专业人才毕业后将从事哪些工作,即让学生从入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目标清晰了,学生才有可能产生兴趣。开放性实验是改变学生实验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场所完成的传统模式,在时间和场所上开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关实践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花卉的种类识别和分类,不同花卉开放的季节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花卉。因此,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本地常见花卉种类,则需要从春季到秋季进行持续性的观察、记录、比较和总结,这比单纯的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由于花卉的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花卉的栽培管理实验在较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完成的,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自选花卉并完成种植,在课后进行持续性的养护管理,学期末在班级内展示并交流各自花卉的生长情况,让学生通过整个养护过程切实掌握其栽培管理要点及相应的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责任心。在专业实训环节中,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的内容,相应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项目,如增设小花园建造项目,通过组建团队、方案设计、施工种植、养护管理等阶段完成。各团队首先根据场地进行规划和种植方案设计,该环节需要学生运用到理论教学中花卉的分类、园林应用等知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在种植前,各团队要进行耕翻、整地、施肥等基本操作,该环节需要学生运用到花卉栽培设施及器具、花卉的露地栽培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各团队根据设计的方案选购花材,通过该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花卉市场的基本情况。第四,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营建,将自己的设计变为现实,该环节需要学生充分了解环境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运用花卉的移栽、定植等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协同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能力。最后,各团队要进行后期1个月的养护及展览,充分锻炼学生的责任心及团队协作精神。整个项目的完成,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花卉种类,同时要会种会养护,将一个个分散的小实验综合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突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

2.3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结合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花卉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的考核机制,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中,不能仅仅以最后形成的报告为评价标准,应该更多地评价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通过线上学习考核、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栽培日志、小花园评比等进行综合评分,改变以往学生实习前无准备、实习后抄报告的不良学习风气。

2.4重视课程思政融合,达到思政育人目标

花卉学的实践教学课程性质由以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转变为技能的综合运用,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花文化和花卉产业价值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如实训内容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按照制定计划-农资准备-品种选择-整地栽培-田间管理-效果评价为完整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以直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当地花卉栽培技术与日常养护管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和毅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怀与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发散思维,养成用科学的态度鉴别、论证不同来源的信息,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态度分析问题。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专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在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中都有更加具体的体现,如通过对当地公园及花卉生产企业的参观调查,让学生懂得只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改善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建小花园的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农资和植材的选购,完成整地、栽培、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任务,这些任务都需要团队合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彼此探讨交流,任务完成过程中就达到了团队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让同学们学会相互帮助,踏实做人,勤恳做事,让同学们体会到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及互助的快乐。此外,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养护管理都是简单重复的事情,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3结语

“花卉学”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园艺、园林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改变实践教学的固有模式,将单项实践技能训练转变为综合技能训练;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考核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措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花卉栽培管理、花卉经营及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重视课程思政融合,以思政育人为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导地位也在逐步加强。

作者:唐楠 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